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多种方法复位,骨折处采用2块钛板固定。结果41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39例,二期愈合2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者36例,错颌5例;开口度正常27例,受限14例;CT检查骨折未见不愈合者。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牙槽骨植入钛钉行颌间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一种全新颌间固定方法,在颊沟牙槽骨旋人颌间结扎钛钉,以钛钉为固定源行颌间牵引固定,较传统方法更方便、有效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颌骨外伤骨折致咬合关系错乱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 年龄19~43岁 其中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4例 单发性骨折3例,多发性骨折22例21例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钛夹板内固定,术中采用新颌间固定法4例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在局麻下行新颌间固定法牵引复位.新的颌间固定法 在颊沟粘膜转折处用微型电钻打孔,直接穿过牙龈达牙槽骨内,旋入10mm,直径20mm专用颌间结扎钛钉,在双侧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间及第1与第2磨牙间旋入钛钉,每侧上下颌各旋入钛钉2个 在上下颌牙齿相应处栓扎钢丝,暂时固定已切开复位骨折,然后行纯钛夹板内固定.确定恢复伤前咬合关系后去除栓扎钢丝.保留颌间固定钛钉,术后继续橡皮筋牵引固定1周.未切开复位患者,在颌间固定钛钉上挂橡皮筋牵引复位3~4周2 结果 牵引固定期间颌间固定钛钉稳固,未见松动及脱落,而型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感染,牙齿无不适感,口内无明显异物感 折除钛钉后 3~5天骨孔愈合其中5例因牙槽嵴畸形突起,牵引橡皮筋直接压迫致牙龈溃  相似文献   

3.
赵运流  高志李倩 《医学信息》2007,20(8):678-679,F0003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中低位髁突骨折患者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线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大于3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中低位髁突骨折明显移位者行坚固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异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单纯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26例,年龄14~51岁,平均年龄29.9岁。用小异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椐骨折的不同部位和类型14例选择使用辅助颌间牵引固定。结果106例手术未加颌间牵引固定,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均正常。6例经术前暂时颌间牵引,使手术达到正确复位和固位稳定。8例术后需配合辅助颌间牵引固定,其中6例咬合关系恢复,2例咬合功能改善。120例中有3例骨内固定钛板因创口不愈合出现排异取出,约占总数的3%。结论小异型钛板可用于各种类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党亮生  樊恩堂 《医学信息》2004,17(10):655-656
目的 介绍一种颌骨骨折的美容复位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了42例合适的病例,口内上下颌牙齿存在,有比较整的可恢复性的咬合关系。特别是颌骨多发性骨折,不能做坚固内固定的病人,在受伤7-10天进行复位固定。定采用上下颌牙齿粘结正畸托槽,上下颌骨的咬合关系用橡皮圈牵引固定的方法。3-4周待骨折基本愈合后,进正畸治疗,解决个别牙齿的错乱,改善咬合关系,达到美观的效果。结果 42例病人对治疗结果均感满意,骨折愈合及咬合关系的恢复理想,达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颌骨骨折的美容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法,有待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对于239例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口外或口内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骨不愈合现象,203例复位良好,创口1期愈合,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和咬合关系;30例复位欠佳,咬合关系不理想;6例术后出现感染,其中2例取出固定钛板。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颌面骨骨折应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固定方法,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眶-颧复合体骨折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眶-颧复合体骨折诊疗经验,探讨手术恢复面中部骨折外形及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6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经术前X线片、CT或三维CT重建成像确诊后,局麻下取眉弓外,同侧口腔前庭切口,复位后分别进行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三维方向的金属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本组68例患者术后功能和面容恢复较好,3例陈旧性骨折术后有轻度错位出现,余65例患者均获良好的外形和功能。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钛板钛钉排斥反应。结论眶-颧复合体骨折的治疗,在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的基础上,坚固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有助于准确恢复患者面形及功能。以恢复和加强支柱结构为参照的固定方法,对于复杂型骨折、粉碎型骨折和陈旧型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杨敏 《医学信息》2009,22(5):477-479
目的总结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39例患者,全部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复杂型颌骨骨折,同时配合颌间牵引固定或颅颌弹性绷带固定。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护理,住院期间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3例患者(16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屏前切口入路复位后,5侧用2组4孔微型钛板固定,8侧用1组4孔微型钛板加1颗拉力螺钉固定,3侧用2颗拉力螺钉固定,术后复查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平均追踪6个月,全部患者疗效满意,无开口偏斜、关节区疼痛、弹响.3例患者术后轻度张口受限,经开口训练后改善,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欠佳,经弹性颌间牵引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髁突囊内骨折,结合微型钛板及侧向拉力螺钉的优点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对于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方便可靠、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 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198例颌骨骨折用微型和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长期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钛合金小夹板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弹性钛制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不同类型的四肢长骨骨折患儿,年龄2~12岁。上肢骨折18例(包括尺桡骨骨折15例,桡骨颈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下肢骨折82例(包括股骨干骨折64例,胫骨干骨折18例)。