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髁间窝宽度CT测量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股骨髁间窝的宽度,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的选择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50例正常人,应用螺旋CT模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切骨,对后髁切骨前后的髁间窝的宽度测量后进行比较。结果切骨前股骨髁间窝宽度为20.10±1.56mm,切骨后股骨髁间窝宽度为18.09±1.17mm。切骨前后股骨髁间窝的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CT测量股骨髁间窝的宽度准确性较高,误差小,使术前假体的选择方便、准确。以股骨后髁切骨后髁间窝的宽度为截骨标准比较精确,可以在术中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骨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华南地区髋关节的测量参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改进和设计适合中国华南地区人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参数值。方法:随机取100例中国华南地区成人髋关节(200髋)拍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股骨头的直径、股骨颈长度、小转子及其上、下2 cm平面处髓腔的宽度、狭窄平面处的髓腔宽度、股骨长度及髋臼前倾角,外展角。选取10例(20髋)正常华南地区人尸体的髋关节直接和摄标准X线正侧位片测量上述参数。结果:中国南方人股骨头直径为(45.9±4.2)mm,转子处髓腔的宽度为(25.7±2.7)mm,其上2 cm处为(43.0±4.7)mm,其下2 cm处为(20.1±2.7)mm,狭窄处髓腔宽度为(10.1 1.1)mm,股骨长度为(43.4±2.6)cm,髋臼前倾角14.4°±5.3°,外展角为43.6°±3.3°。结论:(1)中国华南地区人髋关节解剖的各种参数与国人无明显差异,与欧美人则有显著不同,有必要设计符合中国华南地区人解剖特点的人工关节;(2)本组数据可为设计适合华南地区人解剖特点的人工髋关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谷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1):1933-1935
目的: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radiography,DR)检查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均进行DR及传统X线检查膝骨性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R图像,计算DR检查对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性,并对比传统X线检查与DR检查对患者骨关节病变情况检出率.结果:81例膝关节炎患者DR检查出74例检出准确性为91.35%,传统X光检出率为80.25%(65/81),DR检查对膝骨性关节炎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光检查(P<0.05).DR检查对骨质疏松、微小钙化、关节间间隙狭窄、籽骨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检查,滑膜增厚、半月板损伤退变、软骨下骨破坏检出率低于传统X线检查(P<0.05).81例患者中可见有关节边缘骨赘增生59例,关节腔间隙变窄49例,关节面硬化变形35例,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有37例患者软骨下可见囊性变形.结论:DR检查可显示膝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等变化情况,对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FH)尖端高度的差距(DPF),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假体(TP)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年龄:16 ̄78岁,平均40.3岁);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膝60侧(OA组,年龄:40 ̄85岁,平均69.3岁);两组中男、女均为30侧。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DPF。采用析因分析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DPF差别。结果:DPF值如下:正常组(8.29±0.93)mm,其中,男性为(8.67±0.92)mm,女性为(7.90±0.79)mm;OA组(7.40±0.94)mm,其中,男性为(8.05±0.82)mm,女性为(6.75±0.51)mm。正常组和OA组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女性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适合华南地区的TP厚度在6 ̄9mm范围内,男性7 ̄9mm;女性6 ̄8mm;TKA术前应该常规测量DPF,胫骨近端截骨时要防止误伤腓侧副韧带(FCL)。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膝关节X线平片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过去一直引用国外文献,国内未见有关文献报道.建立国人膝关节X线测量数据,可为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选择210例正常人膝关节X线平片,对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髁间隆突高度,胫骨近端横径进行了测量,其结果报道如下.l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正常成人,膝关节活动正常,膝关节无疼痛、弹响、绞锁等症状,无外伤及无畸形者作为研究对象.210例受检者中,男、女各105例.分为七个年龄组.即: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80~92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例(男、女各15例).职业:干部30  相似文献   

6.
