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陈川川 《河南中医》2014,34(2):226-227
"阴火"就是从"阴"中来的火。阴、阳是相对的概念。从表里来说表为阳,里为阴,表气不通,如有里气不足则陷入里,郁而化热;从三焦来说,上焦为阳,中下焦为阴,上焦气不通陷入中焦,甚至下焦,郁而化热。中焦气或湿浊也会陷入下焦,郁而化热;从营卫来说,卫为阳,营为阴,卫陷内积于营分,郁而化热。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志栋 《河北中医》2009,31(1):131-132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阴火”理论,并创甘温除大热之法。这一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他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神奇。但长期以来笔者对“阴火”病机困惑不解,不明白脾胃元气损伤为何产生的是火热证,而非常见的虚寒证。通过对《内经》理论的深入学习,并反复研读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自觉稍有所悟,故在此介绍笔者对“阴火”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脾胃论》“阴火学说”实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斌 《陕西中医》1992,13(10):473-475
<正> “阴火论”是李东垣《脾胃论》主要学术思想之一,为探讨其实质所在,笔者愿略陈管见,以抛砖引玉。1 从《内经》看“阴火”历代凡有卓越成就的中医学家,莫不溯源于《内经》,李东垣亦不例外,其《脾胃论》中所倡导的“阴火论”,汲取了《内经》的精华,明确了脾胃在人身中的重要地位和气血生化、输布的原理;悟出人体发病从病因来说有内外的不同,从病机而言,有腑病多实、脏病多虚的特点;《素问·调经论》云“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胃癌具有低毒、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脾胃学派李东垣突破性创建阴火理论对中医诊疗脾胃疾病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李东垣的阴火学说思想在胃癌治疗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李东垣的"阴火"说,只是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之发热的解释工具。根据李东垣的著述是难以厘清"阴火"与各种火的关系的。李东垣的贡献在于中气不足而生寒热的发现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的提出。并指出在甘温除热法中并不忌用苦寒之品。《内外伤辨惑论》的"内外伤十三辨"所辨之证,有不少与临证不相合。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突破性创见阴火理论,但皆因种种原因其本人并未对其作出明确解释,故而后世对此素有争议。结合众家学者对阴火理论的理解,试从概念、病机、症状及治法方面探讨李氏的阴火理论,以求对此有一概解。  相似文献   

7.
浅谈李东垣“阴火”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学本《内》、《难》,并通过临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作《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首倡“阴火论”,认为喜怒过度,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劳倦所伤,内伤脾胃,中气不足,均可导致阴虚生内热,即是“阴火”的涵义。文中对“阴火”的概念,“阴火”形成的机理,“阴火”的证候特点,“阴火”的诊断和治疗等,均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首提阴火理论,历来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从阴火的含义、产生机理、证治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粗浅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认为"阴火"是与"元气"相对立的,由于脾胃虚弱导致元气化源不足,其运行的道路被"阴火"所占,致使元气而为不能升腾运用,水谷精微不得敷布,使脏腑无所禀受而导致人体发生疾病。"阴火"之治,以轻清甘辛之品补脾胃复阳气升浮为本,使元气得以充养并归于本位,酌情从权以苦寒之药泻火,余脏受病,则同时对症加减,使机体归复于常。  相似文献   

11.
“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其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五行子母关系独创“升阳散火”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本文就阴火理论对李东垣对消渴病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胡克武 《国医论坛》1998,13(5):42-42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因重视顾护脾胃,被称为补土派。他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法则,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等甘温除热方剂,治疗内伤热病。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中,使用了“阴火”一词来阐述内伤发热的机理。其防火之说曾引起争论,遭到许多医家的否定。通常水属明,火属阳;寒凉为阴,火热为阳。而将火归属明,的确让人有些费解,加之东垣有时将明火与相火、心火等混谈,就更让人不知所云。其实,笔者认为,东垣独具匠心地以“阴”饰“火”,有以下几个目的。1强调内伤外感为阳,内伤为明。金元时期,因战…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阴火”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慧 《河南中医》2009,29(6):534-535
李东垣在其著作中对其创立的阴火理论解释模糊,后世争议较大。本文着重对"阴火"被误认为是"中焦郁火"和"心火"进行辨析,并提出"阴火"是否本就存在于人体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李东垣所述阴火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特点。认为饮食、劳役、七情因素导致脾气虚弱,清阳下陷,变为湿浊而郁遏下焦,湿浊引动相火,导致阴火上冲。脾胃气虚为本,阴火冲扰上、中、下三焦为标。阴火上扰胃脘、心、肺、体表肌腠等部位,演化为相应部位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而损伤元气。治疗以甘温益气、升阳治本为主,兼滋阴降火,佐用清热利湿之法。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垣提出的“阴火论”渊源于《黄帝内经》,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脾胃气虚、诸病乃生;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谷气下流、阴火上乘,临证要掌握阴火证的特点,透过发热假象,抓住脾胃气虚的本质,治疗当以辛甘温之剂,升阳气,降阴火。  相似文献   

16.
鲁慧 《四川中医》2012,(6):110-111
阴火学说为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是东垣整个学术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京市名中医鲍正飞主任研究东垣学说经年,尤善治疗内伤脾胃所致之阴火证。兹整理其验案三则,以餉读者。1长期低热案催××,女,43岁。工人。时值长夏,整日在外劳作归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T40℃),经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步满  吴深涛 《河北中医》2007,29(5):451-453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  相似文献   

18.
魏宗彬  邱云桥 《新中医》2014,46(12):248-249
<正>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之一。李东垣在国家频繁战乱、百姓饥寒失所、新理学派争鸣的背景下,研习歧黄之术,解救含灵之苦,提出了"内外伤论"、"脾胃论"、"阴火论"等学术思想[1],主张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治疗内科杂病。笔者运用阴火理论指导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浅谈体会如下。1阴火理论阐释阴火理论是李东垣继承《内经》"夫邪之生也,或生于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内伤病”学说对SARS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文献研究成果的张年顺研究员 (男 ,5 7岁 ,医学硕士 ) ,从研究古代传染病的防治经验入手 ,重点对李杲的“内伤病”传染病与“非典”( SARS)进行了比较学研究 ,提出了在诊治“非典”当中应当借鉴李氏“补脾泻火”经验的主张 ,而清燥汤是治疗 SARS的首选之方。在当前“非典”治疗以一派温病立论的潮流中 ,为我们增加了一个理性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独树一帜提出了阴火论,后世对此各执其词,争论不休。现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为基础,忠于原著为原则,分别从"阴火"的来源、提出、表现、治疗四个方面浅谈后世医家对东垣"阴火论"的理解,得出结论李东垣的"阴火论"是通过中医整体辨证的方法,基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所提出,并非以管窥豹,局限于某个脏腑。希望能为广大中医学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