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平  王忠岳  吴红利  严敏 《浙江医学》2011,33(11):1626-1627,1630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40例脊柱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术中ScvO2、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输异体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ScvO2以及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施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后出血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的量也相应减少。结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不会破坏全身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态。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插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7-06 起施行中心静脉插管术616例,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51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4例。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560例,二次穿刺成功32例,失败24例,总成功率96.1%;并发症有气胸12例,误入动脉4例,脱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长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大手术术中输液和监测最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的疗效,并探讨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38例胸腔积液患者资料。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术中建立静脉通道协助置管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关心患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定期更换透明无菌贴膜及可来福输液接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是否通畅。结果所有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和原发病的治疗;术中穿刺顺利,均一次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及手术意外;术后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对于预防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钢  甘崇志  丛伟  谢家勇  王学海 《西部医学》2013,(10):1480-1481,1483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置入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前予以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气体,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前胸部CT观察气胸吸收情况及肺大疱检出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40例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前胸部CT发现44例压迫肺组织明显复张,46例发现肺大疱(阳性率95.83%),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气胸复发,再次深静脉导管置入负压吸引后好转,所有患者无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结论深静脉导管置入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提高术前肺大疱检出率,很好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术后气胸复发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云芳 《当代医学》2008,14(24):146-147
目的 总结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腔内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8例恶性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腔内化疗,并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观察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及护理.结果 28例均取得明显效果,无手术意外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细致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腔内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8例恶性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腔内化疗,并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观察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及护理.结果 28例均取得明显效果,无手术意外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细致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xide,Pcv-aCO2)和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difference between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lactate,Dcv aLac)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右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 Lewi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麻组(G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两组患者的全麻诱导基本一致,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术后G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GE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ScvO2等。患者入室后(T1)、关腹前(T2)、关胸前(T3)以及出麻醉后监控室(postanethesia care unit,PACU)前(T4)4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Pcv aCO2、Dcv aLac。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POD1)和第2天(POD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A组相比,GE组术中HR、MAP显著下降(P <0.05),但其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在T4时间点,GE组ScvO2显著高于GA组(P<0.05),而其余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结果显示,T2、T3、T4时间点上,GE组患者Pcv aCO2、Dcv aLac均显著低于GA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GE组也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ScvO2,显著降低Pcv aCO2和Dcv aLac,从而改善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有效的给药途径,减轻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单腔中心静脉插管和84例双腔中心静脉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血管受损情况的差异.结果单腔组有13例(14.4%)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周静脉炎,其中2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及植皮后愈合;双腔组未发现有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结论双腔中心静脉插管的使用能减少从外周静脉给药引起的化学性及机械性静脉炎,值得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中心静脉穿刺径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所造成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55例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6例),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29例),所有操作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记录每个患者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小板计数、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血肿和气胸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机械损伤等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经锁骨下静脉法的试穿次数多于经颈内静脉法;两种方法导管尖端位置过深的发生率都很高,有的病例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颈静脉组有2例由于误穿动脉而造成血肿.结论:在肝移植手术中,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来说,不论经颈内静脉还是经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的手术制定不同的方案,尽早恢复患者的组织灌注,提高氧储备。方法比较28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食管癌组)和33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胃肠道肿瘤组)术后1、6、24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h食管癌组患者ScvO2明显低于胃肠道肿瘤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术后6、24h2组ScvO2、血乳酸水平则无明显差异;食管癌手术组术后1h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术后6、24h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食管癌组术后早期组织缺氧程度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组,由此造成前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时间推移组织缺氧程度会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连续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分别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h) Pcv‐aCO2、ScvO2、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患者行胸腔镜心脏术后同时间点 Pcv-aCO2逐渐降低,ScvO2逐渐升高,EF逐渐增加,(P均<0.05);术后 Pcv‐aCO2与ScvO2、EF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2、-0.502;P均<0.05)。结论 Pcv‐aCO2和 ScvO2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脏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在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AOR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AORF患者在B超定位后行经皮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引流,同时可从导管注入造影剂作X线摄片,了解梗阻原因,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手术解除梗阻,并与外科传统的肾造瘘术进行比较.结果46例患者经持续引流7天后,血BUN、UA、SCr均明显下降,手术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同时与传统的外科肾造瘘术比较,疗效相同,但创伤小,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结论经皮肾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在治疗AORF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外科病人在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近年本院胸外科住院病人133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胸外科住院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技术穿刺成功率高,胸外科住院病人接受良好,本组133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导管感染、出血、气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的临床基础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规范的术后护理,可避免多种并发症.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罗萍 《当代医学》2008,(16):130-131
目的 探讨胸外科病人在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近年本院胸外科住院病人133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胸外科住院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擂管技术穿刺成功率高,胸外科住院病人接受良好,本组133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导管感染、出血、气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擂管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的临床基础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规范的术后护理.可避免多种并发症.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罗萍 《当代医学》2008,(15):130-131
目的 探讨胸外科病人在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近年本院胸外科住院病人133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胸外科住院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技术穿刺成功率高,胸外科住院病人接受良好,本组133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导管感染、出血、气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安全的临床基础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规范的术后护理,可避免多种并发症.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黄建玲 《吉林医学》2010,31(5):649-650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病例,将两组患者术各项对比数值进行对比。结果:术中、术后的疼痛情况、术中宫颈松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术综合症发生率,经过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不但解决了育龄妇女生理的痛苦和心理的恐惧,同时也使患者术中安静、合作,减轻了医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CVC)在肿瘤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肿瘤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2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前CVC,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套管留置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置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平均最大液体流速、中心静脉压、诱导麻醉时间及置管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15 ~ 30 d),明显长于对照组(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96%,对照组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大液体流速,实验组(184滴/min)高于对照组(122滴/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监测中心静脉压准确可靠,对照组因留置部位远离中心静脉只能适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诱导麻醉时间为2 min和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穿刺口渗漏1例,对照组导管堵塞1例、穿刺口渗漏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和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C在肿瘤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较外周静脉套管留置术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2-143,147
择期手术严重低钾血症患者麻醉,因心律失常等风险通常会取消手术先补钾,但治疗困难的慢性严重低钾血症患者,术前口服氯化钾,术中严密监测经中心静脉微量泵输注高浓度氯化钾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间、麻醉中I、CU和各种危重患者术中监测及术后输液治疗。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法进路有:①锁骨下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②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③颈内静脉穿刺进路,又分为中间入路、前入路、后入路;④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路。这些进路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因此这些进路置管所造成的困难和危险性能被操作者所接受。而经皮颈外静脉置管过去由于不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一直不能作为中心静脉置管首选方法[1]。尽管以“J”型引导钢丝代替直型引导钢丝后,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了许多,但手法仍…  相似文献   

20.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般住院周期长,术后常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助于输液,静脉营养,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一定的并发症,寻求最佳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径路,一直存在争议。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SVC)二种不同的方法用于31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理想的中心静脉穿刺路径,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