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概念以来,已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动物实验显示,氧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中性粒细胞、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现就心肌缺血再损伤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8(rhIL-8)参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减轻再灌注损伤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造成缺血1小时,再灌注3.5小时,实验分两组:缺血/再灌注组(MI/R,n=8)和假结扎组(Sham Mi/R,n=8)。结果 MI/R组发生严重的心肌损伤,包括受累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增大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PK-MB)、异构前列腺素(epi-PGF2a)。水平增高(均P<0.01)。血清IL-8浓度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示受损心肌区血管内皮基底膜呈IL-8阳性染色。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IL-8是吸引中性粒细胞浸润于缺血区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肌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最常见的组织之一。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可能是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凋亡是由核细胞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主要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心肌IRI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PPX)对小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Sham+DMSO组、Sham+PPX组、I/R+DMSO组、I/R+PPX组,每组各10只。Sham组小鼠仅接受中线开腹、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关腹操作;I/R通过Pringle法诱导肝缺血再灌注模型。DMSO和PPX(1 mg/kg)均在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再灌注3、6、24 h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水平,观察肝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了解肝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试剂盒检测肝氧化应激指标MDA、HNE、SOD水平;使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肝线粒体功能指标RCR、ADP/O;检测肝ATP水平。结果与I/R+DMSO组比较,I/R+PPX组小鼠肝功能损伤指标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I/R+PPX组小鼠肝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性破坏情况有明显改善(P<0.01);而从肝细胞凋亡统计情况可以看出,I/R+PPX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1);同时,I/R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较I/R+DMSO组显著减轻(P<0.05);I/R+PPX组肝线粒体功能水平及ATP生成水平较I/R+DMSO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PPX能够保护肝线粒体功能,并进一步减轻肝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损伤)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病理过程,在血管外科、骨科及心胸外科都会经常发生,针对I/R损伤,人们探索了不同的减轻损伤的方法,如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白细胞清除剂、低温麻醉和控制性再灌注等。Mully等1986年在实验中使犬心缺血5min再灌注5min,共四个周期,再持续缺血40min后再灌注,发现这样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比对照组减少了70%,他将这种现象定义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此后,IP效应在不同的动物以及不同的组织器官中都得到了证实。现将近年来IP减轻组织器官I/R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弓 《民航医学》2007,17(2):28-31
1概述 持续的心肌缺血必然导致大量的心肌细胞死亡,虽然在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尽快恢复缺血区心肌的血供是拯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的较好方法,但是有充足的实验证据证实再灌注过程可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导致心肌细胞的非缺血性功能障碍甚或死亡,有研究者证实在再灌注的起始阶段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可以削弱这种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组织急性缺血而致缺氧 ,血液再灌注时引起细胞及组织的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痉挛和各种心血管手术均可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而对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急性衰竭性运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 ,而冠脉相对供血不足 ,使心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 ,激活黄嘌呤氧化酶 ,一旦恢复供氧 ,将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 ,造成心肌损伤。同时 ,急性衰竭性运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分泌增加 ,血管紧张素可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而激活磷酯酶C(PLC) ,促进细胞内储存Ca2 + 的释放 ,通过兴奋 -收缩耦联 ,引…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NF-KB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NF-kB)是一类能与许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kB位点发生特异结合,并促进转录的蛋白质总称。在许多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因的启动部位含有kB位点,而且体内外实验显示,NF-kB活化与上述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包括中性粒细胞活化,多种因子及黏附分子过度表达,伴有多种炎性介质及信号传导分子参加的复杂操作过程。由于NF-kB调控多种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推测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MIRI时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MIRI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D大鼠MIRI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HE染色法检测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及MIRI大鼠左室非缺血心肌组织中均末发现凋亡细胞出现,MIRI60 min、90 min和120 min大鼠缺血心肌中均可见凋亡细胞,且凋亡细胞的个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分别为36.3±8.76个/视野,38.41±14.21个/视野和48.01±23.87个/视野..结论 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同功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和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早在50年前Tennant及Wigger就注意到,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后不久即出现高发生率的致死性室性心律紊乱。以后,发现相当数量的急性心梗患者在运送医院前即发生猝死。在冠脉搭桥术、急性心梗冠脉内溶栓再灌注后、急性心肌炎、变异型心绞痛、休克及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肌I/R损伤的发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是自噬的重要调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主要通过PI3K/AKT/mTOR、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多种药物均可通过mTOR调控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改善心肌I/R损伤,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主要对mTOR在心肌I/R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其相关作用机制,探讨mTOR作为心肌I/R损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K 通道(KATP )开放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上调在腺苷(ADO))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心肌缺血前24h静注生理盐水0.5ml;CC-PA组:心肌缺血前24h静注OSPA(ADOA1受体激动剂)0.1mg/kg进行药物预处理;Gli组:心肌缺血前30rain静注格列苯脲(Gfi)0.3mg/kg,CCPA/Gli组:在CCPA组处理的基础上,心肌缺血前30min静注Gli.