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公藤多甙于1981年始国内临床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认为通过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而减少尿蛋白[1,2],,但其治疗效果究竟如何,临床报道不多,我们对34例肾综Ⅰ型的病人治疗情况予以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免疫介导性肾病综合征 (NS)用常规剂量激素诱导而缓解的疗效已被肯定 ,但当遇到难治性NS、肾炎性NS、有激素禁忌证的NS〔1〕时 ,治疗就较棘手。已有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 (即雷公藤多苷 ,MultiglycosidesTripterygllWilfordll,MTW )治疗NS〔2〕、MTW辅助激素治疗常复发性NS〔3〕和NSⅠ型〔4〕等报道 ,我们对不宜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的NS ,采用小剂量激素加不同量MTW诱导 ,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并探讨它们的最佳联合剂量。资料与方法1 分组与治疗方法 符合NS诊断〔1〕12 8例…  相似文献   

3.
疏血通配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难治性NS)在临床上较常见 ,治疗较棘手、疗效差、复发率高。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药疏血通配合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NS 2 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并与常规西医组 2 5例 ,做了对比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 难治性NS诊断标准除符合 1985年全国肾脏病会议拟定的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外 ,并具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 :①激素抵抗者 (强的松 1mg .kg-1.d-1正规治疗 8周无效或仅部分有效 ) ;②激素依赖和常复发者(在减药过程中复发或一年反复发作≥ 3次或半年内复发≥ 2次者 ) ;③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 …  相似文献   

4.
火把花根片合雷公藤多甙片二联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雷公藤多甙片和火把花根片二者临床作用类似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 3〕,为了解二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提高肾小球肾炎疗效以减少或避免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我院于 1995年开始采用火把花根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药方法治疗肾小球肾炎 ,取得良好结果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病人  1995年以来在本院就诊的肾小球肾炎患者30 9例 ,按就诊顺序分为火把花根片治疗组、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和二联治疗组 ,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 ,各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泼尼松标准治疗,激素无效或部分有效、激素依赖、反复发作(1年内复发3次或半年内发作超过2次以上)者.我们将1999年~2003年门诊和住院32例RNS患者,随机分为为两组,对比观察肾炎康复片和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雷公藤多甙片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多甙片对肾性蛋白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及降低肾性蛋白尿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院肾内科近3年来27例病人,全部经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1.5 mg·kg~(-1)·d~(-1)共4周,观察浮肿消退,尿量增减及消化道反应,定期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及血浆蛋白变化。 结果:27例中12例得到缓解,11例改善,有效共23例,占85%,其中治疗1周后有效6例,2周后有效8例,故2周内尿蛋白明显减少而显效14例。占有效组60.8%,4周后无效4例,占15%,27例中仅有个别轻度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人治疗初期ALT轻度上升,继续治疗后恢复,有2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白细胞降至3.0~3.5×10~9/L,但均未影响疗程,所有病人肾功能均正常。结论:雷公藤多甙能有效降低肾性蛋白尿,明显改善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黄芪配合激素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绝大多数对激素治疗敏感 ,但缓解后常会复发。据文献报道 :肾病综合征(NS)在首次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后约 31%~ 76 %的病人会复发〔1〕。为寻找减少肾病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应用黄芪配合激素治疗URNS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 URNS的诊断标准〔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治疗后能完全缓解 ,但在1年内复发 3次以上或半年内复发 2次以上者。本组 5 8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4岁~6 2岁 ,平均 39.8岁。 35例作过肾…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配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液流变学紊乱、合并高粘血症和肾小球高凝状态已被证实 ,中药灯盏花素具有活血化瘀、抗凝、扩张微血管及解除血管痉挛之功效。我们常规应用激素治疗NS同时配合用灯盏花素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48例NS患者均为近 6年来在本院肾科住院治疗的病人 ,按 1985年第 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诊断与分型标准 ,随机分为灯盏花素加常规激素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激素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治疗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8岁~ 6 4岁 ,平均 40 .8岁 ;病程 0 .3年…  相似文献   

9.
黄芪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多种因素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 ,其在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变化。黄芪是具广泛药理活性的中药。本文观察了黄芪对肾综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以改善肾综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提高临床疗效 ,旨在探讨其对肾综的治疗机制。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5 6例原发性肾综患者 ,均符合肾综的诊断标准[1] ,并排除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15岁~ 5 8岁 ,平均 38.2岁。 5 6例肾综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各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均较匹配。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2 0例 )采用常规激素治疗 ;治…  相似文献   

