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IGRT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CBCT)研究调强放疗时摆位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CBCT扫描MED-TEC头体模获得X线容积影像,再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单纯线性误差、单纯旋转误差以及两者同时存在时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均有影响,两者同时存在时影响更大,即使较小的线性误差与旋转误差相叠加也能对剂量分布产生影响。[结论]旋转误差会增加线性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只纠正线性误差不能很好地纠正剂量分布的改变,因此旋转误差的纠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体积变化的临床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鼻咽癌病人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腮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24例初程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接受全程调强放射治疗。所有病人疗前接受1次螺旋CT定位扫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然后放疗过程中每周1次螺旋CT扫描,直至放疗结束。24例病人共计CT扫描192次。将每次获得的螺旋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二次实施提供依据。结果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存在着明显的变化,随着放疗的进行腮腺体积逐渐缩小,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缩小17%~59%(中位值38%);腮腺体积的变化在放疗的第5周达到最大值,其与疗前腮腺体积的大小、放疗剂量直接相关,而与治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因素无关。结论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与疗前腮腺体积、放疗剂量直接相关,在放疗第5周时变化达到最大值,此刻进行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腮腺及靶区体积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头颈部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变化。方法 5例头颈部鳞癌(4例口咽鳞癌和1例喉鳞癌)患者均接受全程调强放疗。从第一次放疗开始至结束,1次/周三维锥形束CT(CBCT)检查。每次的CB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同时将GTV内放疗中出现的气腔勾画出来。经统计后分析放疗中腮腺体积、GTV内气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为疗初的90.1%,52.3%,即腮腺体积缩小了9.9%~47.7%;GTV内气腔由疗前的0体积逐渐增加,疗终时气腔体积占GTV的3.7%。16.8%。结论 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内气腔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利用CBCr可分析这种变化,为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未手术宫颈癌患者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肿瘤临床靶区(CTV)内界值的移动度,以期为未手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肿瘤CTV-ITV扩界值(IM)的设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未手术宫颈癌接受根治性IMRT的患者20例,比较CBCT与定位CT图像上肿瘤临床靶区的位移及形变情况。结果 20例宫颈癌患者140次CBCT图像上肿瘤临床靶区(CTV1-CBCT)相对于定位CT上CTV1形变体积为(33.56±22.52)cm3(范围:1.04~110.22 cm3),CTV1-CBCT相对于CTV1形变体积百分比为(10.19±6.32)%(范围:0.37%~32.01%)。患者140次CBCT扫描中,CTV1在宫体及宫旁前、宫体及宫旁后、宫颈前、宫颈后、宫体上、宫体偏侧、宫体对侧7个方位最大形变长度分别为(1.19±0.82)cm、(0.80±0.55)cm、(0.16±0.25)cm、(0.23±0.29)cm、(0.27±0.42)cm、(0.18±0.24)cm及(0.78±1.09)cm。<2 cm的肿瘤IM只能使85%的CBCT扫描次数实现CTV1-CBCT完全覆盖;95%以上的CBCT扫描中宫体形变大于宫颈形变;患者间肿瘤临床靶区运动度有个体差异。结论 应用CBCT获得三维方向不同大小IM和宫颈及宫体不同大小IM的靶区勾画策略并配合个体化的图像引导放疗策略可能是目前宫颈癌精确放疗较好的临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摆位误差问题已倍受关注。其不仅会导致部分靶区不能得到足够的剂量,从而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使复发率上升,还可能使高剂量区移到危及器官的区域内,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因此,笔者初步观察了鼻咽癌IMRT患者在不同摆位系统误差情况下靶区及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旨在分析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4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全程IMRT照射,给予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9.9Gy/30f,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9.9Gy/30f,临床靶体积1(CTV1)60Gy/30f,临床靶体积2(CTV2)54Gy/30f。按照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3~80个月)。全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93.8%、88.2%和7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3.2%、91.1%、91.1%和84.1%,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6%、91.0%、86.8%和80.6%。不同临床分期和T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N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治疗失败的12例患者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分别占治疗失败病例的50.0%和16.7%,远处转移占58.3%。74例患者中3例出现3级口干,1例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4例出现3级张口困难,全组未发现颅神经损伤病例。结论 采用GTV照射剂量69.9Gy/30f IMRT治疗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远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少,N分期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钟强  覃文  王仁生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99-300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点和放射治疗点同中心、不需要换算三维坐标的可行性,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定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2019年7月至12月我院放疗科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根据定位点和治疗点是否同中心将满足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A组(治疗点和定位点同中心)和B组(治疗点和定位点不同中心)。