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每周1次,共12次;走罐每周2次,共24次。观测2组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配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疗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应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患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病患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病患采用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统计两组病患治疗前后体重、BMI、腹围、体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与对照组病患治疗前的体重、BMI、腹围、体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差异化治疗后,两组病患的体重、BMI、腹围、体脂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研究组病患下降更明显,且两组病患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病患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P0.05)。结论: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作为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英  莫小勤  陈日兰 《陕西中医》2010,31(2):209-2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组68例,治疗组采用肩井、天宗及背俞穴等穴位埋线配合背腰部走罐;对照组68例口服乳康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配合走罐对本病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健  左珊珊 《中医药导报》2006,12(9):34-35,7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均配合适当饮食控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95.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方法和普通针刺方法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疗效相当,但是患者对穴位埋线易于接受且能坚持。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中途脱落1例,最终纳入穴位埋线组29例,常规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体重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量表(IWQOL-Lit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穴位埋线组BMI、腰围均小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臀围及脐周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WQOL-Lit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穴位埋线组IWQOL-Lite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的BMI和血脂水平,缩小其腰、臀围,减少腹内脂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辨证分型,确定埋线穴位。每2周埋线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瘦素、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4.52%,男性总有效率为88.88%,女性为83.33%,辨证分型中胃肠实热型有效率为91.48%。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有调节作用,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腰髋比等肥胖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治疗后明显回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明显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表明穴位埋线可改善脂代谢,重塑体形,预防和减少肥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体重、臀围、腰臀比、TG、CHOL、HDL的影响,了解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探讨用穴位埋线替代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可能性。方法:将53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埋线组27例,针刺组26例,辨证取穴,分别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相关物理及生化指标,对比观察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有效率为77.78%,针刺组有效率为73.08%,ρ>0.05,但把握度(power)<0.75,尚不能认为两组疗效相同。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ρ>0.05,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有差别。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体重、臀围、CHOL均有影响(体现在数值在治疗后均有下降)。结论:穴位埋线法减肥疗效较好,可替代针刺疗法,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阙八阵穴"闪罐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单纯性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神阙八阵穴"闪罐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实际体重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8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实际体重和BM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阙八阵穴"闪罐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脉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电针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治疗,穴位埋线组于带脉穴位埋线,常规电针组取临床常用穴位针刺加电,比较两组患者腹臀比例、腰身比例、BMI、体脂肪率及减肥效果。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电针组的80%(P=0.04356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腹臀比例、腰身比例、BMI、体脂肪率均优于常规电针组(P0.05)。结论:带脉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2005年~2015年近10年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49篇相关文献,其中针刺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86篇,穴位埋线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63篇。其中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关元、气海、丰隆、三阴交等为针刺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天枢、中脘、丰隆、大横、足三里、关元、气海、带脉等为埋线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结论: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选穴基本相同,临床上均多采用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主穴多选取脾经、胃经、任脉上的穴位,腹部、下肢部选穴较多,募穴、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配穴常需辨证分型,考虑选取相应受损脏腑所在经脉的五输穴、背俞穴及其相表里经脉的五输穴、下合穴,且无论主穴还是配穴,埋线背俞穴选取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