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203-206
目的:评价通络生乳方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缺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2例剖宫产术后缺乳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102),口服给予通络生乳方连续7天,每日3次,每次50 ml(每次相当于50 g生药);对照组(n=100)不服用任何催乳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常规体检,观察乳房胀度,测量血清泌乳素、泌乳量和乳汁中蛋白质含量,评价疗效。结果:观察期间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产妇在治疗前的血清泌乳素、乳房胀度和泌乳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产妇服用通络生乳方7天后,血清泌乳素水平达到(369.2±87.7)μg/L,乳房胀度显著增加,总积分均值达(7.6±2.6),泌乳量平均增加了(24.0±14.7)ml,与自身试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达90.2%,与对照组的4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妇乳汁中蛋白质含量未见明显差别。结论:通络生乳方对剖宫产术后缺乳产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气血虚弱型采用通乳丹、肝郁气滞型采用通肝生乳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产后42天复查产妇及婴幼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从第2天开始泌乳量增加,从第3d开始泌乳量持续稳定;观察组从第1天开始泌乳量增加,从第3d开始泌乳量持续稳定。治疗后第1、2、3、4天,观察组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血清PRL水平均升高,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RL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9%(P〈0.05)。结论:对于产后缺乳,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雌二醇水平,进而增加了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下乳方联合手法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产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下乳方并手法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2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变化、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下乳方联合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可促进泌乳始动,显著增加泌乳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赵玲 《河北中医》2011,33(10):1471-1472
目的观察通气下乳汤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480例剖宫产术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0例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和母乳喂养指导,治疗组2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气下乳汤,连续5 d。分别于术后24、48、72 h记录泌乳量,并随访30 d记录术后纯母乳喂养率;术后第1、3、5 d 6∶00哺乳前(距前次哺乳至少2 h)取静脉血2 mL,采用血清放免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72 h泌乳量中和足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产妇术后48 h全部泌乳通畅。治疗组术后第1、3、5 d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纯母乳喂养率85.42%,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63.75%,2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通气下乳汤能提高剖宫产产妇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促进泌乳,增加乳汁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妇产科产后缺乳产妇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予以中医综合疗法(观察组)和传统治疗法(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泌乳素(PRL)、泌乳量和实验室部分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泌乳素和泌乳量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妇产后缺乳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耳穴压豆联合内服中药对剖宫产术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剖宫产产后缺乳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中医辨证内服中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内服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母儿无忧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产后母儿无忧汤口服;对照组予坤元通乳口服液口服。2组均于产后3d开始用药,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产妇血清催乳激素(PRL)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PR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母儿无忧汤可能通过调节生殖激素水平促进乳汁分泌,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为临床产后缺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70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速泌通乳贴组(35例)和生乳灵组(35例),以生乳灵组为对照,观察速泌通乳贴对初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48 h血清泌乳素(PRL)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泌乳量积分随治疗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两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开始后第2天、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48 h血清PR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泌通乳贴能明显增加初产妇的泌乳量,提前泌乳始动时间,提升产后48 h血清PRL,延缓乳汁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9.
寿凤仙 《新中医》2015,47(10):251-252
目的:观察通乳汤联合护理防治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服用通乳汤,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2组均采用剖宫产术后系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血清催乳素含量以及产后泌乳不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3天、5天、7天泌乳量、血清催乳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不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乳汤可有效防治产后泌乳不足,缩短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产后泌乳不足发生率,而剖宫产术后系统护理方法对防治产后泌乳不足亦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莺  唐以华 《新中医》2019,51(10):267-269
目的:研究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产后缺乳患者按照简单的随机对照分组,研究组32例采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32例仅口服催乳汤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泌乳量以及补授乳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65.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泌乳量、补授乳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泌乳量显著增加、补授乳量降低(P 0.05)。2组间治疗后泌乳量、补授乳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缺乳患者采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恢复通畅泌乳,增加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速泌通乳贴局部外敷配合穴位及乳房局部按摩,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A、B和C4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速泌通乳贴及按摩,对照组A给予速泌通乳贴,对照组B给予按摩,对照组C服生乳灵。一个疗程(3天)后观察各组的泌乳量、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子宫复旧情况,随访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子宫底下降高度: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情况:实验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能明显改善产后缺乳的泌乳量,且有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清泌乳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7 d体重增加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P0.01)、血清泌乳素水平(P0.01)及新生儿出生后7 d体重增加值(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值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住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各50例,测定其血清泌乳素水平,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统计其产后出血量,并追踪其产后一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及恶露情况,回顾性分析血清泌乳素值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子宫复旧的关系。结果:产后血清泌乳素值与泌乳始动时间成负相关,血清泌乳素值高的产妇可早期泌乳;血清泌乳素值与泌乳量成正相关,正常泌乳组血清泌乳素值高于少乳组及无乳汁分泌组;血清泌乳素值与产后子宫复旧情况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泌乳素值高的产妇产后恶露变干净时间短;血清泌乳素值与产后失血量呈负相关,泌乳素值高的产妇产后失血量少。不同分娩方式产后血清泌乳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测定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值可早期预测产妇产后缺乳及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干预,防止产后缺乳及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推拿在促进妇女产后缺乳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探索推拿在治疗妇女产后痰病的组方原则,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缺乳妇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13.1版统计软件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罗凛教授主编的康复推拿手法,对照组选用猪蹄通草汤。观察新生儿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体重、产妇泌乳量的改善程度、乳房的充盈程度、泌乳素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干预妇女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与传统护理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体重、产妇泌乳量的改善程度、乳房的充盈程度,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泌乳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推拿促进产后泌乳疗效肯定,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曹怀宁  李西云  付静  谭丽杰 《新中医》2007,39(10):48-49
目的:观察增乳口服液对乳母泌乳量、血清泌乳素、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产后缺乳、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产后即给予增乳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治疗。观察2组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产后出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产后第1、3、5天泌乳量明显增加、血清泌乳素值维持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产后2小时至第1、3、5天阴道出血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乳口服液有促进初乳形成、增加泌乳量、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6.
朱爱玲  温小玲  李梅  孙燕 《新中医》2018,50(8):177-17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催乳方案,推拿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后比较2组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评分、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推拿组泌乳量充足率为7 5.47%,对照组泌乳量充足率45.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乳房充盈程度评分及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中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及产妇生活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总有效率9 6.23%,对照组总有效率84.9 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初乳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麦当乳通颗粒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麦当乳通颗粒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疗效及泌乳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0%,对照组总有效率78.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第2、3、4、5 d泌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麦当乳通颗粒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治疗后泌乳量增加明显,且该治疗无侵入性操作,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及地佐辛术后镇痛对血清泌乳素及术后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足月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在地佐辛术后镇痛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 h、4 h、8 h、16 h、24 h、48 h时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泌乳素水平和产后72 h泌乳情况。采用VAS评分法评估产妇疼痛程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麻醉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清泌乳素水平,评估术后72 h内的泌乳量。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剖宫产术后泌乳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少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疗。结果治疗组泌乳量增加、泌乳素水平提高、雌二醇值降低。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联合内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少乳安全、有效。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泌乳量、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良性调节泌乳素水平,有效改善痰浊阻络型产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