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寒:谨防病从寒生每年1月份是最寒冷之月,因为这里面有个大寒节气。中医认为,寒为冬季主气,大寒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最低的时期,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又有"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对人体的影响之大。西医也认为,寒冷季节呼吸系统及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病、胃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等多发。大寒养生以藏为主,顺时养阳,起居保阳,饮食助阳,保护体内阳气。  相似文献   

2.
常怡勇 《健康生活》2012,(12):32-33
每年冬季,寒冷的天气让不少人冻出了关节炎,老年类风湿患者也多旧病复发。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痹症是指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后,使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为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界生息相关.天人是相应的。每个人要使自己很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只有遵循天地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顺应人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律.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早在《灵枢》中就有“人与天地相应也”之说。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人体。因此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否则,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老年人因肾气日衰,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极易受邪致病,且一旦发病,往往病情不易控制,故老年人只有因时保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才能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之阴阳相对平衡,才能健康长  相似文献   

5.
冬季天气寒冷,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人对寒冷的适应力有限,当寒冷侵袭人体,阳气受损,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便会发生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春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什么呢?在寒冷的冬季,空气干燥、日照时间短、气压高、寒冷刺激等使人体机能适应性收缩及调整,以减少热量消耗。人体处于一个闭藏状态,生理机能表现为:冬季收缩型。那么到了春季,日照时间长(列四季之首),气温飙升,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体的生理机能及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提速,生物钟节律比冬季大大加快,人体的生理机能表现为:春季亢进型。  相似文献   

7.
李其旺 《家庭医学》2007,(22):18-19
春、夏、秋、冬四时更迭,随着季节的交替,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起居保健必须顺应时令气候的变迁,符合人体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客观规律。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慢性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需经历漫长岁月的疾病困扰,而随着冬季的来临,人体受寒冷刺激血管收缩、气道反应性较其他季节更明显,血压、血糖水平的变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诱发哮喘的几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严冬已过,暖春将临,试将春季如何养生呈献给读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为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界生息相关,天人是相应的。每个人要使自己很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只有遵循天地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顺应人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律,通过养生之道提高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冬季天气寒冷,寒冷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人对寒冷的适应力有限,当寒冷侵袭人体,阳气受损,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便会发生各种疾病。 冬季最易患的疾病主要有感冒、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轻者可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为了减轻各种不适症状,治愈疾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饮食疗法,以辅助药物治疗,这对减轻病症、缩短病程、强身健体、尽  相似文献   

10.
人体生物钟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体生物钟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感觉和体力状况各有其变化周期,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23天,并发生兴衰变化。以智力节律为例,当人体处于高潮时,精力集中,反应灵敏;低潮时,则精神涣散,反应迟钝、除上述三大节律外,近年来英国学者发现还有一大节律对人类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性节律。研究认为,男性性节律是以15天为一循环周期,女性则是以27天为一循环周期。每个性节律周期的最后一天为性节律日,也称高潮日。每循环周期中间的一天为低潮日。性节律和其它生物节律一样,从人诞生的那…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先认为:天、人、地三者是一个整体,四时季节的变化,种种自然规律无不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生理功能相应,而达到平衡。当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时,人体即会发生疾病。 经络内朕脏腑,外络肢体,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人体反映疾病最敏感的系统。在疾病形成的前期,往往先有经络变化,以后  相似文献   

12.
水清 《现代养生》2015,(4):21-22
天气越来越冷,冬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冬天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高发,又要注意什么呢?寒冷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冬季天气寒冷,寒主收引,此时人体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畏寒肢冷,或感冒(风寒)、疼痛(冻伤、冻疮、痹症、痛经)、心血管疾病、皮肤瘙痒等疾病。《黄帝内经》有言:“冬浴足,可暖肾培元。”寒从脚下起,冬日浴足可以预防寒邪从足底侵袭人体。  相似文献   

14.
钱进 《家庭健康》2014,(1):54-54
随着冷空气不断来袭,御寒保暖变得非常币要。中医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腰部、腿部、胃部最易受寒邪侵袭,寒冷天气对这几个部位要特别关照。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逆行,但在一天当中的不同阶段又各有侧重。那么我们就不妨按照生理节律的时间表来安排日常生活,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深夜至清晨四时:身体大部分的功能处于最低潮,但听觉处于最灵敏状态。这一不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与人》2013,(8):32-33
风湿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风湿性关节痛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风寒引起症状加剧或疾病的复发。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及生活中再受风湿寒邪的侵袭,尤其要避免汗后受风。淋雨后应速换衣、喝姜汤,禁穿"汗衣",  相似文献   

17.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季节更替呈现出周期性节律,若节律被破坏就会形成疾病。例如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次年初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也由深秋起,随天气渐冷而发作的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与健康》2014,(11):62-62
长冻疮除了天气寒冷的原因外,还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进入冬天后,人体的活动量相对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脚趾、耳廓等末梢循环部位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所以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一、生活起居防寒保暖是首要。外出时需戴手套、口罩、围巾、耳套等防寒保暖用品,保证不被寒邪侵袭。  相似文献   

19.
每当天气转冷的时候,老人们的肠胃也开始受到考验.据临床统计,冬季胃病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冬季寒冷,人们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在冬季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并不大,因为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邓薇 《保健医苑》2011,(1):35-36
进入冬季以后,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不慎腹部受凉,会使得寒邪内克于胃,伤人体中气,引起气机凝滞,导致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肠不适、胃部隐隐作痛。从西医的理论来说,在寒冷的空气中,身体很快进入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其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胃部易缺血缺氧,容易出现胃痛。加之冬季人们食欲旺盛,食量的增加加重了胃肠的负担,胃肠疾病容易复发,重者还会出现胃出血、胃溃疡。正因为如此,冬季历来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