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陈达灿教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证经验.在病因病机方面,陈达灿教授认为,阴虚和脾虚是本病发病和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风湿热邪则为本病标实.临证治疗时,重在辨证补虚,以滋补肾阴、健运脾胃、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则,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顾护脾胃;用药上,善用动物类药和引经药,并对青蒿有独到的见解和使用,从而增强全方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玉玺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王师融汇古今,贯通中西,于临床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钟以泽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诊钟老,聆听其教诲,现将钟老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脂溢方自拟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及甘草锌颗粒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脂溢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血热风燥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益谦治疗脂溢性皮炎三法东台市人民医院(224200)曹彦关键词脂溢性皮炎王益谦海安县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益谦乃江苏省名中医,悬壶六十载,精于辨证,用药疗效卓著。吾有幸跟随王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脂溢性皮炎三法简介于次。1活血通络养血祛风赵某,...  相似文献   

6.
7.
脂溢性皮炎(SD),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本病运用玉女煎治疗临床报道较少,笔者跟从黄蜀教授学习过程中,常予以玉女煎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方玉甫主任医师认为,脂溢性皮炎皮损形态多样,常与其他损容性皮肤病合并发病,反复发作。病因病机复杂,多寒热并存、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可先辨皮损,以别干湿;再据证候,以辨寒热虚实。思路清晰,化繁为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鼻唇沟、眉弓、l:l周、头皮、发际、耳后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中医称“油面风”、“白屑风”。临床上以红斑、鳞屑伴不同程度的瘙痒为主要特征,重者可伴有渗出和继发感染。目前西医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大多采用内服抗感染、杀菌、去脂、止痒,一时见效,但易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秦竹  朱成兰 《中医杂志》2003,44(12):892-893
我们受《李聪甫医案》之启发,用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46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淡红色或椭圆形斑,覆以糠秕样鳞屑或油腻性黄痂。好发于头皮及面部,少数则累及前胸、背及会阴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诊断符合《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王侠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55)。治疗组46例,病程平均2.5个月;对照组39例,病程平均1.9个月。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益母草lOOg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400ml,200ml口服,200ml加入1小匙醋(约5m1),用消毒纱布蘸湿后,湿敷患部(如为头皮部的皮炎,则在洗净头发后,用上述煎剂均匀淋于头皮部,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1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我科自1988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128例,用时用西药治疗57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8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7例。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5.6岁,18-35岁发病率最高,占83.2%。病程最短两个月,长者达23年之久。185例患者中泛发型7-6例,局限型109例。所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进行期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结痂、糠枇样鳞屑等皮肤损害,部分病人伴有脱发和痤疮。本组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氯霉素和鸡蛋清混合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162人,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2人,男139人,女23人;年龄在16~57岁;病程5个月~15ɑ。2诊断标准头皮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油腻性鳞屑斑,可向前额、耳后等处发...  相似文献   

15.
玉女煎加味治疗脂溢性皮炎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寅  王璐 《四川中医》1997,15(12):47-47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皮炎17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鼻唇沟、眉弓、口周、头皮、发际、耳后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属于中医“白屑风”、“面游风”和“纽扣风”的范畴。临床上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皮炎17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7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7例,女83例,年龄1~69岁,病程10d~1月。病变在面、头部120例,上胸25例,腋窝15例,外阴10例。2辨证施治2·1湿热内蕴型(72例)主症:皮疹比较鲜活、油腻明显或伴有糜烂、滋流黄水、瘙痒,大便稀烂不畅,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面游风方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面游风方治疗,对照组用维胺酯治疗。结果:面游风方治疗组有效率为91.3%,维胺酯治疗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面游风方临床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付蓉  张丰川 《四川中医》2013,(7):165-167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为面游风、白屑风,是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大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风热外受,郁久化燥,耗伤阴液,以致血虚不能濡养肌肤,或先天脾胃虚弱,湿热内生。中医内治法以消风散为主方加减,治以疏风为主,辅以健脾清热除湿、滋阴养血润燥;外治法侧重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瘁。  相似文献   

20.
周岩  孙凤兰  郑玮清 《光明中医》2012,27(1):138-139
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病因,病因致病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抗病能力相对减弱,所谓"正虚";二是致病因素相对亢盛,所谓"邪实"。一般来说,六淫、虫毒等常直接浸淫皮肤而发病,七情、饮食等影响脏腑功能后可间接引起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