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有症状者称低血压症或低血压状态。发病率约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常见的有体质性和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了解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等,并榆测立位、卧位血压变化.结果 经榆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为22.1% (19/86) 其中长期服用降压扩血管药物占10.3% (9/86)、镇静安眠药占6.4% (5/86)、降糖药物占3.2%(3/86)、利尿剂占2.2% (2/86);另外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也是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了解其用药、病理生理等情况,注重立:卧位血压的检测,对高危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合格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压、共患疾病、多重用药、认知功能和营养状态、基本和功能性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及一些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约27.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非校准模型中,25羟维生素D与体位性性低血压发生密切相关(OR=0.24;95%CI=0.12-0.73;P=0.004),而BADL、IADL也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方宁远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13-1016
<正>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08年美国年龄≥65岁的人群约占13%,预计到2030年将达20%,我国也不例外[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年龄≥65岁老年人口为1.5831亿,占人口总数的11.4%[2]。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西方国家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0%~70%,我国约为50%[3]。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  相似文献   

5.
衰弱(frailty)是一种对应激事件生理与功能储备减少、机体脆弱性增加的状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疾病预后与生活质量[1]。研究显示,我国社区老年人群衰弱患病率约为12.8%,医院人群为22.6%,养老机构人群为44.3%[2],并且衰弱患病率可随着年龄呈指数增长[3]。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反映了机体多系统代谢紊乱的状态[4]。据统计,MS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6.9%,可严重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5]。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攀升。全球心力衰竭负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达6430万,较1990年3350万,增加了91.9%,并且70~89岁老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是40~59岁人群的3.7倍[1]。中国2000年35~74岁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2015年的心力衰竭调查患病率为1.3%,提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增长了44%[2-3]。  相似文献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9):807-811
正邓君曙(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宜兴 214221)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和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PPH)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据统计,OH在年龄65岁老年人中的患病率达15%,在75岁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30%~50%。国外报道,老年人PPH患病率为36%~70%,国内胡先进、何彬等报道住院老年患者PPH患病率高达86.66%。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德健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0):712-714
老年支气管哮喘容易被忽略 ,一是因普遍认为哮喘是儿童和青中年的疾病 ;二是因老年人症状不典型 ,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或左心功能不全 ,因此易漏诊和漏治。实际上 ,老年人哮喘的累计患病率是相当高的。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达 7%~ 8%[1] ,65岁以上老年哮喘患者占所有哮喘病人的 11 0 %~ 19 2 %[2 ,3] ,占被调查老年人群的 4 5 %~ 7 3 %[4,5] 。 1999年我国沈阳市哮喘调查总患病率为 1 2 4 %,60岁以上老年哮喘患者则占被调查老年人群的 5 16%[6 ] ,病死率也较青中年组高。据英国统计 ,5 0 %的哮喘死亡发生于 65~ 84…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共病及多重用药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轻度贫血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共病及多重用药患者10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6例(60~79岁),高龄组46例(≥80岁)。测量并记录患者卧位及直立位血压,并对各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龄组男性(69.6%vs 32.1%,P=0.000)、年龄[(85.26±3.42)岁vs(68.91±5.85)岁,P=0.000]、体位性低血压(28.3%vs 10.7%,P=0.022)、轻度贫血(32.6%vs 7.1%,P=0.001)、冠心病(82.6%vs33.9%,P=0.000)、脑卒中(37.0%vs 19.6%,P=0.042)、肌酐[(82.05±18.95)μmol/Lvs(68.91±5.85)μmol/L,P=0.000]、胱抑素C[(1.50±0.26)μmol/L vs(1.10±0.17)μmol/L,P=0.000]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空腹血糖、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P0.01)。校正混杂变量前,老年患者轻度贫血与体位性低血压呈正相关(OR=4.760,95%CI:1.569~14.444,P=0.006),且在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TG、TC、HDL-C、胱抑素C等对血红蛋白指标及贫血状态有影响的因素后,该相关性仍然独立存在(OR=4.977,95%CI:1.111~22.309,P=0.036)。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及轻度贫血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高龄老年人更为多见。在老年共病及多重用药患者中,轻度贫血状态是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贫血的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肌病     
<正>老年心肌病(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它不是已知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失代偿,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已达0.9%,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达1.3%[1]。1发生机制心脏老化作为老年衰老的一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先有生物学和解剖学上的衰老变化,继而  相似文献   

