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四季皆有 ,唯冬季为甚。临床上如果只见咳止咳往往效果不佳 ,而按《内经》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这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粗论如下。1 外邪犯肺《内经·咳论》中指出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这是咳嗽的第一个成因——外感之邪侵犯肺引起咳嗽。因为肺合皮毛 ,皮毛为肺之外合 ,所以皮毛受邪可以传到肺引起咳嗽。从温病角度来看 ,因为空气通过鼻 ,外邪也可以通过鼻入肺 ,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讲 :“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可以见外邪不论从皮毛或鼻入都可以影响到肺引起咳嗽 ,这是常见的外感咳嗽。风邪常…  相似文献   

2.
《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内经》中的《素问·咳论》就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疾病转归、治疗原则作了系统的阐述,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咳嗽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雪梅  王儒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64-296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  相似文献   

4.
从《内经》看五脏六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学说 ,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虽代有发展和争鸣 ,终不离《内经》之旨。近现代来 ,中医藏象实质的现代化研究受到重视 ,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引起许多争论。笔者认为 ,研究之前 ,争论之余 ,重读《内经》 ,推敲经旨 ,赋予其坚实的立足点 ,方能找到恰当的方法学。笔者仅从《内经》对五脏六腑的形态、功能描述和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3方面浅述。1 形态学描述《内经》理论形成时期 ,人们已经开始基于医学目的进行解剖。《灵枢·经水》载“若夫八尺之士 ,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所述的解剖内容 ,既包括内脏…  相似文献   

5.
周洁  郑心  陈萍  马晓亮 《河南中医》2009,29(10):960-961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过分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等,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王建纲  郭伟民 《河北中医》2009,31(1):133-134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咳嗽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多有精辟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景岳全书》说“咳嗽虽多,无非肺也”;《素问病机气:直保命集》日“谓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相似文献   

8.
析《内经》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内经》有关“咳”的论述,探讨其发病学观点以及对咳嗽病证在病因病机、辨证鉴别和转归诸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方欣荣 《中医杂志》2006,47(2):94-94
咳嗽是肺系疾患。《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胜下满。”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对气逆咳嗽阵作,咳引胸胁胀痛的肝咳症患者。在处方中用青黛有明显效果。现将近年来治疗的此类患者57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五脏六腑之经脉,无不上通于肺,肺居于上,“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故脏腑有病,可互相传变,而扰肺为咳。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3.
六腑咳乃五脏之咳日久不愈,进而迁延六腑所致,是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由脏及腑的传变方式,反应了咳嗽久而生变,病情由轻转重。因而病因病机多责之五脏之咳,其症状特点则与各腑生理功能或生理特性的失常有密切联系。临床辨证当抓其本质,并结合兼症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4.
穆江涛  李建峰 《陕西中医》2010,31(5):638-639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而慢性咳嗽是指久咳不愈,咳嗽持续时间达8周以上者,其在中医学上虽仍属于咳嗽病的范畴。但因慢性咳嗽为临床上最为常见且最为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因此,近年来已引起了呼吸界医生的高度关注。如何才能理清我们的辨治思路,其实早在《内经》时代的《素问·咳论篇》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已为我们指明了该类疾病的论治方略。它强调了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均可导致咳嗽的发生,临床上久咳不愈的慢性咳嗽单独治肺而疗效不佳时,我们就必须以全面的、关联的观点,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用方用药加以分析,才能做到心中了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所识,以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5.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疾病观是针对咳嗽的总体阐论,体现了中医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以五脏咳之肾咳为例,在梳理归纳总结古今文献基础上,阐发其历史沿革中的3种不同内涵,同时从肾令肺咳之机制和针药辨治两方面对“肾咳”进行深度剖析,认为除了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失调之外,经筋失养亦为肾咳重要病理基础;治疗上以针灸调整筋脉、调节经络之气,以药物促进精微物质生成和敷布,二者将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体现了《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疾病观念对疾病诊疗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经》原文中多次明确提出“肺主咳”,但又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指出他脏病可影响肺脏而致咳,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文从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辨治等方面阐述了这个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学认为咳嗽是由肺失宣肃,上逆作声,引起的以咳嗽或咳吐痰液为特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共有症状。主要病机为肺气上逆,病因分为外感或内伤。咳嗽病位在肺,然五脏六腑皆能作咳。1咳嗽与五脏六腑咳嗽病位在肺,肺是唯一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脏器,五脏中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素问·咳论》中记  相似文献   

18.
"法天则地"在<内经>中被视为针灸论治的重要法则,<素问·宝命全形论>有言:"今 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这里讲的"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中医学认识论里的人与天地相参、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人体的十二经脉"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经脉中气血的运行,亦与日月辰宿之行相合,即如<灵枢·卫气行><灵 枢·五十营>所讲的天周二十八宿,人气周于身五十周;而四时气之在人,则有"春气在毛 ,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的分别.其二:则是取法于天地阴阳四时, 随着自然变化的规律进行诊断与治疗.疾病的发生,皆是"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故四时之风伤人发病各异;而针刺治疗则必当"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谨度病端,与时相应"等,即如<灵枢·四时气>所言"四 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衍)为定";就连用于针刺治疗的九针,也是应于 天地之数的(<灵枢·九针论>);所以有"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的说法.这便是法天则地在应用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
《内经》心痛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严季澜 《国医论坛》2003,18(1):15-17
心痛是以心前区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黄帝内经》有对心痛病证的大量论述 ,然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 ,较为零散。笔者试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预后调理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 ,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1 对证候的认识《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指出心痛发作的部位特点为痛在胸中、胁下 ,并扩散到肩胛间甚至两臂内侧。《素问·痹论》将五脏气逆所致的心痛称为厥心痛。因心与肾、胃、脾、肝、肺相关联而又分为 5种证型。其临床表现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