国人经股骨上髁轴的磁共振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彬  余洋  王逸扬 《解剖学报》2009,40(6):997-1000
目的 在MRI上研究股骨远端上髁解剖,为全膝置换术中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及股骨假体大小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78侧正常成人膝关节行磁共振扫描,测量STEA宽度、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及股骨后髁角。 结果 STEA宽度在男性中为(79.55±4.90)mm,在女性中为(71.18±4.22)mm,股骨内上髁沟最低点、外上髁最凸点与膝关节后方关节线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与STEA宽度具相关性,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与STEA宽度也具相关性,股骨后髁角为(4.22±2.07)°。 结论 国人股骨远端上髁解剖大小明显小于欧美国家人群,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与STEA宽度成一定比例,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可为定位STEA提供一定帮助,通过术中触摸或PCL定位STEA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现察.方法 分析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果 对Ⅰ,Ⅱ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疗效肯定,术后评估:优良率75%(术后2年).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术前及术后远期比较关节清理术不能延缓X线上的骨性退变表现.结论 关节镜有利于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同时对于Ⅲ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人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背景:X射线、CT、MRI二维图像测量股骨髁间窝受投照体位、选取测量层面等影响,测量准确性较差。 目的:比较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值和尸体实体解剖测量值的差异,探讨基于MRI影像下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 方法:对尸体膝关节标本行MRI扫描,将MRI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三维数字化髁间窝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同时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实体解剖学数据。 结果与结论:三维数字化重建髁间窝顶长度、髁间窝宽度、内外髁宽度、髁间窝指数测量值与实体解剖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基于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体标本信息,可用于正常人股骨髁间窝的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及即其出现率、形态和解剖关系。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例,解剖膝关节前外侧区域,分离前外侧韧带,观察其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膝关节屈曲90°时其长度,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以及厚度。 结果 膝关节屈曲90°时,前外侧韧带的长度为(38.04±6.14)mm,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为(5.39±2.80)mm,厚度为(0.93±0.52)mm。 结论 前外侧韧带作为膝关节前外侧一个独特的、确切存在的韧带,对维持人体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诊断骨性关节炎的手段主要有影像学和关节镜检查,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寻找一种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率高,可操作性强的诊断方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与关节软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6-01/2008-04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福田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患者4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例。纳入同一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受试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并于半年后复查,以Ayral关节镜膝滑膜炎评分法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评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和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程度。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EKGPDP小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EKGPDP小肽水平与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体质量指数正相关;与Ayral膝滑膜炎评分无相关性(P0.05)。全膝关节置换术者半年后EKGPDP小肽水平,较置换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镜清理术患者EKGPDP小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尿液中EKGPDP小肽水平可以反映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可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半月板根部的MRI解剖特点,确定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的分界。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24例经关节镜证实正常半月板根部的膝关节MRI资料和1例男性成人患者因下肢动脉硬化而截肢的新鲜膝关节标本,对半月板根部的MRI解剖行前瞻性研究,总结半月板根部MRI的形态、走行及附着点的位置,分析信号特点,并测量根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根部走行角度。另在新鲜膝关节标本上确定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的分界并用铜丝标示之,对标本行MRI扫描。结果 24例患者膝关节MRI显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呈梳状斜向下走行,信号较半月板主体部分稍高,附着于髁间后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较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明显长,走行于髁间隆起,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的外侧面,信号与半月板主体部分类似;内侧半月板前根部较细,附着于髁间前区最前缘,为低或较低信号;外侧半月板前根部呈梳状稍向下向后走行,信号稍高,附着于髁间前区并稍向外下方倾斜的骨表面。各根部测量数据显示:横断面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最长,为(15.74±2.03)mm;冠状面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最短,为(7.88±1.57)mm;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走行与标准冠状面扫描线的夹角角度最大,为34.00°±9.24°。1例新鲜标本MR扫描图片清晰,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分界标记显示清晰。结论 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各有其特点,MRI能够清晰显示半月板根部的形态、走行、信号特点及附着点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治疗退变型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8月,关节镜下治疗退变型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83例,关节镜下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和骨赘摘除术。随访1年以上行疗效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以Lysholm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32月(12~58月)。术后Lysholm评分81~96分,平均(86.24±5.26)分,术前评分61~73分,平均(66.23±5.24)。疗效评定:优52例,良18例,中10例,差3例,优良率84.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退变型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治疗完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评估患者下肢力线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4例TKA术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1例,女53例;年龄46~82(66.96±7.54)岁。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拍摄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及非负重位局部膝关节X线片,由两...  相似文献   

