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16例单纯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2例,颈动脉狭窄42例,血流显像充盈缺损4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静  龚念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6-317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选取45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检出率和诊断标准.结果45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40例,检出率为%.结论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极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谭德英任桂凤袁立威【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内溃疡出血,或脱落,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脑梗塞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从中找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形成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测脑梗死发生的目的.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型标准分型,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及程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本组60例患者,17例颈动脉超声检测为内膜光滑,未见任何粥样硬化斑变;43例病变组受检血管172条,检出病变血管89条(51.74%),粥样斑块131块.其中仅60岁以上者病变血管67条,占总病变血管的75.28%;斑块106块,占总数的80.92%.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的常规检查项目,它不仅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而且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萍 《当代医学》2011,17(16):94-9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彭山县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10年12月经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586 例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颈动脉毛糙、增厚2586 例(100 %),粥样斑块形成的2353 例(91.02 %),动脉扭曲的见颈总动脉扭曲126 例(4.87 %),颈内动脉扭曲的3 例(0.11 %),动脉瘤形成仅5 例(0.19 %).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时可准确地确定病变位置,估计病变严重程度,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邹艳秋  徐勇  李善娟 《吉林医学》2007,28(13):1513-1513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分支,二维超声表现为受累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伴有斑块形成,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08例分别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患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以扁平斑多见,软斑、硬斑次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临床常见病 ,因其仅是主观感觉症状 ,而客观体征少 ,神经系统检查及CT、MRI等均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缺少明确的诊断依据 ,常造成诊断困难。自从TCD用于脑血管病诊断以来 ,应用TCD检查颅内动脉血流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作者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45例老年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外血管 (颈动脉 )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情况 ,现将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的诊断标准。男 40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D)和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P-EH)、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EH-HL)三组,并分组观察。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EH、EH-T、EH-HL三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累及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以纤维硬斑、低回声软斑多见。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探讨男性及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对472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结果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及硬化斑块形成发病率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本组472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IMT增厚男性142例,患病率76.3%,女性180例,患病率62.9%,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男性97例,患病率52.2%,女性129例,患病率45.1%.将男性和女性按年龄段分组对比,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各年龄组男性颈动脉IMT增厚的患病率高于女性,61。70年龄组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化斑块的患病率除71-80岁组女性略高于男性外,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51-60以及61-70年龄组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硬化斑块的患病率与性别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丽贤  伍志贤  陈小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88-89,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1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观察2组(单纯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时期到我院进行体格检查的6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血管正常例数、单支异常例数、多支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几率会比正常老年患者大大增加,应用彩超检查对该病进行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123例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检查。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CCA)内径(d),颈内动脉(ICA)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主干厚度分别为(0.12±0.05)cm和(0.09±0.03)cm,分叉厚度分别为(0.13±0.09)cm和(0.10±0.03)cm,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3.4%和18.3%,两两比较,均P〈0.01,对照组的管腔狭窄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识别颈动脉硬化位置、斑块情况及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鸽 《中外医疗》2013,(29):30-30,3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考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0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观测颈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等指标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16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1.07%,其中斑块形成133例,造成颈动脉狭窄53例,斑块发生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占64.66%.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临床诊断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与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30-1831,184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分辨率彩超,对679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对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斑块性质的判定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指标综合衡量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1 193例检测病例中,共679例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阳性率显著增加,且斑块的发生位置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结论: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小红 《河北医学》2011,17(8):1008-10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糖尿病患者(DM组)双侧下肢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管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并与同期相应年龄10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组患者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病率为58.3%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彩色血管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 :疑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80例 ,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 2 8例同时做彩色血管三维超声成像 ,5 5例经临床、CT、MRI证实为脑梗死。结果 :①本组 5 5例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 4 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②有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串珠”状 ,而非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连续“圆锥”状。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价值 ,三维彩超是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肾内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5例高血压病患者按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分为3组,采用美国Acuson—Aspen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检测其肾内动脉血流分布情况及相关参数,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28例)段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6例)和C组(21例)以上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肾损害程度的加重,肾彩色血流显像逐渐减少,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1)增高。结论 肾动脉血流参数可以作为判断高血压病肾血管损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左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创性评价高血压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方法:23例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根据有无"SAM"征分为两组,无"SAM"征组13例,有"SAM"征组10例。排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心脏瓣膜病变。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在激发试验(Valsal-va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静息状态血流速度,有"SAM"征组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无"SAM"征组,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无创、准确诊断左室流出道梗阻,激发试验能有效评价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眼底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观察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眼动脉(OA),血流收缩期峰值(PS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管内径(D)、血流量(Q)。结果高血压Ⅰ、Ⅱ期收缩期峰值升高,血流量增多,Ⅲ期收缩期峰值增高,但舒张末期速度降低,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量减少,以视网膜中央动脉表现明显。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准确检测高血压眼底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眼底镜观察能为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提供准确、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