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CPR)指南中指出应检验动脉血的酸碱状态并做血气分析,按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缓冲碱,因为不论酸血症或碱血症都关系到CPR的结局.而CPR时静脉血和动脉血pH值和PCO_2的差均明显增大,因此动脉血往往由于PCO_2低而呈碱中毒,但是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由于PCO_2高而呈酸中毒.此时静注NaHCO_3因含CO_2则使静脉血PCO_2进一步升高.但是如果注同量氨基丁三醇缓冲混合液(Tris buffer mixture),因不含CO_2所以PCO_2不增加.因此用Tris取代有可能提高CPR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有自主呼吸的颅脑损伤病人,虽无明显呼吸困难,但65%有低氧血症,而改善氧合的各种方法都可能影响颅内压,故应及时适当处理。本文将讨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病因学及其处理。一、氧运输的概述由吸入气和功能残气组成肺泡气,与混合静脉血平衡后成为动脉血而流入体循环。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压差是由于:①弥散能力限制;②通气灌注不平衡;和③肺内动静脉短路所引起。PaO_2下降可能由于:①肺泡气氧分压(P_AO_2)下降,②肺泡与动脉血氧压差(P_(A~(-a))O_2)的增加或肺内通气  相似文献   

3.
呼吸衰竭是一组肺内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的综合征。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55mmHg为急性呼吸衰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高于45mmHg为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机理 (1)高碳酸血症:由于肺部病变、呼吸肌运动障碍或呼吸中枢受抑,致肺泡通气不足,PaCO_2异常升高并伴pH下降。呼吸道死腔增加,如肺动脉栓塞时通气/血流  相似文献   

4.
PEEP一般用于治疗低氧血症以改善PaO_2,但PEEP对PaCO_2不良影响尚未被充分认识。PEEP可使肺血流灌注减少,使肺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_A/Q)增大,PaCO_2增高,生理无效腔/潮量比值(V_D/VT)增大。造成V_D/VT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排血量(CO)减少,使整个肺灌注减少,也可能是由于肺泡压增高压迫肺泡间隔中毛细血管,致肺局部细血管血流减少。作者观察用PEEP后和用右旋糖酐使CO恢复后肺毛细血管灌注。V_D/VT和PaCO_2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与腹膜后间隙行二氧化碳(CO_2)气腹时机体对CO_2的吸收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E组)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R组)患者各30例,分别记录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_0)、气腹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90 min(T_4)和放气后10 min(T_5)、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T_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计算CO_2排出量(VCO_2);并于气腹前、气腹后1 h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乳酸值(Lac)、碳酸氢根离子(HCO_3~-)。结果组内比较:与T_0相比,两组患者T_1~T_5时的P_(ET)CO_2、 T_1~T_4时的Ppeak以及T_2~T_5时的VCO_2均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气指标中,与T_0相比,两组患者T_(1h)的pH值和Lac明显下降(P0.01),PaCO_2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与E组相比,R组患者气腹后P_(ET)CO_2、PaCO_2、VCO_2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各时间点的HR、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行CO_2气腹的腔镜手术中,人工腔隙对CO_2的吸收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缓慢升高,腹膜后间隙比腹膜前间隙对CO_2的吸收更为显著,其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但应进一步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测和管理,寻求有效措施减少机体对CO_2的吸收,减轻CO_2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制备犬蒸气吸入损伤模型,比较高频喷射通气时两种不同方向的喷射气流对呼吸、循环的不同影响,以了解气管内高频双向喷射通气机理。根据在呼气期增加气流的方向不同而分三种模式:模式一为对照组,呼气期不增加任何气流;模式二,为呼气期增加反向气流;模式三,呼气期增加正向气流。实验结果表明,模式二通气效果优于模式一,表现为 CO_2排出明显增加(P<0.01),PaCO_2明显减少(P<0.01),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死腔减少。模式三与模式一比较解剖死腔和生理死腔虽然也有所减少,但通气效果反而恶化,其原因可能与呼气末正压及功能残气增加有关。我们初步认为,对于已发生Ⅱ型呼衰的吸入性损伤,宜用高频(正反)双向喷射通气,不宜采用高频喷射通气 呼气末正压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41例麻醉后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的小儿测定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混合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_ECO_2)、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浓度,并计算其PaCO_2、PETco_2差(△PCO_2),生理死腔量与潮气量的比值(V_D/V_T)和静脉血掺杂(Qs/Qt)比值。18例为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9例为肺血流(PBF)正常,且心内解剖正常(正常组);9例PBF 增加(非紫绀型组)。23例为紫绀小儿,其中14例有心内右向左分流且PBF 减少(紫绀型D 组);9例为混合型缺损,PBF 正常或增加(紫绀型Ⅰ组)。对这四组  相似文献   