每名患者在第一次治疗及之后每周治疗前均行一次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将CBCT图像与计划 CT 图像进行匹配,采集摆位误差数据。观察两组不同定位点选取方法下X(左右)、Y(前后)、Z(上下)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使用 Van-Herk 扩边公式求出X(左右)、Y(前后)、Z(上下)的 PTV 外扩边界值。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n)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3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0.350±1.029)mm、Y轴(0.660土1.545)mm、Z轴(0.910±1.288)mm。B组3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0.160±1.269)mm、Y轴(1.440±1.604)mm、Z轴(1.590±1.393)mm。两组在Y(前后)、Z(上下)轴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鼻咽癌患者X方向的群体MPTV为2.65 mm和3.28 mm,Y方向的群体MPTV为3.77 mm和3.92 mm,Z方向的群体MPTV为3.01 mm和3.39 mm。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点和放射治疗点同中心,不换算三维坐标是可行的,能满足临床上对于摆位误差和外扩边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对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8例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同步IMRT方案治疗。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80mg/m2,每3周1次,共2次;西妥昔单抗放疗前1周给予400mg/m2,之后每周250mg/m2,共7~8次。IMRT靶区剂量为69.96~73.92Gy,照射33次。随访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8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随访36个月,随访期内无1例死亡。8例患者均出现1~2级皮疹,2例3级骨髓抑制,2例3级口腔黏膜反应,无4级毒副反应发生。治疗后3个月评价,获CR 5例,PR 3例。2例出现鼻咽局部复发,经再程治疗后获CR和PR各1例;其余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结论 对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同步IMRT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扩大病例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前后腮腺功能变化以及随访中腮腺功能恢复程度。方法将35例鼻咽癌患者,分为IMRT组(26)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1岁;男19例,女7例,鼻咽部GTV为6600-7230cGy,30-32次,6-7周。常规放射治疗组9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47岁;男6例,女3例。鼻咽部DT7200cGy,36次,7-8周。计算腮腺分泌功能指标-最大酸反应泌^99mTcTcO4-率(Ex)。结果不论常规放疗或适形调强放疗,放疗结束时腮腺功能急性放射性损伤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604。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在IMRT组中腮腺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大大好于常规放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采用IMRT将腮腺剂量控制在26Gy以下,明显有利于腮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适形调强放疗(IMRT)作为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对视神经保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相关临床数据.本研究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剂量和临床结果分析,了解IMRT对视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9例初治鼻咽癌男性患者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接受了适形调强放疗,其中T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评价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30例局部、区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使用IMRT的再程放疗,其中7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再分期,I、Ⅱ、Ⅲ、Ⅳ期分别为7、7、4、12例。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为58.80—78.76Gy,分次剂量2.0—2.92Gy。结果:治疗计划GTV的中位体积为37.46cm。(14.30—227.52cm。),覆盖鼻咽GTVD。;的平均剂量为62.56Gy,GTVV95的平均体积为98.69%;靶区内GTV、cTV,和CTV,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5.82Gy、54.02Gy和50.20Gy;GTV的平均分割剂量为2.28Gy(2.0—2.92Gy)。结论:IMRT能较好覆盖肿瘤靶区而降低邻近敏感器官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限制与未限制甲状腺剂量对其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01-01-2012-10-30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Ⅲ~Ⅳ期10例鼻咽癌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41~64岁,中位年龄50岁.1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IMRT计划,大体肿瘤处方剂量66~70 Gy,颈部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50~66 Gy.在不影响靶区和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前提下每例均设计甲状腺限量和未限量2套计划,甲状腺剂量限制参数:V30 <62.5%和V5 <50%.分析和评估甲状腺受照射剂量体积差异.结果 限制甲状腺剂量较未限制甲状腺剂量治疗计划显著降低甲状腺V40(t=5.447,P<0.05)、V50(t=6.302,P<0.05)、V55(t=5.602,P<0.05)和V60(t=2.429,P<0.05)剂量体积;同时限制甲状腺剂量较未限制甲状腺剂量治疗计划显著降低甲状腺平均剂量(t=10.149,P<0.05)、中位剂量(t=10.627,P<0.05)和最小剂量(t=5.067,P<0.05).两组间V10、V20、V30和最大剂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咽癌IMRT计划设计中给予适当的甲状腺剂量限制可降低甲状腺受照射剂量.甲状腺剂量效应关系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均  陈宏  王永刚  陈飞  张利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7):1289-1293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质量保证(QA)方法。方法:利用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1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将KVCBCT得到的位置差异,推导得到靶区勾画CTV—PTV的边界;以CT模体检验CBCT图像质量和等中心偏差;以矩阵电离室对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对15例鼻咽癌280次CBCT扫描中,3个方向偏差,X方向:0.55±1.03mm,Y方向:0.72±2.25mm,Z方向:0.42±1.14mm,3个方向小于2mm的偏差比例分别为86.3%、76.7%、83.8%;大于3mm偏差分别为5.9%、9.4%、6.3%。