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早在《灵枢》中就有“人与天地相应也”之说。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人体。因此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否则,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老年人因肾气日衰,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极易受邪致病,且一旦发病,往往病情不易控制,故老年人只有因时保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才能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之阴阳相对平衡,才能健康长  相似文献   

2.
如何养生才能延缓衰老,其中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顺天避邪。所谓顺天,即根据自然界四时气候及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相顺应。所谓避邪,是指要回避来自自然界的诸多致病因素,目的在于保护正气、预防疾病。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春夏养生为例。  相似文献   

3.
所谓四气调神,即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以调摄精神活动的方法。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除脏腑、阴阳、气血等存在着与四时相适应的关系外,神气的活动也必须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其清静内守的状态。《庄子·刻意》指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即精神活动要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  相似文献   

4.
<正> 天有斗转星移,地有寒来暑往,自然界有春生暑长,秋收冬藏。祖国医学向来就注重“天人相应”,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也要顺天地之和,应四时之变,即所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因此,当冬春季节来临之时,人们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遵循“春夏养  相似文献   

5.
严冬已过,暖春将临,试将春季如何养生呈献给读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为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界生息相关,天人是相应的。每个人要使自己很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只有遵循天地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顺应人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律,通过养生之道提高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应对“多事之秋”,养生要以养阴润燥、益肺强身为重点。《灵枢·本神》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指出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春夏之季,阳生阴长,一派生机,养生要顺应阳气主动、主散之性;秋冬之季,阳杀阴藏,萧瑟寂寥,养生则要顺应阴气主静、主藏之性。此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7.
《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作为生存在浩瀚自然界的一分子,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即中医所谓的“天人合一”。因而,无论是四时气候变化,昼夜展昏的转换,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生活中只有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与自然界保持协调一致,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养生保健,才能很好地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保护身心健康,抵御疾病,颐享天年。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意指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相互呼应,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所以人类的生活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正因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只有不断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才能使机体的生理活动保持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认识到“适四时,益寿年”的养生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生命的生长发育若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顺应它就体健而百病不生,这就是中医学所谓“天人相应”,即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如在四季中,春夏气温比较高,人体的皮肤比较松弛,  相似文献   

10.
正一阵阵的凉意慢慢褪去了"秋老虎"的余威,迎来了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秋分。我们的身体却仿佛迈入"多事之秋",出现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难解等症状。此时必须注意"养阴",中医称之为"秋冬养阴"。"秋冬养阴"即是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的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阴阳消长,盛衰平衡  相似文献   

11.
"天人相应"是我国中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由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或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相似文献   

12.
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一般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充足则抗病力强,虽有外邪侵犯也不致发病;正气不足则抗病力弱,外邪容易入侵而发生疾病。因此,正气不足在疾病产生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外邪之肆虐,必须以正气不足为前提。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认识到“适四时,益寿年”的养生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生命的生长发育若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顺应官就体健而百病不生。这就是中医学所谓“天人相应”,即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如在四季中,春夏气候比较高,人体的皮肤比较松弛,疏密多汗,通过出汗来散发体热;秋冬气候  相似文献   

14.
晓飞 《健康大视野》2009,(5):124-126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也就是说,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鸟语花香,自然界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所以春令养生,不论在饮食起居上,或是在精神,运动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特点,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非常讲究"天人相应",其实质是人要保持健康不生疾病,就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和昼夜规律,以保持人体的内外协调。若不然,就会生病。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天人相应"的道理,故应"秋冬进补"而非"春夏进补"。秋冬是补养身体的最佳时节。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关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十分精辟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必须和自然相适应,保持协调统一,方能获得健康。《黄帝内经》中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转换不息。由此而派生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被司马迁称之为“天地之大经也”。老人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四时,如果逆四时而动,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使心身健康毁损。  相似文献   

18.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回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鸟语花香,自然界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古人重视依时摄养,顺应原则。所以春今养生,不论在饮食起居上,或是在精神、运动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特点,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起居调养 春暖大地,人体阳气渐趋于表。此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也就是说,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养生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故《老子》云"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保持"八个按时"。按时吃饭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按时就餐,容易损伤脾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