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5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为0.05~1.0,其中视力<0.1为8眼(21.05%),0.1~0.5为24眼(63.15%),>0.5为6眼(15.80%),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正常范围,平均为(15.23±3.4)mmHg.术后角膜水肿8眼(21.05%),色素膜炎4眼(10.52%),全组无明显浅前房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松涛  蒋沁  袁南荣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28-183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闻,在本院36例38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phacotrabeculectomy 10L,PhaocTrab IOL)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3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后随访期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1);眼压也由术前平均(38.78±7.93)mmHg降至术后6月的(19.05±2.75)mmHg(P<0.01),迄今患者中有3眼仍需要使用药物才能控制眼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15.77±502.58)cells/mm2,手术后1周下降到(1869.22±439.03)cells/mm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术式可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方法】46例患者的51只眼实施单纯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后术者的眼轴长度、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发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较无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显著短;青光眼患者术后3d时的眼压[(8~22)mmHg,平均(13.69±3.69)mmHg]较术前1d时的眼压[(16~35)mmHg,平均(26.89±4.32)mmHg]显著下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并且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增加。【结论】白内障膨胀期发生的青光眼主要原因是由于小眼球患者晶体膨胀后造成前房和房角结构发生改变,针对该类青光眼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解除病因后可达到降眼压从而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只进行白内障手术,而避免了再行青光眼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联术对31例(31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32.15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4.78 mm 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为0.05~1.0,其中≥0.5者23眼(74.2%);术后早期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随访后期无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及前部葡萄膜炎症反应,经对症治疗3~5 d吸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有用视力、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彩容  陈映红  张桂莲 《全科护理》2021,19(25):3595-3598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病人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病人60例(72只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术后高眼压情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根据术后高眼压评定标准,在60例(72只眼)病人中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病人5例(7只眼),高眼压发生率为8.33%;其中6只眼在降压治疗及局部抗感染后1周内恢复至正常眼压,1只眼于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至正常眼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高度近视、术中并发症、眼部炎性反应、术后眼压波动均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病人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眼部炎性反应、术中并发症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病人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眼部炎性反应、术中并发症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病人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降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人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提升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小切口法)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合并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超声乳化法),术后随访1~6月。结果:术后视力:光感2眼(2.44%),手动5眼(6.10%),指数~0.05 9眼(10.97%)。0.06~0.219眼(23.17%),0.3~0.5 36眼(43.90%),0.5以上11眼(13.41%)。眼压:<10 mmHg 7眼(8.54%),10~21 mmHg 70眼(85.37%),22~30mmHg 5眼(6.09%),平均(14.52±3.21)mmHg。并发症:术后前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法,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最为重要,在高眼压持续时间长或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的疗效差,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瞳孔散大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6例(5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并瞳孔散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施行四联术即青光眼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瞳孔成形术.对照组26例(26眼),施行三联术即膏光眼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结果:随访6-36个月,(1)矫正视力:术后第7天,视力≥0.5者,观察组22眼(73.33%),对照组15眼(57.69%);6-36个月随访视力≥0.5者观察组28眼(93.33%),对照组16眼(61.53%).(2)眼压控制:观察组为(12.28±3.37)mmHg.对照组为(19.89±3.56)mmHg,两组病例比较,眼压控制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眼压控制在15 mmHg以内,对于中、晚期青光眼具有重要意义.(3)眼部症状:随访期间观察组无明显不适,对照组26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光、眩光、视物模糊或单眼复视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伴瞳孔散大的患者施行四联手术视力恢复满意,眼压控制良好且无畏光、眩光、视物模糊等并发症,其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2例,联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改变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8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显著低于术前眼内压;术后6个月视力>0.3例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前房炎症均较低,经局部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取得较好疗效,费用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16只眼)闭角性青光眼,均行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在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发生浅前房Ⅱa级1例(1只眼);术后无明显滤过泡形成者3例(3只眼),经拆除可调节缝线后均形成Ⅰ—Ⅱ型的滤过泡。眼压均控制在8~15 mmHg(1.06~2.00 kPa)。随访2~22个月,患者远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控制稳定,均未见包裹性滤过泡及滤过泡消失现象。结论可调节缝线应用于抗青光眼术中,操作简单,可降低并发症,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经上方巩膜瓣下非穿透小梁切除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状态及并发症。随机选用同时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患者29例(29眼)做对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满意,手术后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术后视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翳状胬肉手术时机。【方法】对25只眼进行翳状胬肉手术前、术后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结果】25眼中21眼视力提高;术后角膜平均最平径屈光度(Kf)明显变大,平均最陡径屈光度(Ks)未见明显变化,平均散光度明显减小;术前、术后计算得的人工晶体度数有差异。【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翳状胬肉患者,在翳状胬肉已影响角膜曲率的情况下,应该在白内障术前先行翳状胬肉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海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47-1849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42例(42眼)NVG患者.其中A组25眼.行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治疗;B组17眼,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术后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个月、6个月、18个月A组、B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NVG患者采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较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失为治疗NVG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9例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A组)、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组(B组)、胆囊息肉组(C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壁蜂窝织炎,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而愈.术后随访52~63个月,A组内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分别复发1例(3.33%)、18例(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复发19例(17.92%),B组结石复发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息肉复发1例(6.25%),C组息肉复发1例(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安全、微创、有效;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不推荐行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在老年(61~9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32例共42个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lalarialogue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个椎体经重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6.8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1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随访12~2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6±0.7)分,术后d。平均为(3.5±0.4)分,d,平均(2.8±0.5)分,术后1个月平均(2.4±0.5)分。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ky骨扩张器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01-903
【目的】总结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道结石的体会。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54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0~240rain,均留置T形管胆道引流。患者术后d,均下床活动和饮水。术后d:进流质饮食。术后7例30d经T形管胆道造影拔除T形管,47例术后45~60d行胆道镜检查治疗后拔除T形管。【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腹腔脏器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风心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刘峰  龙建平  熊卫民  黄标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59-2260,226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病人的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17例风心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本组14例(82.4%)存活病人术后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术后早期死亡2例(11.8%),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7.1%),1例术后反复右心功能不全。【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加强术中处理,术后加强心肺支持、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起病时间≤72h和〉72h分为早期LC(ELC)和延迟LC(DLC)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89.12±37.59)minvs(77.31±25.65)min,P=0.058],术后住院时间[(4.8±3.13)dvs(4.1±2.23)d,P=0.75],并发症发生率[16.0%(4/25)vs13.43%(9/67),P=0.073]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DLC组比较,ELC组中转开腹率明显降低[8.0%(2/25)vs16.42%(11/67),P〈0.01],总住院时间缩短(4.72dvs8.54d,P〈0.01)。【结论】E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对包裹囊状泡发生的影响。【方法】对64例均为单眼行抗青光眼手术,随机分为甲组(小梁切除术组)和乙组(小梁切除术 MMC组)各3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对两组术后包裹囊状泡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64例青光眼患者中,甲组发生包裹囊状泡8例(25.0%),乙组4例(12.5%)(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能有效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包裹囊状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