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多糖浸膏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甘草多糖浸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法相结合,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建立了甘草多糖浸膏提取得率模型,模型r=0.99991,回归模型显著。其提取优化条件: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2.25h,料液比为1:62。结论: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甘草多糖浸膏得率为12.96%。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甘草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的乙醇体积分数、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甘草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以甘草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甘草苷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结论:本方法提取效率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从日本学者千原进行多糖研究以来 ,从一些真菌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尤其是真菌多糖成了人们的研究热点 [1]。据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表明 ,冬虫夏草多糖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及降血糖等 [2~ 4]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于虫草多糖的研究及开发也日益升温 ,但由于天然冬虫夏草资源的稀少 ,为解决严重的供需矛盾 ,人们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来生产虫草菌丝体 ,以替代天然冬虫夏草 [5]。在虫草多糖的生产过程中 ,涉及到虫草多糖的提取问题 ,为使虫草多糖提取的质和量达到最佳化 ,本实验采用常用的乙醇沉析法从乙醇添加量、p H值及时间 3个… 相似文献
6.
红花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红花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红花多糖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红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最佳提取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结果红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每次1.5h,料液比为1:20,提取3次,提取温度为80℃。结论以优化的红花多糖提取工艺提取的红花多糖破坏较小、收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红花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明党参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筛选明党参多糖提取优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明党参多糖为工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条件。结果明党参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回流2h;滤渣用95%乙醇回流2h;滤渣再用10倍体积水回流浸提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于冰箱静置12h,得多糖沉淀。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提取明党参多糖粗品的得率约为10%。结论采用该提取工艺,明党参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甘草中-葡α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甘草中提取分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将甘草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活性最强的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与剩余水提物部分的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93%、83.02%、32.17%和10.79%,与综合水提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69.77%相比,乙酸乙酯部分的活性最强,而且乙酸乙酯部分表现为一种快速的剂量依赖性的竞争性抑制类型,其Ki=34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分存在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对其作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单体成分。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从甘草中提取分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将甘草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活性最强的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与剩余水提物部分的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93%、83.02%、32.17%和10.79%,与综合水提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69.77%相比,乙酸乙酯部分的活性最强,而且乙酸乙酯部分表现为一种快速的剂量依赖性的竞争性抑制类型,其Ki=34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分存在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对其作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单体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甘草粉末为原料,研究了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料液比(甘草重量:盐酸体积)4个因素对异甘草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最佳工艺。结果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盐酸浓度1mol·L-1,水解作用时间2h,水解温度90℃,料液比1∶5。水解后碱中和pH为7,过滤后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滤渣,料液比1∶10,超声20min,提取2次;乙酸乙酯萃取滤液,液液比1∶1,萃取2次。结论酸水解法提取异甘草素的提取率为2.47‰,浸膏中异甘草素含量为3.01%,其提取率和含量分别是索氏提取的8.82和10.03倍,是乙醇超声提取的9.88和9.41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甘草资源,为开发安全、绿色和无污染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甘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草素(10)、半甘草异黄酮B(11)、isoangustone A(12)和粗毛甘草素C(13)4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4种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半甘草异黄酮B和粗毛甘草素C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较高。结论:本次实验报道了化合物10~13对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半甘草异黄酮B抗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nlelnsis Fi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11个黄酮和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S3)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UV,IR和NMR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22 β-乙酰基甘草醛(22β-acetoxyl-glycyrrhaldehyde)。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产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建立特定产地甘草药材的HPLC标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Phenomenex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醋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运用梯度波长采集法,采集时间为60min,流速为1mL/min。结果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甘草药材10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为甘草药材质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