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40岁部分健康人群,用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抗体总阳性率为88.14%,其中25~40岁最低,为84.38%;其余各年龄组均〉85%,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06,P=0.2044);健康人群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38.40,2~3岁组最高,为1:1187.62;13~15岁组最低,为1:748.89。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南山区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妮 《河北医药》2006,28(5):391-39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效果.方法 2003年对南山区104名满8月龄儿童于麻疹疫苗免疫前及免疫后1个月各采集末梢血0.5 ml,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免疫前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6.73%,免疫后为100%,初免成功率为92.31%,免疫前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7,免疫后为1:1 780;免疫后麻疹IgG抗体滴度≥1:800的98名占94.23%.结论局部地区初免成功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85%,主要与免前抗体存在有关.对部分地区加强查漏补种甚至普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发病之间的联系,探讨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结果 2011年聊城市共成功调查检测健康人群387例,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为379例,阳性率为97.93%,IgG抗体GMT为1651.98,SD为3.09。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和15~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偏低;不同县市区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茌平县高于其他县市区;不同性别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2岁和15~39岁年龄组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麻疹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铁岭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状况,为实现麻疹控制目标,制定麻疹免疫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铁岭市五县二区分8月龄以下,8个月龄~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以上本地常住正常人群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正常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06%,保护率为88.20%,GMT为1∶2433。结论控制麻疹不但要加强麻疹疫苗初免和复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同时也要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提高人群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对白喉的免疫监测,我们于1990年10~11月,分四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均在50人以上),对人群进行了白喉免疫水平的调查,结果共做锡克氏试验216人,阴性185人,阴性率85.65%,其中男性121人,阴性105人,阴性率86.8%;女性95人,阴性80人,阴性率4.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抗体检测232人,阳性229人,保护率98.7%,GMT1∶101.619,男女抗体保护率与GMT 分别为98.1%,1∶103.84;99.2%,1∶104.27,差异同样无显著性意义(P>0.25)。各年龄组锡克氏试验结果,2~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人群中对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的免疫状况,我们于1989年6月对本市、县部份正常人群,及经全程3价灰质炎减毒疫苗免疫的(TOPV)48名3~4个月婴儿,进行免疫前、后血清PolioⅠ—Ⅲ型中和抗体测定。结果在98名各年龄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Ⅰ型95.93%、Ⅱ型94.87%、Ⅲ型84.71%,PolioⅠ~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 分别为34.94%、32.89%、20.16%。在6个不同年龄组中,抗体阳性率和GMT都以Ⅰ、Ⅱ型较高,Ⅲ型偏低,与国内上海报导Ⅰ~Ⅲ型抗体阳性率为94.04%、92.66%、89.45%结果基本相同,表明人群中Polio 抗体已达到较高水平。43名婴儿抗体测定结果:免前≥1∶4低滴度抗体阳性者Ⅰ型11人,Ⅱ型16人,Ⅲ型5人,GMT 分别为4.53、6.72、5.27。免后1月抗体阳转率Ⅰ型39.58%、Ⅱ型89.58%、Ⅲ型95.82%;GMT 为47.88、59.43、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遂宁市健康人群乙肝、麻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制定疫苗针对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随机抽取1个县,再随机抽取7个乡镇健康人群进行了乙肝、麻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结果:乙肝抗-HBs阳性率为76.0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93%;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96.62%,保护率为56.76%;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7.64%.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75.34%.结论:我市乙肝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疫苗免疫成功率较低,麻疹疫苗、白喉类毒素免疫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浦区健康成年人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效果,为在健康成年人中开展免疫接种提供背景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年龄组的294名健康成年人,采集静脉血,同时随机抽取其中123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 青浦区健康成年人麻疹抗体阳性率和麻疹抗体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健康成年人,特别是低抗体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在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抗体滴度有显著提高.  结论 在低抗体水平健康人群中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3月在我县小学中调查500名7~14岁儿童,于2010年6月对我县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的7~14岁儿童620名进行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血清标志物lgG抗体,分别统计阳性率和保护率。结果 2010年06月62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血清中IgG阳性率为95.5%,保护率为90.3%,2010年03月调查的500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前)麻疹基础免疫情况:IgG的阳性率92.2%,保护率为70.2%。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次调查的620名麻疹强化接种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一过性皮疹、腹泻等。除个别高热患者需要对症治疗外,其余1~2d均自愈。结论实施麻疹强化接种后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提高了人群保护率,但我们认为仍有相一部分人群处于低抗体水平,仍有被麻疹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赵敏  蔡文广  赵云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29-130,133
目的了解宜良县健康人群中的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65例≤5岁组和〉5岁组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进行麻疹抗体IgG定性和定量监测。结果 17月龄~19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为免疫人群。其余人群麻疹IgG抗体较低,是麻疹免疫空白人群,极易引起麻疹病例发生。结论〈17月龄以及〉20岁人群均容易发生麻疹,应重点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镇健康人群的白喉抗体水平。方法 用随机方法抽取5个材委中2-4,6-8,13-15,25-39岁四个年龄组的本地人和外来劳工,测量其血清白喉抗体滴度,结果 白喉抗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各年龄组的本地人与外地人比较,外地人群的几何平均滴度,保护率均低于本地人群,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 我镇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的白喉抗体水平都能达到理论保护植,但大年龄组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抗体水平GMT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不同人群麻疹、流脑疫苗免疫状况。方法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的末梢血进行采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麻疹IgG阳性率为95.80%,其中男性抗体阳转率为96.10%,女性抗体阳转率为95.38%;流脑IgG阳性率为95.33%,其中男性抗体阳转率为95.42%;女性抗体阳转率为95.20%。结论麻疹、流脑疫苗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鲁春起  李淑兰 《天津医药》1993,21(5):277-279
报告天津地区大龄人群麻疹 IgG 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8.07%(679/771),GMT 为1∶587.8,多集中分布在1∶400~1∶800之间。通过有无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史的分析,进一步显示和验证了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完全理想、可靠。还强调了对大龄人群麻疹 IgG 抗体水平定期监测的必要性,并建议对抗体阴性者或滴度偏低的婚前育龄妇女应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补种或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4.
