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HBV DNA评价HBsAg阴性血液的传染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评价HBsAg阴性血液的传染性,使用PCR技术检测了HBsAg阴性的80例普通患者和103例传染患者的HBV DHA,并对不同HBV感染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健康体检HBsAg阳性血清中HBV传染指标分析东山县防疫站汤乃胜,林招妹,钟景长我站于1992~1994年对161份HBsAg阳性血清进行e系统,抗-HBc、抗-HBs检测,以探讨传染力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洁1.检测对象:取从事食品、公共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高灵敏度血清 HBV DNA水平检测方法以及病毒 DNA检测用于献血员筛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Am 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定量检测经 EL ISA法筛选的 32 1名健康志愿者和37名 HBs Ag携带者血清 HBV DNA水平。结果  32 1名志愿者中 2名 HBV DNA阳性 (0 .6 % ) ;37例 HBs Ag携带者 DNA检出率 1 0 0 % ,但 DNA含量相差较大 (7.98± 5 .37)。结论  Am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灵敏度可达对数值 1拷贝 /毫升 ,该法用于献血员病毒 DNA检测有一定意义 ,但更适合用于临床健康检查 ;同时发现 HBV在无症状 HBs Ag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差异较大 ,可能与不同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反映肝脏损伤水平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38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水平;最后,利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HBV-DNA载量与HBsAg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r=0.21,P<0.01);与AST水平经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AST异常情况下,HBV-DNA载量与HBsAg的相关性更佳(r=0.362,P<0.01)。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定量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89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82例、e抗原阴性肝炎期(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70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92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47例,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值、酶比色法测定AST/ALT值,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不同分组HBsAg水平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中位数不同,IT(4.95 log10IU/ml)、IC(4.46 log10IU/ml)、ENH(2.96 log10IU/ml)、LR(3.22 log10IU/ml)、LC(2.87 log1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程ALT(P<0.001)、AST(P<0.001)、HBV-DNA水平(P<0.001)、基因型B/C分布(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T期(rs=0.482,P=0.004)、IC期(rs=0.734,P<0.001)和ENH期(rs=0.545,P<0.001),HBsAg在不同分期与DNA水平呈正相关、HBsAg水平与年龄、ALT、AST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选择HBsAg阴性孕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502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0例,阳性率8.0%。结论HBsAg阴性孕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HBsAg阴性孕妇也应使用灵敏度高的PCR方法筛查血清中HBV-DNA,这项工作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HBV感染人群进行分类管理。〔方法〕用ELISA法检测清远市交委系统在职不同人群HBV感染五项血清标志物进而分析。〔结果〕总体上 ,不同性别、年龄、工种内部HBsAg、HBsA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BsAg阳性率 12 .2 % ,30岁到 39岁最高 15 .5 % ,5 0岁到 5 9岁最低 5 .9% ;HBsAb阳性率 4 1.8% ,30岁到 39岁最低 37.2 % ,5 0岁到 5 9岁最高5 0 .0 %。HBV感染五项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 11类 ,HBsAb单项阳性者比例最高 6 9.5 % ;HBsAg阳性者五项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 5类 ,与HBcAb同时阳性比例最高 39.0 % ,居次位的是与HBeAb、HBcAb同时阳性占 36 .6 %。〔结论〕HBV在同一行业不同人群中普遍易感。存在HBs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而HBsAb阳性率却相反的趋势。应着重考虑对HBV感染HBsAb单项阳性者适当的时候加强免疫接种一次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对HBsAg、HBcAb同时阳性者和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者的治疗 ;对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者 (特别是高年龄组 )作进一步医学跟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内HBV-DNA、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改变以及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适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干扰素α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HBV-DNA、HBsAg、ALT,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Version 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检测出HBV cccDNA;肝细胞内HBV cccDNA下降(2.52±1.60)log cps/cell、HBV-DNA下降(1.51±1.02)log IU/ml、ALT下降(100.8±63.1)U/L、HBsAg下降(1.18±0.85)log ng/ml;基线水平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HBV-DNA有相关性:log(HBV-DNA/ml)=3.55+0.44×log(HBV cccDNA/cell),R2=0.197,P<0.01;干扰素α治疗48周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血液HBsAg载量相关性:log(HBsAg/ml)=4.23+0.78×log(HBV cccDNA/cell),R2=0.616,P<0.01。结论定量PCR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肝组织内HBV cccDNA;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周能够减少肝组织内HBV cccDNA,降低血清病毒载量、稳定肝功能;血清HBsAg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后期(血清HBV-DNA阴转后)与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相关性,血清HBsAg定量变化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持续应答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HBsAg阳性母亲与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及其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的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对125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128例婴幼儿(双胎3例)进行随访调查,并分别于婴幼儿7月龄、24~36月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亲和婴幼儿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7月龄随访83例婴幼儿,24~36月龄随访75对母子。