对KV—MV等中心验证,三个方向融合差值分别为0.2±0.3mm、0.4±0.3mm、-0.2±0.5mm;用矩阵电离室验证调强计划相对剂量,对于单野,Gamma值为93.2%-97.2%,对于整个计划Gamma值为95.0%-97.7%。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对等中心点、剂量均匀区、高剂量区、较低剂量区、高梯度区选择5个点进行检测,百分偏差范围为-3.7%-4%。结论: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可以减少摆位引起的摆位误差,并且通过在线的修正可以提高靶区剂量的准确,也可减少CTV—PTV的边界,从而减少正常器官的剂量。保证图像引导部分的成像质量和机械精度是图像引导放疗的关键;而计划剂量的验证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引起颞叶放射性损伤(temporal lobe necrosis,TLN)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08-06-3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88例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发生TLN的情况,并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联合化疗、鼻咽照射总剂量、鼻咽照射分次剂量、后装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病、肝病、吸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TLN发生的关系,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TL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具有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情况。结果 288例患者中有33例(11.5%)出现TLN;576侧颞叶中有41例(7.1%)出现TLN。TLN潜伏时间为17-7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本组患者颞叶最大剂量分界点为65.85Gy,颞叶平均剂量分界点为15.42Gy;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分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是鼻咽癌放疗后TLN独立危险因素。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及平均剂量≥15.42Gy的患者3年及5年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的患者,P均〈0.001。结论 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和平均剂量≥15.42Gy是鼻咽癌IMRT后发生TL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保护N0鼻咽癌患者颌下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N0鼻咽癌患者10例,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A)和不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B),比较两种计划的颌下腺、靶区和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结果:计划A和计划B相比,前者明显降低了颌下腺的照射剂量:左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88Gy和30.96Gy,降低了19.92Gy(39.15%),D平均分别为50.27Gy和31.16Gy,降低了19.11Gy(38.01%);右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71Gy和31.27Gy,降低了19.44Gy(38.34%),D平均分别为49.79Gy和31.73Gy,降低了18.06Gy(36.27%)。两种计划中靶区剂量无明显差别:GTV的D99分别为67.29Gy和67.62Gy,GTV的D95分别为69.59Gy和69.22Gy,GTV的D1分别为73.64Gy和73.64Gy,GTV的Daverage分别为71.21Gy和70.92Gy,GTV的Dmin分别为66.95Gy和66.79Gy;CTV1的D95分别为63.12Gy和63.32Gy,CTV1的Daverage分别为67.62Gy和67.29Gy,CTV1的Dmin分别为56.94Gy和56.45Gy;CTV2的D95分别为54.35Gy和54.65Gy,CTV2的Daverage分别为61.03Gy和60.83Gy,CTV2的Dmin分别为42.62Gy和42.72Gy。脑干的D1和D5、脊髓的D1、颞叶D5、颞颌关节的D50、腮腺的D50及D平均剂量两种计划比较差别不明显。结论:利用调强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保护N0鼻咽癌患者的颌下腺,从而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臂丛神经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1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且均接受30次调强放疗。再由一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的臂丛神经,最后通过DVH图对双侧的臂丛神经受量进行分析,包括臂丛神经的最大剂量点(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双侧臂丛神经的最大剂量点(Dmax)均值为6961.9cGy;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为5738.6cGy。结论:大部分没有对臂丛神经进行剂量限制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其臂丛神经的照射剂量均高于RTOG推荐的限制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耳蜗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1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均接受33次调强放疗。再由1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耳蜗,最后通过DVH图对双侧耳蜗受量进行分析,包括双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左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分别为5203.8cGy、4054.5cGy、4579.5cGy;右侧耳蜗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及平均剂量(Dmean)的均值分别为5647.3cGy、4573.5cGy、5076.7cGy。结论:在没有对耳蜗进行剂量限制并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其耳蜗接受的照射剂量有超出推荐限制剂量(mean dose≤45Gy)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正常器官体积及剂量的变化。方法:接受全程调强放疗(IMRT)的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20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和参考坐标重新CT扫描,设计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DVH图中正常器官(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腮腺、脊髓及脑干)体积剂量的变化。结果:DVH2上左右腮腺体积明显小于DVH1(P〈0.05),左右腮腺和脊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明显增加,脑干最大剂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腮腺的剂量增加与放疗所致的腮腺缩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余无统计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过程中正常器官(特别是腮腺)体积剂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建议放疗中后期有必要重新勾画靶区,重新计划,减小正常器官的受照量,减少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