14.
<正> 报道国内首例单纯先天性前交叉韧带缺如,患者男,32岁,因右膝关节不稳和乏力30余年入院,X线检查示右股骨髁间窝窄线呈倒“∨”形,胫骨髁间隆起缺如,左股骨髁间窝较浅,胫骨髁间隆起低平。关节镜检示右胫骨髁间隆起及前交叉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大骨节病(KBD)与原发性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及X线形态学指标的差异,为成人KBD患者膝外科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9月,甘肃省疾病控制中心地方病科确诊的326例成人KBD患者的膝关节数字X线摄影(DR)正位片资料,并作为KBD组。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甘肃省中医院影像中心和武威市中医院放射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诊的271例原发性OA患者膝关节正位DR片(OA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正位DR片中软骨下骨硬化厚度、游离体数、骨赘数,以及股骨角、胫骨角、股骨胫骨角、关节间隙角、股骨内外侧髁高度/宽度参数。结果 KBD组326例患者中182例(55.82%)软骨下骨硬化厚度为2.1~4.9 mm,171例(52.45%)关节腔游离体数为1~2个,173例(53.07%)骨赘数≥4个。OA组271例中107例(39.48%)软骨下骨硬化厚度为2.1~4.9 mm,123例(45.38%)关节腔游离体数为1~2个,145例(53.50%)骨赘数≥4个。两组患者DR片上软骨下骨硬化厚度、游离体数、骨赘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7、3.503、4.029,P值均<0.05)。KBD组关节间隙角、股骨内侧髁高度/宽度比值均大于OA组,股骨胫骨角小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64、24.174、30.539,P值均<0.01);而两组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外侧髁高度/宽度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3、1.763、0.551,P值均>0.05)。结论 成人KBD患者膝关节软骨下骨硬化程度、游离体数、骨赘数均高于OA患者。成人KBD患者和OA患者下肢力线均向内侧髁倾斜,但前者倾斜程度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国人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膝关节ALL损伤的诊治及手术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由山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人膝关节标本19具(膝周组织完好无破损、无畸形及手术外伤史),其中左膝关节9具、右膝关节10具。以膝前外侧为中心逐层解剖至关节囊层,寻找并观察ALL的起止点及走行等解剖学特点,测量并记录ALL的解剖数据,对ALL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结果 19具膝关节标本中,17具发现ALL。ALL在中立0°位和屈曲60°并内旋5°位时的长度分别为(34.72±6.35)mm和(39.53±6.80)mm,在股骨侧止点、胫骨侧止点的宽度分别为(7.75±0.71)mm、(9.41±1.19)mm,在关节线处宽度为(6.79±1.01)mm。ALL整体是以宽扁样形态由后上向前下走行于膝关节前外侧缘,在关节线处的厚度为(1.21±0.20)mm;ALL在胫骨处以宽大的扇形结构止于外侧胫骨平台Gerdy结节与腓骨头连线中点偏上、距胫骨软骨缘的垂直距离为(11.62±1.32) mm,其胫骨侧止点距Gerdy结节的距离为(19.95±4.63) mm、距腓骨头的距离为(19.47±3.65) mm,Gerdy结节至腓骨头的距离是(33.82±4.69) mm。结论 ALL是一条位于膝关节前外侧关节囊外的独立非等长韧带结构,起于股骨外上髁的后上方,向前下走行,与外侧半月板体部相连,止于外侧胫骨平台前外部,对维持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160个膝关节作为观察组,抽取80例健康体检者16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比较两组关节的化膜厚度以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分级。结果 (1)观察组的膝关节滑膜厚度为(3.79±0.63)mm,明显厚于对照组的(1.50±0.20)mm,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0级所占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其2级和3级所占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43.75%和31.2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灰阶联合能量多普勒膝关节检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的评估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腰椎侧隐窝和脊神经根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腰椎侧隐窝的形态特点及脊神经根占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35套腰椎骨性标本、23例脊柱腰段断层标本和50例腰椎CT片,观察侧隐窝的形态特点,测量侧隐窝矢径及脊神经根直径,骨性标本和断层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CT片用"eFilm workstation TM 2.0"软件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L3-5形成明显的侧隐窝,其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入口矢径D1分别为:(8.92±0.86)、(8.55±1.25)、(8.23±1.14)mm,下部上缘入口矢径D2分别为:(11.29±1.34)、(10.18±1.31)、(9.84±1.11)mm;(2)断层标本L3~5侧隐窝入口矢径d1分别为:(5.73±1.89)、(5.34±1.18)、(5.08±0.81)mm,脊神经直径d2为(4.17±0.41)、(4.43±0.47)、(4.62±0.56)mm;(3)CT测量L3~5侧隐窝入口矢径分别为:(5.69±1.36)、(5.42±0.89)、(5.18±1.07)mm,脊神经直径分别为:(4.02±0.74)、(4.36±0.78)、(4.61±0.56)mm.结论:L3~5腰椎侧隐窝由上至下逐渐明显,侧隐窝矢径逐渐减小,脊神经根直径逐渐增大.L3~5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下部的构成特点易因病理改变而引起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评估口服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效果。方法受试者为16位Ⅰ、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以WOMAC问卷了解患者膝关节的不适症状,使用Knee KG红外线三维膝关节评估系统分析患者患肢膝关节的运动学特征,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服用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3个月后的运动学数据差异。结果服用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感、僵硬感、日常生活困难度皆明显降低(P 0. 05),膝关节屈伸角度由51. 8°±15. 2°增加至58. 4°±10. 7°(P 0. 05),着地时膝关节内翻角度降低至2. 1°±4. 8°,膝关节内翻症状的改善率达82%。结论服用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3个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起到康复作用,膝关节活动角度接近健康老年人水平,同时改善了膝内翻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韧带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27例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制作连续断面,其中矢状断面9例,冠状断面12例,横断面6例。通过横、矢、冠状断面标本,观测膝关节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矢状面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分别为(29.66±4.21)mm、(40.26±6.81)mm,厚度分别为(10.03±1.97)mm、(11.24±3.50)mm。冠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径分别为(15.18±3.25)mm、(18.79±3.35)mm,短径分别为(6.37±1.32)mm、(8.03±1.46)mm;胫、腓侧副韧带长度分别为(102.85±19.64)mm、(45.52±14.91)mm,厚度分别为(2.63±0.72)mm、(3.43±1.04)mm。髁间隆起的横断面上胫、腓侧副韧带长径分别为(21.98±11.95)mm、(5.25±1.93)mm,短径分别为(2.03±0.59)mm、(2.87±0.64)mm。结论 (1)观测交叉韧带最好的断面是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其次是正中旁开1个矢状断面。除厚度外,在矢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度、股、胫骨附着区宽度均有明显差异。(2)胫、腓侧副韧带在连续的冠状断面及横断面上均可显示,以冠状断面配合横断面相对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