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平衡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平衡区为针刺组36例与药物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能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但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风池穴、平衡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9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风池穴配合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笔者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针刺加中成药全天麻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0例,针刺加川芎嗪组42例,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加川芎嗪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川芎嗪组。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优于川芎嗪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舒  周颖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24-26
椎基底劝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肯定的疗效,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位于枕部,为治疗本病的主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风池穴加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颈椎节段及其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进针后接脉冲电疗仪,且刺双侧风池穴,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及TCD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调整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以缓解,其机制为针刺可使颈部生物力学失衡得以恢复,针灸效应可加强对植物神经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属临床常见病,是眩晕、耳呜、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起病急,症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牛活质量,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用针刺结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本病疗  相似文献   

9.
孙健  单秋华  陈新勇 《中国针灸》2005,25(9):633-635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血流速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推拿结合治疗VBI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VBI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方法,对照组用针刺风池穴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颈项痛、头晕头痛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等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针刺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在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 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研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  相似文献   

15.
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洒玉萍 《河北中医》2007,29(1):46-4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半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2004-2006年,笔者采用皮肤针叩刺大椎穴后拔罐为主,结合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VBI 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并探索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采取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E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6.67%。病人BAEP中Lat的Ⅰ、Ⅲ、Ⅴ波明显缩短(P〈0.05,P〈0.01);Amp的Ⅰ-Ⅰ′、Ⅲ-Ⅲ′、Ⅴ-Ⅴ′均明显升高(P〈0.05,P〈0.01),IPL除Ⅰ-Ⅲ外,Ⅲ-Ⅴ、Ⅰ—Ⅴ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BAEP可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8例VBI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葛根素注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徨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针刺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动脉壁细胞上的B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对血流速度增高型,由于针刺对血管壁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血管痉挛解除,管径扩张而致血流速度减缓。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疗效,与药物尤其是西药相比,其优势在于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VBI患者依照经颅多普勒检测表现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低流速型和高流速型。系统观察了针刺风池、天柱及C4.6夹脊对两种不同类型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针刺风池、天柱、C4.6夹脊穴既可使椎-基底动脉异常减慢(低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升高,又可使异常加快(高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减慢,即可针对椎-基底动脉的不同病理状态调节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使之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剧仲华 《中医药研究》2009,(12):1423-142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