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干预血压对避免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尤为重要。史载祥教授认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良相关,其基本病机为风火夹痰、上扰清空,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宜平肝潜阳,化痰熄风,利水祛瘀。临证辨证常应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及自拟晕可平加减。讲求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明晰中西医治疗各自优势与劣势,从而把握中西医治疗的"结合点",重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由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黄柳华教授主编的《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一书,日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地总结了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尤其心、脑、肾、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防治的中西医结合专著,对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独特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多有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病机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阴虚体质之人易致病,且七情内伤、饮食失司、劳逸失常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临床以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等证型为主,多采用中成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疗法治疗,降压平稳,改善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西医中将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140/90 mmHg的定义为高血压,而中医则认为高血压的产生是因为患者饮食失调、情志失衡、生活缺乏规律等导致的机体五脏不足、气血虚损、阴阳不平衡等病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归纳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弥补了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足。同时,对目前临床上单味中药联合西药及复方中药制剂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从多靶点、多方面共同起效,发挥降血压作用。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中认为,痰瘀阻络是导致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要从痰瘀入手,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几年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以求最大限度的了解到目前国内高血压病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论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得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方面前景可观,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现代研究等方面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研究概况。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可全面地反映患者1d内的血压变化节律及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现代研究等方面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24h动态血压关系研究概况。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可全面地反映患者1d内的血压变化节律及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致残率、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因此其高血压临床表现和中医病机证候特征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多重干预,注重血压的平稳以及阴阳虚实、脏腑气血之间的平衡。中医“以平为期”治疗理念以阴阳和合为基础,不仅对于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中西医之间的平衡互补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重视平衡中西医结合策略、平稳血压、平调用药及对生活方式的平和干预,“以平为期”理念可贯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从治疗到调护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从瘀论治高血压病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既往多责于肝阳、肝风、痰浊为本病的病机,论治上则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豁痰化浊等为常规法则.随着有关高血压病中西医研究的进展,有的学者认为脉络瘀阻、血供失调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活血化瘀的新治法.但只限于活血方药的临床应用,鲜有致瘀理论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途径提供某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疥证高级论坛及研修班”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计划2004年8月下旬在新检乌普木齐市召开。届时将请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及戴瑞鸿、廖家祯、徐诚斌、范维琉、李清朗、杨跃进、火树华、洪秀芳、史载祥、张敏洲、廖福龙、王硕仁等教授,就下列题目作专题讲座:(1)后再灌注时代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3)血管新生;(4)有关心血管病血疥证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活血化癣药理学研究进展;(5)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问题。为配合此次研修和促进全国中西…  相似文献   

12.
余茂强  童晓云 《河南中医》2015,35(2):315-317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调理肝肾阴阳法贯穿始终,常结合现代药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针对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治疗,标本兼顾,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能延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中医的上述优势,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载祥,(1942~),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内科疑难病及其机理研究.发表论著、译著近百篇,主编<实用血瘀证学>、<简明汉英日中医药词典>、<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等.编委或参编著作10余部.获部、局级奖3项及国家专利1项.  相似文献   

14.
长新冠综合征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的长期症状,其中以心悸、胸闷为主症的患者较为多见。史载祥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其临床表现符合温病的发病及传变规律,因此对于长新冠人群应参照温病后期的调摄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固护人体气阴及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根据长新冠人群心悸、胸闷为主症的证候特点,史载祥教授将其核心病机总结为疫毒之邪耗气伤阴、久病入络,所致大气下陷、气阴两虚、血瘀络阻,运用升陷三甲复脉汤加减施治此类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史载祥教授等曾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西医结合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齐月  于世家 《中医药学刊》2008,26(3):479-480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谷万里 《新中医》2006,38(5):81-82
史载祥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大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史教授临床擅长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现将其辨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在祖国医学隶属于“眩晕、心悸、瘀证”等范畴.因心气不足、痰浊内蕴、日久人络、瘀血内结、络脉闭阻、心失所养所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以及药物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人根据病因病机以及发病特点,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提出气虚血瘀是高血压的重要病机。并以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治疗轻度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理学特点探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出肝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气血逆乱是其病理改变,以及中风为其最终结果的发病机理。其中脉络瘀阻、血供失衡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充分认识血瘀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痛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