13.
正便秘是老年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为主要临床表现[1-2]。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便秘患病率约为22%[3],而长期住院的老年人患病率甚至高达79%[4]。年老之人,脏腑功能减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加之长期运动量减少、不定时排便、少纤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已成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在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与非老年人有不同之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体位性血压变异、餐后低血压(PPH)、多病共存、难治性高血压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水平。现介绍老年高血压上述5大特点及其临床诊治路径。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需长期治疗。鉴于众多病人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不一,针对不同的情况而给予合理的治疗,仍不失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 老年高血压特点 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WHO报道70岁以上者有50%,晚近资料统计,我国北京市老年人患病率达49%。 二、血压波动性大。易受季节、环境、情绪、体位等因素影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由于主动脉硬化缓冲心输出量功能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疾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生率高达25%[1]。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分别为0.52%和0.73%;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2.09%和19.87%[2]。大量证据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血管死亡、痴呆和骨折等不良结局有关[3-4]。  相似文献   

17.
体位性低血压是引起晕厥的第二大病因,多见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人群,然而其发病隐匿,经常被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由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以期加深临床上对维生素B12缺乏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太原市晋源区部分社区常住居民上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情况。[方法]对18~64岁所选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行幽门螺杆菌(Hp)IgG、胃镜检查,分析常见上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性别、年龄分布,研究常见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行HpIgG检查的864例中HpIgG(+)率49.54%,男、女HpIg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检查者603例中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11.28%,男性多见,以A级最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病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病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分别为20.56%、8.96%、1.00%。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升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则相反,男、女慢性胃炎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胃溃疡患病率为1.16%,以胃窦部多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溃疡患病率6.80%,男性多见;十二指肠球炎患病率12.44%,男性患病多见;胃息肉患病率为6.63%,女性多见;十二指肠息肉患病率为2.65%,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胃息肉以单发息肉多见,胃体为常见发生部位,息肉形态以山田Ⅱ型多见,十二指肠息肉以多发息肉为主,息肉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的患病与HpIgG(+)无明显关系。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与HpIgG(+)关系密切;反流性食管炎伴HpIgG(+)以男性多见。胃息肉的发病虽与HpIgG(+)无明显关系,但胃窦部的息肉多伴HpIgG(+)。[结论]①太原市晋源区部分社区18~64岁人群中HpIgG(+)率低于全国HpIgG(+)率,成人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谱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于全国患病率;②建议十二指肠溃疡、胃窦息肉者作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Hp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633例连续入住我院老年科,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采用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和美国神经病学会诊断标准进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回顾性分析不同诊断的患者在年龄、认知功能、跌倒风险、多重用药、衰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住院老年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4. 48%,高龄、认知功能障碍、跌倒高风险、多重用药、衰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P 0. 01)。结论体位性低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筛查识别。CGA技术可全面了解体位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在评估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团队的诊疗,为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 60岁老年人 2周患病率为全人群的 7倍 ,慢性疾病患病率为全人群 2倍 ,人均患有 2~ 3种疾病。近年来增加突出的疾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精神病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残疾、躯体功能减退及生活需照料的人增加 ,其中≥ 65岁以上老年人占失能总数的 49% ,失能率占 95 5 % [1] ,故我院针对 1999~2 0 0 1年死亡老年患者死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以便更好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存率 ,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死亡病人共计 2 5 1例 ,其中男 14 3例 ,女 10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