128例婴幼儿出生时HBsAg阳性4例,随访时仅1例持续阳性,其余出生时HBsAg阴性的94例婴幼儿随访中未发现HBsAg阳转;HBsAg、HBeAg双阳性的26例母亲所产婴幼儿出生时20例HBeAg阳性,随访时除1例HBsAg为阳性的婴幼儿HBeAg仍持续阳性外,余均转阴,未见婴幼儿出现HBeAg阳转;婴幼儿抗-HBe和抗-HBc在7月龄和远期随访中逐渐阴转。结论乙肝病毒经胎盘所致的宫内感染率约为3.13%(4/128),出生后转为慢性感染者约为25.00%(1/4);HBeAg可通过人类胎盘从母亲传递给胎儿,但在7月龄前消失;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在婴幼儿期单独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不能说明处于HB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标志物.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在一些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或肝组织中,却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专家们将这类HBV感染称为HBsAg阴性乙型肝炎,也称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病历中检验单的HBsAg和HBV D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保存在传染病医院信息科内的病历中检验申请单被HBV污染情况及其是否具有传染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信息科内近 30年的病历 15 0份 ,按每间隔期 10年分为 3组 ,每组 5 0份 ,取每份病历中的检验申请单 ,用标准固体表面HBV采样法取样 ,ELISA法检测HBsAg ,斑点杂交法检测HBVDNA。结果 近 30年的病历中的检验申请单有 16 %~ 5 2 %被HBsAg污染、2 %~ 2 4 %被HBVDNA污染 ;病历保存的时间越长 ,其中的检验申请单HBsAg、HBVDNA检出率越低 (P <0 .0 5 )。结论 传染病医院病历中有相当数量的检验申请单被HBV污染 ,有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HBsAg携带者的HBV血清标志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市食品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提高对HBsAg携带者管理水平。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了32 520名食品从业人员血清中的HBsAg、HBeAg、抗-HBc。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948人,阳性率5.99%,其阳性率男性(7.65%)明照高于女性(5.1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1 948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474人,阳性率24.33%,其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81.45,P<0.001)。抗-HBc阳性1 483人,阳性率76.1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X2=7.48,P<0.02)。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第1种类型所占比例最高60.93%,第2种类型所占比例最低9.03%。结论:成都市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较1993年有大幅下降,较全国人群低。对HBsAg阳性者,从血清学角度判断HBV复制和传染性时,应从整体出发,不以某一系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患者HBsAg携带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5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其HBsAg。结果 正常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2%,男性为13.2%,女性8.75%;胃溃疡(GU)患者携带率为25.9%,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携带率为24.7%,男性溃疡患者携带率为29.7%,女性溃疡患者携带率为18.8%。结论 消化道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HBsAg携带率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e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c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ng/ml以下者40例(23.1%)、0.5ng/ml-2.0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TLR4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两组病例,一组为乙肝病毒性肝硬化组,另一组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收集血清分离单个核细胞后,RT-PCR检测TLR4表达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PBMCs TLR4/GAPDH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0.984±0.245;时照组:0.675±0.201;P<0.05).肝硬化Child各组之间差异显著(Child A组:0.753±0.143;Child B组:0935±0.211;Child C组:1.247±0.452;P<0.05),且Child C>Child B >Child A.结论 可以将TLR4作为一个药物靶点,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缓解内毒素对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朱雪梅  杨奎真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10-1111
目的 比较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垂直传播或家族传播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 X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对20例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中X基因核心启动子双突变T1762/A1764、G1719T、T1727G/A、G1730C、T1753C等变异高于HBV携带者;前者X启动子区变异率明显高于后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同一患者X区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1.3%-99.7%,而HBV携带者为96.0%-1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 X区的CP启动子区以及X启动子区变异程度明显高于HBV携带者,同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变异程度更大的HBV准种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模式及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5717例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出HBsAg和抗HBs双阳性248例,占4.34%,其中多数与HBV DNA同时出现。结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少见,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抗HBs,不完全代表病毒复制终止,需结合HBV DNA定量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