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侯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免疫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3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胆湿热型患者CD3+水平在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均明显升高,与肝郁脾虚型患者相应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CD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高于肝郁脾虚组。两组患者初次IgM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胆湿热组低于肝郁脾虚组(P〈0.05),随访8周和16周时两组IgM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免疫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②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IL-2、IL-10、IL-12)、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C3水平(C3)。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高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P〈0.01或P〈0.05);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因子及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C3水平明显低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湿化浊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祛湿化浊方和秋水仙碱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化浊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蒿芩清胆汤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入选外感湿热证病例60例,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的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其差异。并将病例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配到2组,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蒿芩清胆合剂,西药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剂;行干预治疗3日后,用相同的方法复测上述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的CD8+%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相比较,CD3+%、CD4+%、CD4+/CD8+、NK%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蒿芩清胆合剂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上升的趋势,并有显著差异(P〈0.05),NK%较治疗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病理机制与免疫功能失调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异常的机制可能与导致湿热证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及缠绵难愈的病程变化有关。蒿芩清胆汤对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湿热证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景天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化疗)25例,B组(化疗+红景天)26例,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P〈0.001);B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无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均无变化(P〉0.05)。结论化疗使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联合红景天能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1)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2)观察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对湿热阻络型RA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风湿科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21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121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观察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安全性。结果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VAS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CRP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O.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提示安全性疗效两组相当。结论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调节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效应.方法 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0例),A组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乙肝免疫调节方,B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A、IgG、IgM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降低,A组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1).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均降低,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P<0.05).结论 自拟乙肝免疫调节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湿热证病人体液免疫状态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测定年轻男性湿热证病人的体液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病人血清中的IgA、IgM、IgG、C_3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其中IgA、IgM p<0.01,IgG、C_3 p<0.05;而C_4与正常人相比p>0.05,差别不显著.同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湿热证的一些发病机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实施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及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增强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激光血疗对老年肾虚脑梗塞患者T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对75例老年肾虚脑梗塞发为中医激光血疗组(ILIB)和常规药物组(CM),治疗前后作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测定,自身比较,并与正常值相对照。结果:治疗前ILIB组和CM组与正常值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IgG偏肾阳虚者降低  相似文献   

14.
黄争荣  陈元美  林浩  林锦培  陈乃杰 《中草药》2019,50(12):2941-2944
目的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紫龙金片对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肺癌术后患者按数字随机表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第3天起口服紫龙金片(每次4片,3次/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指标。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IgA、IgG、IgM、CD3~+、CD4~+、CD4~+/CD8~+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显著(P0.05),CD8~+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14天对照组及治疗组IgA、IgG、IgM、CD3~+、CD4~+、CD4~+/CD8~+、NK与术后第2天比较均有上升,对照组NK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IgA、IgG、IgM、CD3~+、CD4~+、CD4~+/CD8~+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Ig A、Ig G、CD4~+、CD4~+/CD8~+、NK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后早期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紫龙金片可以改善肺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在辨证的基础上分为3组,穴位贴敷联合补肺固本合剂组(A),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组(B),匹多莫德对照组(C)。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变化情况。结果:A、B组治疗前后I g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I gG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 gA、Ig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A、B组与C组I 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gA、IgM无差异(P0.05)。A、B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CD4~+、CD8~+水平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元素治疗前后3组变化不明显(P0.05),铁、锌含量治疗前后A、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铁、锌含量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湿热中阻与NEI网络关系密切,湿热证的致病作用是NEI网络影响机体的综合表现,湿热中阻证是全身性湿热证的典型代表,湿热中阻通过影响各种化学信号因子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中医清热祛湿的方药能对NEI网络失调者具有正反两面调节作用。中医方药治疗湿热中阻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3大系统交流的化学信号因子及其受体作为效应靶点,进行双向调节,促使机体趋于稳态。加强NEI网络与湿热致病"因子"关系的研究对揭示中医湿热中阻的本质有进一步帮助,为中医五脏受邪的本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培菲康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缓解期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安慰剂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患者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经治疗培菲康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22.2%下降到3.7%,对照组由20.8%下降到16.70h,两组具有可比性。培菲康组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数值有所下降,IgM和c3数值有所升高,与用药前比较IgG明显降低(P<0.05),C3明显升高(P<0.05);培菲康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4无显著变化(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其中湿热夹瘀者49例,湿热兼虚者53例;对照组38例。对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予以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各组的CD4+数值均增高,CD8+数值均降低,CD4+/CD8+的比值均增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湿热夹瘀组及治疗湿热兼虚组CD3+数值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益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