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乳癖肝郁痰凝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肩井穴传统针法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性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8%,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催乳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孕激素分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调神疏肝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头痛指数、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法组、传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测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并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调神疏肝针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功能亢进的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起到抗抑郁的作用。[结论]调神疏肝针法可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联合普通取穴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进行15 d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2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D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5d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15 d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睡眠效率、入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通督调神针法用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语气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强迫症(OC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O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组予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Y-BOCS、HAMA、HAMD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调神针法联合三神穴长留针治疗OCD,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8.
督脉导气法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王俊  姜劲峰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6,26(5):328-330
目的:观察用督脉导气针法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5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用督脉导气针法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取神庭、百会、大椎、神道、至阳为主穴,同时内服抗抑郁药物;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汉密尔顿(HAMD)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HAMD量表分值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PSQI量表分值仅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和PSQI量表分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导气针法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肝调神针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治疗组),每组30例。经4周治疗后,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结束时、治疗后0.5 h、24 h及4周头痛程度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A、PCA和ACA血流速度变化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A、PCA、AC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慢,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联合推拿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和MCA、PCA、ACA血流速度,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徐晔 《新中医》2021,53(12):149-152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调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HAMA、S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观察组1周、2周、4周后的HAM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取针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疗效满意,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抗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的68.89%(P<0.05).结论 针刺结合心理干预治疗PSD,能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86.7%(26/3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忠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4-84,8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常佩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20-12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科研文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医学数据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从文献中筛选出针灸药物结合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分析得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在逐年增多,多以抑郁症和中风诊断标准综合进行准断.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受人们关注,相关文献较多,为临床提供了大量资料.药物结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但其研究方法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所致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0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疗程一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量表)、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Ashworth、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可以极大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医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聚乙二醇4000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组(35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35例),2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疏肝理气通便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症状,且优于西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疏肝理气润肠通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立体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体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能得到改善(P<0.01),但是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愈显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针刺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将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和FMA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I指数和FMA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残损及残疾水平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治疗组上下肢体运动评定(FM A)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且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偏袒患者的疗效,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