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PAOO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加速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拔牙患者,采用PAOO技术,观察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加速的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PAOO术后,在正畸过程中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加快1.5~3.5倍,完成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时长减少为传统诊疗时间的1/2.结论:PAOO可以显著加快正畸牙的移动,缩短矫正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周病正畸治疗在系统治疗牙周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样。1996年以来,我科正畸治疗 的牙周病患者35例,采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牙周病。结果:治疗前后牙周病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 现,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本文病例说明,经牙周病基础治疗,在牙周炎症消除的基础上,排齐错位牙, 协调上下牙弓间关系,消除创伤(牙合),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同时列举了典型病例,结合作者的体会进行了讨 论:认为正畸治疗是矛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韩晓兰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8,(6):36-36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颌畸形.其发病率为0.92%~2.2%。据有关报道:白种人以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较多见,而中国人以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较常见.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矫治难度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局麻下拔除埋伏牙,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或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进行修复。由于尖牙对美观及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作者应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钱晨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8,(10):87-88
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正畸治疗后,进入治疗的最后阶段,即完成与精细调整阶段。医患双方都希望能达到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矫治效果明显的满意效果,而事实上,由于生理与病理的诸多因素,在矫治结束之前,仍存在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①由于使用矫治器使牙齿在颌骨内移动或调整上下颌关系后,无论是牙齿还是颌骨都具有反弹的趋势,会返回到治疗前的不规则位置;②直丝弓矫治器托槽的设计不可能适应每一位患者,或者矫治用力不当,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6.
袁霞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5):643-644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只采用修复治疗法;观察组:50例患者,选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和良好的比率都要高于对照组,而差的比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从而可得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但病情恢复时间略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舌侧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10至2016-10舌侧直丝矫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测量软件分析,测量19个标志点,部分标志点参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Steiner、Tweed、Coben等的研究。其中骨性测量6个,牙性测量8个,软组织测量3个,垂直测量2个。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SNA角、ANB角、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有统计学差异(P<0.01),上切牙唇倾度加大(U1-SN、U1-NA),下前牙舌倾度加大(L1-NB),覆盖(Overjet)治疗前(-1.76±0.29),治疗后(1.08±0.20),覆盖明显加大,从负值变为正值,前牙反牙合解除(P<0.01)。结论 舌侧矫治技术可成功矫正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使患者的牙颌面和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7-06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吉西他滨+顺铂组(GP组)和培美曲赛+顺铂组(AP组),每组48例,GP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AP组给予培美曲赛+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AP组ORR(29.17%)和DCR(81.25%)均显著高于G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GP组与AP组的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54.6±7.9、23.5±5.9,CA125分别为87.8±7.2、50.4±8.3。治疗前两组CEA和CA125水平相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EA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AP组各指标下降程度大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晚期NSCLC患者AP方案化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明显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探讨以全脑放疗为主的不同方案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4年中共收治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251例,其中行全脑放疗联合其他多学科治疗患者183例。分析这183例患者临床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法分析比较生存率, 用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6%、16.6%、11.3%。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RPA分级、体重下降与否、血清LDH是否升高和不同的多学科治疗方案为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和单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治疗方案明显影响预后。对单个颅内转移灶患者开颅手术+术后放化疗预后好,中位生存期达22个月;全脑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期达13个月;全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中位生存期相似均为9个月;对97例全脑放疗联合化疗患者分层分析提示同期放化疗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χ2=3.89,P=0.049)。结论 RPA分级、体重下降与否、血清LDH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方案影响预后,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全脑放疗。对于一般情况较好能耐受手术的单发脑转移患者,开颅手术+术后放化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支气管灌注化疗(BAI)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20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和B组(氩氦刀联合BAI组),分别行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及氩氦刀+BAI治疗.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通过肿瘤区CT值变化、CT灌注成像、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分析采用Breslow方法,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 本研究80%(16/20)的病例冰球覆盖率>90%.两组间冰球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值变化(16.73±9.43)Hu,B组(15.29±6.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差异有统计学(P<0.05).B组疗效优于A组.20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期7~20个月,A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为1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率优于A组.结论 氩氦刀冷冻联合BAI治疗直径>3 cm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氩氦刀.CT灌注成像是评估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疗效的新手段,具有准确、敏感、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手术+化疗”模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与“手术+化疗”模式进行对比。方法2006年7月—2010年12月,共纳入235例确诊的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63例接受“化疗+手术+化疗”的治疗模式,为围手术化疗组;另172例接受“手术+化疗”的治疗模式,为术后化疗组。化疗采用含铂两药方案,设计实施累计4个周期;手术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化疗组中累计完成3~4个周期化疗的患者比例达到100%,与术后化疗组的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化疗组3~4度严重胃肠道及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术后化疗组相比明显下降(1905%比3372%,P<005;1429%比3140%,P<005)。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较术后化疗组延长了近7个月(49个月比42个月,P<0001);前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也较后者显著延长了近12个月(41个月比29个月,P<0001)。结论围手术期化疗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耐受良好,可以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