8.
CO_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常引起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上升和全身血管阻力增大以及心率的加快。这种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使心肌需氧增加,往往对心功能欠佳的病人不利。这是由于激活了交感神经、下丘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常需加深麻醉,辅用阿片类药和血管扩张药来处理。而腹腔吸收CO_2可致高碳酸血症,从而激活CNS和交感-肾上腺反应也使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即使术中通气正常,于气腹后2h因体内CO_2聚集和产生CO_2增多,所以在苏醒早期仍可能出现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特别是原先就有肺脏疾病的病人更明显。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尿量也减少,并伴有血浆肾素活性(PRA)增加,造成肾血管收缩和抗利  相似文献   

9.
单肺麻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肺麻醉即单肺通气(OLV)麻醉,目的在防止血液或分泌物流向健侧肺;为手术操作提供相对静止的手术野。但是,OLV时,无通气侧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就回到左心,可致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无通气侧肺泡的低氧可致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使非通气侧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由此使QS/QT减少,PaO2降低有所改善,但仍有约10%的病人发生显着低氧血症。所以,如何降低OLV时的QS/QT和怎样提高PaO2是单肺麻醉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 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病人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无效腔量/潮气量(Vd/Vt)值.结果 与T1相比,两组T2-4时Paw均升高(P<0.01),T2-4时Qs/Qt均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肺换气功能有影响,使Qs/Qt增加,PaO2下降,A-aDO2增大;对肺泡通气功能指标Vd/Vt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1.
开胸手术时,从双肺通气转换成单肺通气(one lungventilation;OLV),常增大下肺(通气肺)的气道压力。如果原先病人通气量就高,则在单肺通气时气压伤的危险就可能增大。近年的研究已证实,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容许性CO2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简称PHC),可允许肺泡通气和通气压峰值都降低引起PaCO2升高,却能减轻肺损伤,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应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机械通气用于治疗严重肺部损伤,可导致或加重肺泡过度膨胀,引起“容量性损伤”。最近认为,不能一味追求动脉血气数据的正常化,宁可容许一定程度的高碳酸血症(PaCO_2≤10.7kPa、pH≥7.15)的存在。本文重点对呼酸耐受的程度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CO_2血症和低CO_2血症(?)麻醉中影响PaCO_2的主要因素包括:吸入CO_2浓度、CO_2排出量、肺泡通气量。当PaCO_2>45mmHg即为高CO_2血症,<35mmHg即为低CO_2血症。 (一)高CO_2血症的原因 1.内源性CO_2产生增加:麻醉中内源性CO_2产生((?)CO_2)约减少到基础状态的80%。然而当发热,脓毒病、恶性高热、寒颤、惊厥、儿茶酚胺产生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道阻塞以及全静脉营养过度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7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异丙酚组,通过监测动脉、颈内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以及乳酸浓度,计算全身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氧摄取率和动静脉乳酸浓度差,分析异丙酚对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结果两组复温过程中动静脉氧含量差和氧摄取率均较低温时升高;异丙酚组在CPB过程中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的氧摄取率要高于芬太尼组(P<0.05),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和全身的氧摄取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PB全过程中两组血乳酸浓度均进行性升高。结论CPB期间应用异丙酚麻醉并不能明显改善脑氧合。CPB期间脑保护机理有其复杂性一面,不能仅停留于氧代谢平衡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频通气的工作参数对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5例研究了高频通气的频率、驱动压、吸呼比(I/E)和唢气针口的位置对血气及气道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PaO_2、气道内峰压和低压随频率增快、驱动压增高和I/E增大显著增高。这表明在气道和肺泡水平产生的PEEP效应使PaO_2显著增高。当频率超过180次/mln和驱动压低于0.7kg/cm~2时,呈高碳酸血症。当频率低于60次/min和驱动压高于1.2kg/cm~2时,呈低碳酸血症。这表明,CO_2排除仍取决于潮气量。因此,适当的通气参数为。频率110次/min,驱动压1.0kg/cm~2,I/E=0.66,喷气针完全插入气管导管内(PaO_2 387±80mmHg,PaCO_2 30±6.6mmHg,气道内峰压8±1.09cmH_2O。)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中对中低温体外循环脑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8方法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7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异丙酚组,通过监测动脉、颈内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以及乳酸浓度,计算全身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氧摄取率和动静脉乳酸浓度差,分析异丙酚对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结果 两组复温过程中动静脉氧含量差和氧摄取率均较低温时升高;异丙酚组在CPB过程中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的氧摄取率要高于芬太尼组(P<0.05),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和全身的氧摄取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PB全过程中两组血乳酸浓度均进行性升高。结论 CPB期间应用异丙酚麻醉并不能明显改善脑氧合。CPB期间脑保护机理有其复杂性一面,不能仅停留于氧代谢平衡方面。  相似文献   

