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NAG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测定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尿NAG的浓度。并与其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C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尿NAG/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不良组尿NAG/Cr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中,mA1b/Cr阳性率为28.6%,尿NAG/Cr增高阳性率为4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NAG/Cr对于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上有较高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和N一乙酰一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D—glucosaminidase,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85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及50例健康者尿液中足细胞标志蛋白、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测值。结果糖尿病组PCX、mALB、NAG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尿液PCX、mALB、NAG阳性率分别为31.8%、24.7%、22.4%,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45.9%,与各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PCX、mALB、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尿NAG活性及血CysC在小儿心脏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小儿先天性心脏患者体外循环(CPB)术后早期肾功能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期16例非体外循环开胸手术者为对照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均正常。两组在术前、术后3、24h检测血Cr、CysC及尿NAG、Cr,并计算尿NAG活性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尿NAG活性与血Cr、血CysC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呈正相关(r=0.711,P〈0.05;r=0.802,P%0.05);尿NAG活性和血CysC在术后24h仍保持较高水平,而血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已恢复至正常值。(2)观察组术后3、24h尿NAG活性、血Cr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3)两组各时点血Cys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NAG活性及血CysC可作为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肾小管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监测的良好指标;体外循环可给术后肾小管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芳  黄慧芳  袁晓虹  袁航 《浙江医学》2006,28(4):255-257,263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11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变性质分为脑出血组(50例)和脑梗死组(60例),对照组46例为非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aPWV之间的关系及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baPWV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其baPWV值明显增高(均P〈0.01)。(3)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脑出血、脑梗死最敏感危险因素(均P〈0.01),高血压是脑出血、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吸烟也是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a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和比较84例脑梗死、83例脑出血和62例非脑血管病患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TG、HDL-C、apoA1和apoA1/apoB比值异常的百分率有显差异(P<0.05-0.005)。三组患各项血脂水平间也有显差异(P<0.05-0.01)。其中脑出血组TC水平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TG水平显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而HDL-C则显低于脑出血和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DL-C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apoB分别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apoA1/apoB比值低于脑出血组。结论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脑出血与脑梗死血脂成分异常存在差异,对脑血管病患应进行血脂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浆弹性蛋白酶(NE)、补体C3、C3及尿NAG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效果。方法将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西维来司钠组(S组,n=6),建立犬CPB模型,两组均在转机前(T1),阻断升主动脉15min(T2)、45min(T3),开放30min(T4)、60min(T5)取静脉血和尿液。静脉血离心后测血浆NE和补体C3、C4浓度。尿液测尿NAG。结果①CPB后,两组动物各时点血浆NE含量显著高于CPB前(P〈0.01)。同时点组间比较,S组CPB后各时点血浆NE含量均低于C组(P〈0.01、P〈0.05)。②CPB后C组血浆补体C3含量逐渐下降,CPB末达谷值,明显低于CPB前(P〈0.01);组间比较,C组CPB后同时点血浆补体C3含量均低于S组(P〈0.01),两组动物血浆补体C4含量无明显差异。③CPB后两组动物尿NAG活性逐渐增加,CPB末达高峰,明显高于CPB前(P〈0.01);同时段组间比较,S组尿NAG活性低于C组(P〈0.01)。结论CPB中应用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的活性,减少补体激活及尿NAG活性的增加,对CPB中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体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亢进。GMP-140含量的检测不仅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5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尿NAG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尿NAG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重症患者高于轻症患者,并随病情缓解而下降。故认为,尿NAG活性测定不仅可作为早期发现脑血管病时继发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并对判断病情和估计疗效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各项肾脏损伤早期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及免疫球蛋白轻链(K,λ链)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β—D一半乳糖苷酶(Gal)采用终点法,尿肌酐(Cr)采用Jaffe速率法。结果:NIDDM及DN病人尿Tf/Cr、mALB、NAG/Cr、K,λ链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之间,DN的Tf/Cr测定结果显著高于NIDDM(P<001),而NIDDM的NAG/Cr测定结果显著高于DN(P<0.05)。mALB(+)的35例NIDDM病人,Tf/Cr问时阳性,其它三项NAG/Cr、Gal/Cr,K,λ,链,也分别有77.1%、77.1%、88.6%的阳性检测率,且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mALB(一)的73例NIDDM病人,阳性检出率以NAG/Cr最高,其余依次为Gal、Tf/Cr、K,λ,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检测指标均按照DN的预期进展进行变化,尤以K,λ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尿Tf为DN早期的敏感检测指标,NAG对病情临测及预后判断价值重大,免疫球蛋白轻链(K,λ)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LPA和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包括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2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36例)和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后3d内测定血浆LPA、AP水平,并与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和TIA两组患者血浆LPA、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组血浆LPA、AP水平较稳定型脑梗死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A、AP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增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溶血磷脂类分子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警因子,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3-253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66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进行了连续动态检测。结果: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CVD中的脑出血、脑梗塞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血清和CSF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MBP含量之间呈正直线相关(r=0.76P<0.01)。血清和CSFMBP含量与急性CVD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CT扫描显示的脑损害程度和部位呈一致性。提示:测定血清和CSF内脑损害后释放的MBP含量对急性CVD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肌酸激酶及其脑型同工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AE-sephadexA-50微型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法测51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20例正常人血清和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及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统称CK活性)。结果发现:中风组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脑出血CK活性有高于脑梗塞的趋势。除血清中CK活性外,病程≤3d组CK活性高于>3d组(P<0.01)。病情重、病灶大者,CK活性较高。中风急性期,尤其病程3d内测血、CSF中CK活性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含量变化在诊断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内皮素 ( ET)含量变化观察 ET在脑血管病 ( 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 1 0 4例 CV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结果 :脑出血 ( CH)和脑梗死 ( CI)患者急性期血浆 ET水平分别为 1 39.9± 60 .5 pg/ml和1 2 3.5± 5 0 .9pg/ml,与对照组 ( 83.0± 37.2 pg/ml)比较有显著升高 ( P<0 .0 0 1 ) ;CH病人30 d后血浆中 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仍然是升高的 ( P<0 .0 5 ) ,但 CI患者 30 d后血浆中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T在 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动态观察血浆中 E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 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65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DM1DM2DM33组,同时选择糖耐量、胰岛素正常者22人作对照。测定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N-乙酰-B-D-r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同功酶NAG-B。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尿白蛋白排出率、NAG和NAG-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NAG-B活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率呈现正相关。结果提示测定尿白蛋白和NAG-B对糖尿病早期肾脏并发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3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发现在CVD 中,无论是脑梗塞组还是脑出血组,其急性期血浆 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下,ET 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应用ET拮抗剂或 ET单克隆抗体中和体内 ET,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以及与病程、颅脑影响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2例脑出血(CH)患者(病程14天内)和对照组血清Epo含量。结果(1)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55,P〈0.01);(2)少量组和中量组血清Epo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P〈0.01),大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95,P〈0.01)。结论Epo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程度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对预测病人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