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会性感染     
<正> 所谓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系指“一些非致病性病原体诊某种情况下面引起人体感染,以至于发生感染性的疾病。”在人体的周围存在有多种细菌丛,包括对人类有病原性的(所谓病原菌或致病性微生物)及无病原性的(所谓条件性致病菌或非致病性微生物)。关于由这些细菌引起感染的定义实际上是不清楚的,也就是说病原性与非致病  相似文献   

2.
新出现的传染病是指那些可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的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 ,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病原常有较强的致病力和传播性 ,对人群危害较大。近 3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先后发现了近 4 0种新传染病 ,其中主要者列表 (表 1)如下。表 1 近 30年来新出现的主要传染病一览表病名致病微生物病原发现年代拉沙热拉沙热病毒 1970埃搏拉出血热埃搏拉病毒 1976军团病嗜肺军团菌 1977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 1977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 1978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1981出血性结肠炎大肠杆菌O1 57∶H7 1982艾滋病人类免疫…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人类患病的重要原因,许多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病原微生物因其致病率和致死率高,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病原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其实践课尤为重要,它是了解和认识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为提高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医学生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96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96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验,计算不同年龄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并对不同类型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6例腹泻婴幼儿,检验结果呈阳性患儿共计153例,且所有患儿确诊为病原微生物感染,阳性率达78.06%。153例阳性患儿中,男性98例,女性55例。25d~6月阳性患儿44(75.86%)例,7月~12月阳性患儿32(91.43%)例,1~3岁阳性患儿52(83.87%)例,4~7.3岁阳性患儿25(60.98%)例。经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其中轮状病毒69(35.20%)例、柯萨奇病毒7(3.57%)例、腺病毒9(4.59%)例、埃可病毒4(2.04%)例、志贺菌25(12.76%)例、大肠埃希菌9(4.59%)例、沙门菌21(10.72%)例,气单胞菌属4(2.04%)例和白色假丝酵母菌5(2.55%)例。结论:患儿年龄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密切关联,且以7月~12月和1~3岁年龄组患儿阳性率最高。轮状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充分重视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对致病微生物加以有效监测,并于早期予以明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严杰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均有博士学位,其中1人为博士后。此外,该研究团队组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1)重要病原微生物致病及耐药分子机制研究;(2)病原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及抗微生物药物研制  相似文献   

6.
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大林  刘家驹 《广西医学》2002,24(4):482-484
疫苗在人和家畜疾病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传统的疫苗主要有三类 :1活疫苗。它用无毒或充分减毒 ,但仍保留抗原性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有的称为减毒活疫苗。这类疫苗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 ,但安全是一个问题 ,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 (有可能在人体内恢复毒力 ;对免疫缺陷的人十分危险 )。 2死疫苗。它是选用抗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用高温或甲醛等将其杀死后制成的 ,病原微生物失去毒力 ,但仍保留免疫原性。这类疫苗安全性比活疫苗高 ,但免疫效果不如活疫苗 ,维持时间短 ,且需多次接种 ,副作用较大。 3基因工程疫苗 ,又称DNA疫苗。它是近年…  相似文献   

7.
人类不断面临着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入侵.目前认为天然免疫系统是对抗病原性损伤的第一道防线,能识别引起细胞损伤的微生物,及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对"无害"的微生物则视为"共生体"而产生免疫耐受.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就是这类天然免疫系统的效应分子,能够与微生物膜接触,溶解细胞,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佑忠 《疑难病杂志》2007,6(12):762-765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除传统的公认的危险因素外,感染与炎性反应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并成为当前国内外临床学界的研究热点。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识,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将推动和丰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病原微生物感染与AS相关性研究的证据.1人类颈动脉硬化斑块中检出幽门螺杆菌(HP)38例AS斑块中,20例(53%)检出HP DNA,这20例中有10例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和间隙检出HP。38例中19例(50%)存在…  相似文献   

9.
性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决定正式用性传播疾病(STDs)命名。迄今为止,STDs已经有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在内的20余种疾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李杨 《当代医学》2009,15(27):11-12
自1877年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首先证明病原体、机体和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能够证明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病因子Koch原则,发明了分离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临床微生物学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均被分离。进入21世纪,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日益复杂,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还出现了新的耐药菌株,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