采用家兔离体工作心脏模型,各组动物心肌均缺血30min,复灌3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测定再灌注结束后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酸(LDH)、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和心肌组织ATP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范围.RT-PCR测定i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P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冠脉流出液LDH水平降低(30.11±3.32U/Lvs89.43±5.76U/L,P<0.01),CK含量减少(42.77±5.48U/L vs 143.76±11.20U/L,P<0.01),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13.4%±2.3% vs 32.1%±4.5%,P<0.01),心肌组织ATP浓度明显增加(1.52±0.23μmol/L vs 0.44±0.08μmol/L,P<0.01),Gli可拮抗这种保护作用.CCPA组心肌组织NO浓度较对照组升高(31.4±5.3μmol/L vs 24.6±3.3μmol/L.P<0.01),且iNOS表达上调(1.68±0.22 vs 0.96±0.17,P<0.01),此效应不受Gfi拮抗.结论 CCPA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iNOS合成的NO可能激活KATP ,并使iNOS表达上调,在ADO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心肌必须得到再灌注才可能恢复,然而,再灌注又潜存着进一步损伤。既然认为 Ca~(++)是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性因素,细胞内Ca~(++)超负荷必然导致细胞的致命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ICAM-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维生素E对其的影响,探讨大鼠M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MIR组和维生素E+MIR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ICAM-1蛋白表达。检测血清、心肌组织SOD、MDA和GSH-PX及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组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明显下降;用维生素E4周后心肌线粒体Na+-K+-ATP酶、Ca++-ATP酶活性明显升高。与sham组相比,MIR组血清、心肌MDA明显升高,血清、心肌SOD和GSH-PX明显降低;用维生素E4周后心肌MDA低于MIR组,血清、心肌SOD和GSH-PX水平高于MIR组。与sham组相比,MIR组心肌ICAM-1蛋白质表达明显升高;用维生素E后心肌ICAM-1蛋白质表达低于MIR组。结论MIR时有大量ICAM-1蛋白表达,与心肌损伤关系密切。维生素E可通过减少ICAM-1蛋白表达水平,起心肌保护作用。在MIR时自由基产生增多,维生素E能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心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惠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6):508-508,5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1998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1998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在城市人群为244.3/10万,在农村人群为193.1/10万,均被列为第一位死因。根据目前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推定,到2020年,冠心病仍将是人类死因的第一位。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对于AMI人们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血液灌注,目的在于解除心肌组织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的状态,以阻止缺血性损伤的发展或促使其恢复。早期再灌注是防止心肌坏死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益心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鼠离体工作的心脏 ,观察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益心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将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益心汤 1组 (YXT1,每ml平衡液中含 0 0 1g中药生药 ) ,益心汤 2组(YXT2 ,每ml平衡液中含 0 1g中药生药 )和对照组 ;以左室内压峰值 (LVSP)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max) ,左室舒张末期的压力 (LVEDP) ,心率(HR) ,心肌组织的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 ,益心汤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力学 (±dp/dtmax)和血液动力学 (LVSP)等指标 ,并可降低心肌组织的MDA含量 ,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再灌注的损伤 ,益心汤 2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提示中药复方益心汤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且其保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SO)组小鼠仅接受腹中线开腹、游离双侧肾蒂及关腹操作;对照组小鼠制成肾脏IR模型,并于肾脏缺血同时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低剂量(CM-L)及高剂量(CM-H)组小鼠建立肾脏IR模型,并经尾静脉分别注射5mg/kg及20mg/kg姜黄素.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I)、透明质烷(H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透明质烷合成酶(HAS)1、HAS2、HAS3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M-L及CM-H组小鼠再灌注6h血清Scr、BUN水平明显降低(Scr:对照组235.4±28.7μmol/L,CM-L组167.8±17.2μmol/L,CM-H组125.8±13.3μmol/L; BUN:对照组21.6±2.7mmol/L,CM-L组18.1±2.4mmol/L,CM-H组12.5±1.7mmol/L; P<0.05或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情况明显改善(Jablonski评分:对照组2.15±0.28分,CM-L组1.72±0.21分,CM-H组1.42±0.15分,P<0.01);肾脏组织内TLR-4、HMGB1的mRNA及蛋白水平,HA、HAS1、HAS2、HAS3以及IL-6、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巨噬细胞浸润减轻(对照组32.4±4.2个/高倍视野,CM-L组24.8±3.6个/高倍视野,CM-H组18.9±3.1个/高倍视野,P<0.01);血清IL-6、TNF-α含量亦显著降低(IL-6:对照组1411.2±150.6pg/ml,CM-L组918.7±113.4pg/ml,CM-H组809.6±108.3pg/ml;TNF-α:对照组154.7±21.1pg/ml,CM-L组135.8±15.2pg/ml,CM-H组125.6±14.6pg/ml; P<0.05或P<0.01).结论 姜黄素对小鼠肾脏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再灌注后TLR-4信号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蛋白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生物体内内源性保护因子 ,许多原因如高温、缺血、缺氧均可使热休克蛋白合成增加 ,且生成量与心肌保护程度呈直接关系。其中时间因素很重要。本篇就热休克蛋白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1 热休克蛋白概述  热休克蛋白 (HeartShockProtein ,HSP)是指细胞在应激原诱导下生成的一组蛋白质 ,最早由Ritossa〔1〕于 196 2年在果蝇唾液腺中发现 ,直到 1974年Tisseres将其从果蝇体中分离出来 ,并命名为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广泛存…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魏继承 《西南军医》2009,11(1):117-119
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I/R)机制的复杂性,使其成为临床上经常面临和较难防治的问题。在其发生发展的众多机制中,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心肌浸润及脱颗粒可能是最终的环节或途径。大量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能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如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脂类介质、各种炎性介质及阻塞毛细血管等引起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损伤。认识这一细胞机制无疑有助于研究并找到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及其防治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