10.
火把花根片合三七总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具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的特点。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对火把花根片合三七总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副反应进行观察 ,并用同属卫矛科的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多甙片作为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 4例患者均符合 2 0 0 3年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 ,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男 2 2例 ,女18例 ;年龄 14岁~ 6 8岁…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治疗效果.方法:118例HSPN患者共分为中药组、激素组、雷公藤组(TⅡ组)及联合组,中药组给予中药辨证施治,激素组每日晨服泼尼松0.5~1 mg/kg,6~8周后逐渐减量,TⅡ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8 mg/kg,分3次服,每日总量≤30 mg,联合组为联合泼尼松、雷公藤多甙片及中药辨证施治,各组均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中药组完全缓解率11.11%,激素组32.26%,TⅡ组41.38%,联合组70.00%,联合组疗效最好,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HSPN患者给予以泼尼松、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中药辨证施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制剂(尤其是雷公藤多甙)是目前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常用药物,但常规剂量(1 mg·kg -1·d-1)作用缓慢,一般作为辅助药物使用.我院肾内科应用双倍剂量(2 mg·kg-1·d-1)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现将用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盐酸氮芥联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 (NS)尤其有中重度水肿患者合并特发性急性肾衰竭 (ARF)临床较为常见 ,属于危重病人 ,其治疗较为棘手而困难 ,但如果治疗得当和及时 ,肾衰竭多可逆转。近年来我们对肾病综合征合并特发性急性肾衰竭采用盐酸氮芥联合中药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且疗效快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纳入标准 :①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即尿蛋白 >3.5 g/ 2 4h ,血浆白蛋白 <30 g/L ;②符合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1] 。 (2 )排除标准 :明显低血容量、感染及肾毒性药物等诱因引起的ARF。2 3例中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17岁~ 5 8岁 ,平均(2…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1/ 3,多以反复发作的血尿为主要表现。约7%~ 16 %的IgA肾病以肾综表现为主〔1〕,此类病人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为探讨其疗效 ,将肾活检证实为肾综表现的IgA肾病病人 76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6例 )和单纯西药对照组 (4 0例 ) ,对比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本组 76例均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 ,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尿蛋白 >3 5g/d ;血浆白蛋白 <30g/L等肾综表现 ,并…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肾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98 1年黎磊石等[1] 首次报道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治疗肾小球肾炎以来 ,雷公藤 (别名黄藤木、断肠草 )及其活性成分 ,包括雷公藤多甙 (TripterygiumWilfordiiGlycosides ,TWG)、雷公藤内酯醇 (又称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4)等在肾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报道[2 ] ,雷公藤生药煎剂对原发性肾炎 (Idiopathicnephritis)、狼疮性肾炎 (Nephriti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和紫癜性肾炎 (NephritisofSchonlein -HenochPurpura)均有疗效 ,对于儿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显效率可达 75 % ,其作用表现为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在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两组治疗蛋白尿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患者均为临床和病理确诊的IgA肾病,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血清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177μmol/L),病理诊断符合Hass分型标准(Ⅰ-Ⅱ型),分为激素组和雷公藤组,两组分别给予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参照意大利方案)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1mg·kg^-1·d^-1)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降血压等治疗。完成治疗及随访共5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以及肾功能等指标,以尿蛋白定量减少程度作为是否有效指标,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蛋白尿治疗有效率(尿蛋白减少〉50%)分别为59.4%和44.4%,但无统计学差异;病理类型为Ⅰ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3.8%,病理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0.0%和45.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中等量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且肾脏病理为Ⅰ-Ⅱ型(Hass分型)的IgA肾病患者,采用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或常规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且两者在有效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7年黎磊石等首次证实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有减少蛋白尿、消水肿的作用以来,雷公藤制剂在肾科的应用日益广泛[1].随后胡伟新等首次报告应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TⅡ)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2],有关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量效关系的探讨此后并不多见.我们以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95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50例及强的松组45例,雷公藤多甙征剂量20mg,每日3次,口服,总疗程2个月;强的松片剂量10mg,每日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减量,总疗程2个月。结果:雷公藤多甙组总有效率与强的松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随访1-6个月,雷公藤多甙组无一例复发;强的松组复发8例(17.8%)。不良反应少。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作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 1995年~ 2 0 0 0年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 ,设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2 3例为对照组 ,配合应用著名老中医徐嵩年教授的温肾解毒汤进行治疗的 5 6例为治疗组 ,观察温肾解毒汤对CRF的疗效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入选的病人均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且按随机原则分组 ,见表 1。表 1 一般资料分析组别例数男 /女年龄 慢性肾炎梗阻性肾 病高血压肾 病痛风性肾 病失代偿期 衰竭期 尿毒症期治疗组对照组562 33 7/ 1915/ 819~ 722 6~ 683 4117412731654 11593   2 治疗方法2 .1 对照组 西药…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性激素变化及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性激素变化与疗效关系。笔者采用以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 ,并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 ,进行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及其疗效的对比 ,兹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6 1例狼疮性肾炎住院患者 ,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并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其中男 5例 ,女 5 6例 ;年龄 13岁~ 44岁 ,平均 (2 9.5 6± 10 .87)岁。女性月经均正常 ,观察前未用雷公藤类药及避孕药等 ,入院检查无肝脏疾病 ,Cr <177μmol/L ,排除其他结缔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