17.
麻醉平稳时监测呼气末CO_2张力(P_(ET)CO_2)可以估计动脉血CO_2张力(PaCO_2),而通气、心排血量和CO_2产量稳定时则Pa-P_(ET)CO_2梯度不变。经验证明大血管手术时心脏指数(CI)有改变则Pa-P_(ET)CO_2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作者为了了解CI对PaCO_2和Pa-P_(ET)CO_2的影响,选择20例(ASAⅢ~Ⅳ级)拟做冠动脉搭桥或心瓣膜置换术的成人进行观察。这组病人44~79岁,体重64~90kg,身高156~175cm,均在静注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肌松药后气管插管,吸异氟醚-O_2维持麻醉,控制呼吸10次/min,潮气量10ml/kg。主要在纵断胸骨前、后用温度稀释法测CI,以及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PCO_2。采血样期间连续测P_(ET)CO_23次取其均值。  相似文献   

18.
手背静脉血主要来自表皮血运,往往因使用吸入麻醉药而明显增加。France 等证实全麻时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常使末梢静脉血充分“动脉化”。测定末梢静脉血 CO_2分压(PvCO_2)可用以判断全麻时通气是否充份,但测定末梢静脉血氧分压(PvO_2)作为氧合标志则不可靠。作者观察比较了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麻醉下,测末梢静脉血气值来评定通气和氧合的情况,特别注意异氟醚,因为它使表皮血流明显增多。作者选择48例男病人,36~72岁,其中用异氟醚15例,安氟醚16例,氟烷17例,三组均伍用20~70%氧化亚氮(平均58%)。当病人情况稳定后分别采桡动脉血和手背静脉血备查。全部病人血压正  相似文献   

19.
手术期间和术后的改变对肺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从全身麻醉的正常个体上可查到氧合和 CO_2排出的障碍,这可能由于通气死腔的增加,肺通气与灌流比率失调,以及胸壁和膈运动机械性改变所致。全麻时,肺功能余气量进行性下降,可能与继发于低潮气量通气所致的自发性区域性萎陷有关。巴比妥酸盐类,氟烷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均可使粘液运动速率下降,因此分泌物的蓄积而促致肺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用于合并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5~75岁,ASAⅡ或Ⅲ级,合并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BMI 18.5~23.9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和PCV组(P组)。新鲜气流量均为2L/min,FiO_260%,VT_8~12ml/kg(P组调整吸气压),I∶E 1∶2,RR 12~16次/分。调整通气参数维持PET_CO2 35~45mm Hg。直至手术结束后气管导管拔除期间两组均分别维持以上通气模式及呼吸参数。于气管插管后5min(气腹前)(T_1)、气腹开始后30min(T_2)、气腹结束后10min(T_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阻力(Raw)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采集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指数(RI)、死腔通气率(VD/VT_)和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拔管后2h内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T_1~T_3时P组Ppeak、Pplat和Raw明显降低,Cdyn、PaO_2/FiO_2明显升高,RI、VD/VT_、Qs/Qt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V模式可安全用于合并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通气效果好,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