自从应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和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麻疹的流行规律发生了变化,发病年龄也向大年龄组推移。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开展,免疫覆盖率逐年提高,但由于大年龄组人群的免疫接种和监测工作开展的不够好,仍然存在有免疫裂隙,所以麻疹在一些人群密集之处,中小学及大专院校时有发生。为了分析大年龄人群的免疫状况,不断完善免疫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麻疹为目的,我们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同时又进行再免后的抗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于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在深圳市选择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结果 3年共检测血清1164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在深圳市选择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结果 3年共检测血清1164份,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2010年2012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73.22%和95.29%,原特区内和特区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9%和75.91%,经χ2检验,2012年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年份,原特区内抗体阳性率高于特区外(P<0.01)。0岁2012年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2%、73.22%和95.29%,原特区内和特区外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9%和75.91%,经χ2检验,2012年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年份,原特区内抗体阳性率高于特区外(P<0.01)。0岁20岁和20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2%、73.77%,为各年龄组中最低。结论应结合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1993年至2002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对77个县6个年龄组923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2.2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68.19;IgG抗体≥1∶3200者占6.24%~57.52%;不同年份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有一定的波动性。结论据监测结果预测河北省近几年不会发生较大的麻疹流行,但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仍然存在,存在麻疹在局部爆发的隐患,有必要在此人群中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上呼吸道感染(URTI)对MMR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作者选出两组共235名12月龄婴儿进行试验.其中120名接种疫苗前7天无URTI症状和其他疾病症状,为无URTI组;115名有URTI症状至少3天,但不发热为URTI组.两组婴儿同时接种MMR联合疫苗,用相同方法于接种前和接种后6个月采集血样,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检测血清中抗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若麻疹抗体滴度7200mIU/ml、腮腺炎抗体的EIA光密度值≥0.2、风疹抗体滴度≥10IU/ml坝为免疫有效.共采集到198名接种前后血样,其中URTI组97名,无URTI组101名.这198名婴儿在接种前均未检出抗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接种后183人(92.4%)有抗麻疹抗体,URTI和无URTI组的血清阳转率各为89.7%(87/97)和 95.0%(96/1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各为1121.omIU/ml和1079.ZmIU/ml.180人有抗腮腺炎抗体,URTI和无URTI组的血清阳转率分别为92.6%(88/95)和 91.1%(92/101).抗体GMT分别为971.7和1019.4.免疫后无麻疹抗体的15名婴儿都产生腮腺炎抗体.198名婴儿均产生风疹抗体,其中197人抗体水平超过15IU/ml,URTI和无URTI组的风疹抗体GMT分别为89.4IU/ml和84.7IU/ml.  相似文献   

18.
陆健  赵洁  姚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19-120
目的:了解崇明县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堡镇地区6个月.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19岁、20~:19岁、30~39岁、/〉40岁9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百日咳抗体GMT为1:538.87,抗体保护率为85.93%;白喉和破伤风平均抗毒素为0.164U/ml和0.131U/ml。抗体保护率为76.30%、74.44%。不同年龄间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保护率和抗体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破伤风抗体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13咳、白喉、破伤风抗体在20岁以下群体中形成较好的免疫屏障,20岁以上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明显较低,故有必要加强成人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季节性流感疫苗对H7 N9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效果.方法 使用3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受试者进行免疫接种,受试者于免疫前及免疫后21 d采集血样.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对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在接种流感疫苗前,接种3种不同季节性流感疫苗的A、B、C组针对H7N9型毒株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血清1:5.0稀释阴性,保护抗体阳性率均为0.疫苗免疫后21 d,276例受试者中检测到6例受试者H7N9型毒株HI抗体结果 达到1:40阳转标准,阳转率为2.2%,A、B和C组各有2例(2.2%)、1例(1.1%)和3例(3.3%)H7N9型毒株HI抗体阳转.3组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H7N9型抗体阳转率、GMT增长倍数、抗体保护率均未达到欧盟标准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标准.结论 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为人群提供针对H7 N9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0.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所得结果在不同地区很不一致.在意大利,一些随访研究表明,在13~25岁人群中脊髓灰质炎各型抗体呈阴性或低滴度水平,特别是3型抗体.作者在意大利对492名12岁健康青少年用增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IPV)作了加强免疫,观察其免疫原性和反应性,同时对这些青少年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免疫前及免疫后1及9个月收集血液标本和免疫反应调查表.结果表明,加强免疫前97.1%的受试者对各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抵抗力(抗体滴度为1:8),1.9%无3型抗体,0.3%无2型抗体,0.6%无1型抗体.接种EIPV后98.4%的受试者抗体滴度明显上升(≥4倍),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也明显高于免疫前,1、2和3型抗体GMT分别为2679、2864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