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11,27(1):7-8,10
黄柏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笔者随师应诊时,目睹姜老临床配伍运用黄柏的经验:如黄柏配伍黄连或黄芩,治痢疾;配伍栀子、甘草,治黄疸;配伍知母,用于清下焦湿热,治淋证、泄泻;配伍苍术、牛膝,  相似文献   

2.
黄连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清心火,泻火解毒,除肠胃湿热。笔者随师应诊,目睹姜老临证运用黄连配伍经验如:黄连配伍阿胶、鸡子黄等为黄连阿胶汤,有滋养阴血,清心安神功效;配伍肉桂为交泰丸,可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  相似文献   

3.
黄连自古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消渴,仝小林教授更是称其为"消渴圣药"。仝师善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经验体会。文章就黄连的量、效、毒分别进行阐述,仝师将黄连的临床应用总结为:辛开苦降调脾胃、清热燥湿调菌群、清热泻火稳心律、清热解毒消痈疖。此外,黄连在临床的应用中还要注意科学的配伍及合理的用量,充分重视服法,平衡疗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分析张璐使用黄连的医案,其功效归纳为:祛邪散热、清热燥湿、清解郁热、厚肠止泄、清除伏火、清心醒神,经配伍可治疗时疫发热、呕吐痞满、经行泄泻、虚痰中风等病证。  相似文献   

5.
中药黄连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长,善于清泻心肝火热之毒,胃肠湿热之邪;黄连历来在消渴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古代文献详细记载了运用单药黄连及黄连复方辨证论治消渴病的确切疗效。闫镛教授多年来运用黄连不同方剂配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与功能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连与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在临床常用且非常有效 ,其功效常随二药药量配比不同而发生变化。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吴茱萸辛苦 ,热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功能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1] 。二药配伍 ,黄连气味苦寒 ,味厚于气 ,味苦而厚 ,清泻心火 ,阴也 ;吴茱萸辛热疏利 ,开郁力强 ,疏泄肝木 ,阳也。二者一寒一热 ,一苦一辛 ,一降一升 ,一阴一阳 ,相反相成 ,互为母子 (五行 )。因而虽只两药 ,但随着二者配伍比例的变化 ,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却组成了诸多不同功用与主治的方剂 (见附表 ) ,其中左金丸最…  相似文献   

7.
浅析《伤寒论》对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艳  屈凯 《河南中医》2006,26(10):5-6
《伤寒论》全篇113方中,黄连共出现12次,或君臣,或佐使。仲景在使用黄连的方剂中,用量讲究,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临床随证选用,每建奇功。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其主要功效。本品苦寒,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泻火解毒,善清心经实火。《珍珠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应用规律,为现代应用黄连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检索黄连在古代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的方剂,记录方剂名称以及药味组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其用药频次,探讨其配伍规律。结果:黄连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方剂共计169首;黄连在古代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消渴、消中、消渴饮水过度、消渴口舌干燥以及虚热渴。与黄连配伍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天花粉、麦冬、知母、人参、牡蛎。结论:以黄连为主复方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上、中二消;与黄连配伍的药物以清热药为主,其次为补益药,体现了消渴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丽丽 《河南中医》2011,31(12):1431-1432
黄连配伍鸡内金治疗2型糖尿病,以黄连泻脾胃积热,解浊毒之邪,以鸡内金补脾健胃,化内生之浊,对于脾一泻一补,之于浊毒一解一化,标本同治,有化浊解毒之功,故可达到治疗消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连温胆汤由温胆汤加黄连而成,其所治之中心病证在于“痰”,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临床可用于治疗中风、胸痹、消渴、痴呆等老年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连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双荣  赵丽萍 《河北中医》2003,25(10):758-759
黄连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珍珠囊》言黄连“其用有六 :泻心脏火一也 ,去中焦湿热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 ,去风湿四也 ,治赤眼暴发五也 ,止中部见血六也”。[1 ]《本草正义》云 :“黄连大苦大寒 ,苦燥湿 ,寒胜热 ,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而心、脾、肝、肾之热 ,胆、胃、大小肠之火 ,无不治之。”[2 ] 黄连功效较为突出 ,应用十分广泛 ,为使医者临证用药组方合理 ,选药准确 ,我们结合古今临床配伍及现代用药经验 ,将黄连的配伍应用归纳、阐述如下。黄连配干姜 :黄连苦寒泄热 ,坚肠止痢 ;干姜辛温散寒而补脾阳。…  相似文献   

12.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13.
正黄柏生用泻实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清炒用,可缓解其苦寒之性,免伤脾胃;盐水炙,其入肾泻相火之力增强,并清退虚热;酒炙,善清上焦血热;炒炭用,其清热泻火之力减,但清热止血之功增,可用于邪热炽盛或虚火内炽所致之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黄柏、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品,均能泻火燥湿,清热解毒。然黄柏泻肾间相火而坚阴,退虚热,又清下焦湿热;黄芩善清肺热而解肌,并退邪热,并能安胎;黄连泻心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分为伤食型、脾虚型、热泻型。黄连既有健脾消积清热之功,又有燥温之功,三型均可以黄连为主药加减,既照顾了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又达到了燥湿而不助热,肖热而不碍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氏连朴饮出自王士雄《霍乱论》,以化湿清热泄浊立法,由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淡豆豉、栀子、芦根组成。方中主药黄连苦寒以清热化湿,配伍厚朴、半夏以利气燥湿、和胃降逆,石菖蒲开郁泄浊,栀子、淡豆豉清宣郁热,芦根清利湿热。全方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湿热并治,共奏清轻疏利、宣化透湿之功。笔者临证多从湿热并重、郁阻中焦这一基本病机出发,用于多种杂病而获良效。兹举案例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半夏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仅供外用;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化痰。不同炮制品在方剂中的功效及主治各有所偏。生半夏有毒法半夏偏于祛寒,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清半夏长于燥湿  相似文献   

17.
历松  刘虹 《新中医》2016,48(11):163-164
正陈宝义教授是津沽名老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心肌炎、高热和儿科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见解,其自拟藿连保和汤在临床应用甚广,且疗效颇佳,处方:藿香、连翘、荆芥穗、薄荷各6 g,茯苓、半夏、陈皮、厚朴、莱菔子各10 g,焦三仙30 g,黄连3 g,生姜1片。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和中清热、兼以解表之功。方中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和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配伍具有清胃热、止呕吐、健脾胃、泻心火之效。连翘透热达表,清心解毒;荆芥穗、薄荷解表疏风;生姜性辛微温,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半夏、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和中;厚朴调畅气机,消积导滞;莱菔子消食导滞,长于利气;焦三仙健脾和中。陈宝义教授运用此方化裁治疗小儿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三才汤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暑邪久羁,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由人参、生地黄、天冬组成。功能益气养阴、清热燥湿,主治阴虚火旺证。糖尿病归属于"消渴",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不外乎"滋阴与清热"。按《景岳全书·论证》将消渴辨证分为上、中、下三  相似文献   

19.
介绍蒋士生教授运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蒋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擅于运用黄连,认为黄连一药具有清热燥湿、除满消痞、厚肠止泻、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中焦脾胃虚热证.其临证细查舌脉象,把握黄连用量,并灵活配伍,善用药对,如黄连配党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干姜、黄连配木香等,其通过病证结合、辨证配伍,将黄连用于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附典型病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吴茱萸辛苦且热,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寒止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黄连-吴茱萸为典型的寒热药对,二者药性—寒—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