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擅于将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机结合,在慢性肾脏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学术见解,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病机与客体病机的新理念,并将此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主要对陈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体病机与治法:提出脾肾气阳两虚、水湿瘀血内停为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并将其称之为主体病机,据此提出了益气温阳、化湿利水、活血通络的基本治法。2)客体病机与治法:将肾病综合征病情演变过程中常因感受外邪或药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证称之为客体病机,并据其变证的不同分别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若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应分别治以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若应用激素,须根据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文章最后附医案一则及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2.
张子琳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及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疗效卓著,医德高尚。张老为学精研经典,立论中正平允,用药平和轻灵,加减贴切妥当,提出坐底方的概念,重视顾护后天脾阴。  相似文献   

3.
李翰卿先生,生前居山西四大名医之首。先生治学严谨,师法仲景,善用经方,终成经方一代宗师;倡导践行中西医结合,开宫外孕非手术疗法之先河;临证重视辨析夹杂,善用活血祛瘀之法,兼通内妇儿外各科,用药力求精练,尤善以小荆疗大病;晚年致力于建构病证症方药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忠仁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仁教授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以后又进入南京中医学院西学中研究生班学习,在著名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门下深造,亲聆教悔,学术上尽得其传。导师业医执教30余载,学术上尊古纳新,颇有创新。他学验俱丰,深得弟子和病家爱戴。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 ,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在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中 ,约有 2 5 %是因前列腺炎就医。现将陈志强主任医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介绍如下。1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理  陈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以湿热瘀阻为标 ,脾肾亏虚为本。前列腺位于下焦、盆腔之深部中央位置 ,与盆底肌肉及周围器官均有密切的联系。湿热瘀结一旦郁结 ,聚而难散 ,加上诱发因素 ,则易于反复发作。本病之早期 ,无论是欲念不遂、房事不节 ,还是过食酒辣肥甘以致相火妄动 ,湿热为患 ,均会耗伤阴精 ;肾阴不足 ,则相火更易亢动 ,表现为阳事易兴 ,性功能反而亢进 …  相似文献   

6.
彭勇 《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821-822
作为新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肖培根院士经历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编著出版系列中药资源专著;创建药用植物园体系,为中药农业提供强大技术服务;创立药用植物亲缘学和药用植物三级开发理论;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为新中国的中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几十年的研究历程中,确立了 “注重资源、保护开发、服务产业”的独特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志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明沃 《新中医》2006,38(2):10-11
陈志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性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教授从事男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男科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尤以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陈志强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治疗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癥通络贯穿始终,注意对兼证的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朱首伦  何志鹏 《河北中医》2021,43(4):541-544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处于晚期,远期预后欠佳.陈志强教授认为,前列腺癌总体病机以正虚为本,湿、毒、痰、瘀为标,虚实夹杂,早期邪实正不虚,晚期正虚邪更实,终末期邪盛正衰.应用分期辨证论治前列腺癌,早期在手术、放疗(祛邪)同时,采用中医药扶正,促进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晚期在内分泌...  相似文献   

10.
陈志强教授对晚期前列腺癌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志强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大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性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其临证经验丰富,现将其关于晚期前列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玉峰教授推崇中医经典,主张精读《黄帝内经》,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深思活用,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重视五运六气理论,视为岐黄理论之本,为医者必知之理;讲授运气之学,注重因材施教、通俗易懂;临床善用运气理论,强调治病求本,遣方用药灵活,药量精当。  相似文献   

12.
13.
白兆芝教授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研究完善脾胃肠病学说,继承整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深入阐发胃肠病病机学说,总结临床证治规律。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小肠腑病学的研究,提出了小肠腑病的症状特点、发病特点及证候特点,通过临床证候调查和用药调查,归纳出小肠腑病的10个基本证候及其基本用药规律。注重临床实践,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防治方法,探求内科疑难病的证治规律和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玉函》的学术思想,总结陈士铎的治病求因、先别阴阳、论人之未论、处方精简力宏效速等学术特点,对研究陈士铎及其医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后世医家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及疗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振铎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在治疗老年胆石症方面有独特疗效。朱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胆,责之于肝,肝阴不足是其病理基础。临证常虚实夹杂,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热瘀化生,结石形成。临床以山甲利胆排石汤联用耳压食疗,灵活用药,并注意顾护脾胃,形成治疗老年胆石症成熟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朱锦善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对中医儿科学术史、中医儿科理论学说、中医儿科各家学说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倡导辨证弃型、脾主困、温病学说源于儿科等学术主张。作为学生,笔者有幸多年跟随左右,现将其学术思想整理如下。1治学求本"本"的词意,词典解释为:树根、树干、根源、主要的。治学求本是朱锦善教授的学术主张,也是他的学术作风。朱教授主张,研究一门学问、一个学说、甚至一个小问题,都必须从源到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五十余年 ,对仲景学说理解之深与运用之妙 ,颇多建树 ,出版有《陈瑞春论伤寒》、《伤寒实践论》两本专著。如今 ,先生虽年近古稀 ,仍然诲人不倦 ,笔耕不辍 ,每个学期都有学术讲座 ,四季坐诊临症疗疾。笔者有幸亲聆教诲 ,随其临症学习 ,切实感受到一代名老中医门下求治者甚众的临床疗效价值。名老中医是如何炼成的 ?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将先生平时的教诲和学习先生的两本专著思想加以整理 ,总结如下。1 读经典书先生告诫说 ,要想成为有一定造诣的中医师 ,要读的书实在太多 ,一个科班出身的学习者 ,…  相似文献   

18.
孙光荣教授是北京同仁堂中医药大师,主任中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主编,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是我国中医药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编辑出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医药文化与科普委员会委员.孙光荣教授研习中医药已60年,我辈有幸侍诊于同仁堂,聆听高论于教厅,习读医论著作于书册.对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总结如下,以裨益医界同道.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07-1208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近30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见解独到;制定了益气健脾补肾,祛湿泄浊,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大法,其中尤其重视祛湿泄浊。在临床上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20.
陈绍宏教授中医急症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对于急症临床有确切的指导作用,临床运用得当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急症专家陈绍宏教授认为中医急症工作应全面系统地继承中医理论,客观、真实地收集四诊信息,规范使用中医术语,辨证求本,用药以稳、准、狠为原则,并介入现代医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