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征,以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为基础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根据本组乳腺硬化性腺病灰阶超声声像图特征初步分为3型:(1)类似恶性肿块特征型(Ⅰ型)(34%,12/35);(2)良性结节特征型(Ⅱ型)(43%,15/35);(3)腺体结构紊乱型(Ⅲ型)(23%,8/35)。超声征象中以乏血供特征最具鉴别诊断价值,符合率达100%。Ⅰ、Ⅱ、Ⅲ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符合率分别为0(0/12)、93%(14/15)、75%(6/8),总符合率仅为57%(20/35)。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缺乏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超声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声像图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硬化性腺病声像图表现为:(1)病灶多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边界清楚。(2)病灶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部分可见侧方声影,后方回声衰减少见。(3)病灶多较小。(4)病灶内部血供稀少。本组7例患者超声均误诊。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诊断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多被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结合病理结果,探讨影像检查术前诊断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1例(4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超声、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和准确率。结果 43个硬化性腺病病灶中,29例单纯硬化性腺病,5例伴大汗腺化生,4例伴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伴灶状钙化。(1)X线表现:39例SA患者X线钼靶检查表现为不规则结节(23.1%)、不对称致密(20.5%)、结构扭曲(20.5%)、肿块合并钙化(20.5%)、单纯钙化(7.7%),其中3例未见异常。(2)超声表现:38例患者超声检查,35例为结节,3例未见异常。大多病灶呈低回声(92.1%),无或少量点线状血流信号(92.1%),回声不均匀(71.1%),边界清晰(76.3%)。(3)MRI表现:29例患者MRI检查,65.5%(19/29)呈不均匀长T2WI信号;所有病灶均有强化;37.9%(11/29)病灶呈条片状、区域性强化,62.1%(18/29)呈肿块样强化,其中7例病灶伴有星芒状改变;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2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3例呈等信号,16例呈稍高信号。根据BI-RADS分类,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诊断SA的误诊率分别为19.4%(10/39)、17.1%(6/35)和17.2%(5/29),3种检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1%(27/29)。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在X线摄影多为不规则结节、钙化,超声多为回声不均匀的无或少血流信号的低回声结节,MRI多T2序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为界限不清的团片状或星芒状小肿块。病变形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及DWI图像对鉴别病变良、恶性有较大参考价值。3种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SA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正乳腺硬化性腺病是一种同时有腺体增生和间质增生的增殖性病变。因其纤维间质成分的限制、挤压,腺体成分的增生呈现出扭曲的形态,触诊时常表现为质硬、活动度欠佳的肿块[1-2],本病的常规超声表现虽有一定特征,但极易误诊。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旨在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乳腺多发肿块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病理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1月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的患者(双侧乳腺肿块数目至少3个),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学类型及影像学特征[腺体组织构成、肿块形态、密度、边缘、肿块最大径、钙化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将BI-RADS 2~3类归为良性,BI-RADS 4~5类归为恶性,首先分析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特征,然后比较良性及恶性多发肿块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最后比较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105例乳腺多发肿块中,良性99例,占94.29%(纤维腺瘤52例,纤维囊性腺病24例,乳腺腺病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囊肿2例,良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6例(三阴性乳腺癌4例,黏液癌2例)。良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发病年龄、绝经状态、肿块形态、边缘及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多发肿块患者的发病年龄[(43.25±6.69)岁]低于恶性多发肿块患者[(50.00±9.19)岁],以非绝经状态为主(88.89%)。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评价为BI-RADS 2类及5类病变与病理学结果相符;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BI-RADS 3类中的恶性病变1.49%(1/67)及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病变96.00%(24/25)均因肿块边缘存在遮蔽现象,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基本相符。超声诊断BI-RADS 3类病理学结果均为良性;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患者占90.00%(9/10),这些患者均因肿块内含有钙化导致诊断升级,而乳腺X线摄影均显示为良性钙化。乳腺超声诊断多发肿块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曲线下面积为0.96;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5.76%,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①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多为良性,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年龄较良性患者大;②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并非所有多发肿块患者均需要进行2种影像学检查;③当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肿块边缘遮蔽时,应考虑采用超声做进一步检查;④当超声因肿块内钙化特征判断为恶性肿块时,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进一步分析钙化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超声分型,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59例乳腺增生症的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信号、频谱特点,观察异常回声区形态、部位、大小、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中,术前超声诊断53例,漏诊2例,误诊4例,本组诊断符合率89.8%。超声根据声像图特征分3型,即:单纯型8例,乳腺增生囊肿为主型19例,乳腺增生实质肿块型32例。结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与病理结果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188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肿块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期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出一个超声诊断的标准。方法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5位乳腺肿块患者,手术切除肿块188枚,其中良性肿块107枚,恶性肿块81枚。使用仪器:Sequoia512,探头为8MHz-13MHz宽频线阵探头。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参数为:形状、边缘、边界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侧后声影、纵横比例。结果 各类良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97%(104/107)。