采用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2~24个月,100例中,优9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8%,髋、膝、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无畸形愈合及断针。结论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愈合快、取出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3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5例,观察组采取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 574 4,P 0. 05);观察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2. 565 6,P 0. 05);观察组患者神经麻痹、咬合不佳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 608 2,8. 807 2,5. 597 1,P 0. 05);观察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开口度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t=2. 211 1、1. 789 4、1. 985 1,P 0. 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并发症少、恢复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髓内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髓外钢板置入内固定,不同的固定方式对患者创伤、治疗成本及固定后最终临床效果影响很大,因此,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至关重要。目的:比较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1/3段骨折患者42例,其中钛制弹性髓内钉髓内置入内固定19例,重建钢板髓外置入内固定23例。比较两种置入内固定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重建钢板组(P0.05)。两者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P0.05)。钛制弹性髓内钉组发生退钉1例,钉尾刺激征1例。重建钢板组发生螺丝钉松动1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感染。说明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都是锁骨中段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但在相同疗效的前提下,钛制弹性髓内钉置入固定可以减少组织创伤,缩短疗程,尽早恢复功能。对于复杂型骨折,最好还是选用重建钢板置入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颌骨骨折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传统颌骨骨折内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颌骨外形,而现在由于颌骨外科手术学的进展,不仅要求恢复其外形,而且要求有牢固的支撑作用。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辅以短期颌间结扎固定,治疗颌骨骨折32例,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6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月3月收治跖骨骨折42例,其中9例为开放性骨折,单纯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28例,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患者术后石膏固定6周,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未石膏固定,术后3天即开始功能练习。随访骨折愈合及术后行走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伤口均甲级愈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站立及行走早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结论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更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但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昇  丰景  黄镜根 《医学信息》2006,19(10):1818-1819
目的 观察面中部骨折,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冠状切口入路,于发际后2.0cm左右切开,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直视下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微型钛板固定,从而恢复良好的外形和功能。结果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部骨折患者61例,均Ⅰ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两侧面部对称,张口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好。X线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面形和功能恢复理想。3例左右不对称,1例眶外侧轻度塌隐陷,另外2例眶下区轻度塌陷,而颧弓处稍显突出。结论冠状切口使术野暴露清楚,在直视下便于操作;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微型钛板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游离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Ⅰ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4例下颌骨良性病变及相近组织恶性病变侵犯下颌骨患者,扩大切除病变部位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即刻修复缺损下颌骨。结果术后3、6、12月随访,24例均获成功,3例病人存在轻度开口受限。结论钛重建板固定移植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能较好的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是一种比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Pro/E和ANSYS建立下颌骨颏部骨折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各种功能状态下的边界约束。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CT扫描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自编程序获取下颌骨解剖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用ANSYS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化建模软件Pro/E建立小型接骨板-螺钉固定体系统的实体模型。模拟下颌骨颏部正中骨折坚强内固定治疗,建立该内固定治疗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各组咀嚼肌力的大小,进行了三种咬合状态的边界约束。获得了形态逼真、相似性好的下颌颏部骨折内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各功能状态下的边界约束,为后期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491-3495
背景: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不稳定骨折比较常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重建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对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油市九〇三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治疗,按照重建方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分别予以钢丝及张力带重建和三叶草钛板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用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至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0.05)。表明对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和较少的并发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