各类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85%(69/81)。结论 为了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必须考虑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 ABVS)联合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169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均行ABVS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及组织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观察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分为复杂型组15例和单纯型组154例,比较2组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比率及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69例患者中典型乳腺纤维腺瘤93例,表现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76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60例(78.9%),边缘不光整30例(39.5%),微钙化16例(21.1%),方位不平行7例(9.2%),回声不均匀6例(7.9%),后方回声衰减6例(7.9%),血流较丰富5例(6.6%),阻力指数>0.7 2例(2.6%),汇聚征1例(1.3%)。复杂型组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14例,其中乳头状大汗腺化生5例,囊肿3例,上皮钙化4例,硬化性腺病1例,乳头状大汗腺化生+硬化性腺病1例;单纯型组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62例;复杂型组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比率(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乳腺X线摄影检查阴性,并接受常规超声及MRI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257例共305个病灶,以术后病理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与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7.38%和90.49%。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98.21%和75.00%,P0.05),两种方法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97.19%和93.98%,P0.05)。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37%、74.62%、76.07%,90.24%、58.71%、62.95%,常规超声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P0.001)。常规超声和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74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对导管内病灶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但常规超声与MRI对乳腺X线摄影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仿,因此常规超声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阴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36例女性乳腺检查中发现病变并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癌病灶的术前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双盲法,检查结果依照BI-RADS标准评判分级,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5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乳腺癌53例(53/56),超声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物图像,部分肿物可见穿入性血流信号及高阻血流频谱;超声呈假阴性3例,超声声像图未见肿物图像,在钼靶X线摄影则表现为恶性钙化,无明确肿块。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47例(47/56),主要影像表现为毛刺样肿块及恶性钙化,呈假阴性9例,肿块最大直径范围约1.5~0.4cm。结论超声诊断肿块型乳腺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可检出钼靶X线不能检出的较小的乳腺癌肿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 (DCIS) 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结合X线钼钯比对检查并经超声提示可能恶性乳腺肿块,最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DCIS患者52例,分析DCIS的超声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特征可分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单纯低回声结节、混合回声、无特殊超声表现或局部导管轻微扩张型4种类型,其中以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型和单纯低回声结节型为主,分别占46.15%和30.77%.结论 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和单纯低回声结节是乳腺导管内癌的主要超声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7例病灶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2例,1例未发现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3%。根据文献和本研究中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将17例病变分为5类:实性肿块型(6例),导管扩张型(5例),结构紊乱型(4例),囊性病灶型(1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多样,充分认识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减少误诊,结合钼靶及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拟诊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9例乳腺病超声声像图见条状强回声宽度明显大于弱回声,强弱回声比值为3.72±1.43;29例硬化性腺病强弱回声相当,二者比值等于0.96±0.06,约等于1;48例纤维硬化病强回声明显少于弱回声,二者比值0.12±0.03,约等于0.1。将上述三种病理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强弱回声比值进行比较,P<0.01。结论各种病理组织学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均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8.
乳腺腺病的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乳腺腺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26例乳腺腺病患的163个肿块的声像图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时期的乳腺腺病的声像图表现各异,依其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肿块体积通常小于2cm(89%),多数位于乳腺外上象限(71%)。结论:超声对乳腺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部分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的患,需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探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病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血流分布等。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者分别占57.50%(23/40)、27.50%(11/40)、10.00%(4/40)、5.00%(2/40)。7例(17.50%)伴有微浸润,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导管原位癌31例,乳腺增生病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8.57%、80.00%和77.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和72.73%。微钙化、阻力指数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增生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腺硬化性腺病是女性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影像学表现因酷似恶性病变而诊断困难,常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文主要对其X线摄影、超声和磁共振影像技术的表现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于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