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93)和肠外营养组(PN,n=67),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 结论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5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组 ( EN组 ) 2 7例 ;肠外营养组 ( PN组 ) 2 3例。两组自术后第 1d起 ,给予等氮量、等热能的营养支持 ,连续 8d。监测营养过程中体重、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结果表明 :体重、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不明显。两组术后第 8天达正氮平衡 ,CD4 +和 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组间比较 ,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效果均满意。与 PN相比 ,EN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对 32 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研究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优、缺点。现报道发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 32 0例 ,食管癌切除 2 4 4例 ;贲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 6 6例 ;全胃切除 8例。男性 2 33例 ;女性 87例。年龄平均 5 9 5 (4 2~ 76 )岁。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肠内营养 (EN)组 182例 ;肠外营养 (PN)组138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 ,术前体重及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1·2 营养方法 EN组手术中经吻合口把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 ,深度需超过十二指肠降段。PN组手术当天行锁骨…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8-220,22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80)和肠外营养组(PN,n=78),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血浆蛋白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达正氮平衡,CD;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具有更符合生理需求、更安全、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3~14天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营养指标、肝功能的变化。结果52例瘘口愈合,2例继发纵隔感染死亡。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相似,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转铁蛋白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增加(P〈0.05)。肠外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较瘘发生第1天和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无波动。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吻合口瘘治疗基础,能够提高机体蛋白合成,保护肝脏功能,同时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继发于肝硬化,肝功能较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手术创伤对病人造成明显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影响,对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十分必要[2-3].根据营养液给予的方式不同,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我们通过对60例肝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EN和PN支持,比较病人的营养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肝癌病人术后早期EN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86例食管癌病人按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EEN组94例,术后行EEN;肠外营养(PN)组92例,术后给予T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病人术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尿素氮(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PN组短(P<0.05)。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和胸腔引流液量,亦较PN组明显减少(P<0.05)。EEN组病人术后ALB、PA、TP水平高于PN组(P<0.05),而UN、Cr和白细胞总数均低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安全、有效、可行,较PN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效果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32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剖腹组行剖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16例.所有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同样肠内营养,并逐量增加,共6 d,前4 d同时给予肠外营养.观察肝肾功能、血脂、前清蛋白(PA)、肠功能恢复时间、消化道症状和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较剖腹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02).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丙转氨酶经营养支持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腹组肌酐、尿素氮术前和营养支持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剖腹组清蛋白营养支持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两组营养支持后清蛋白和总蛋白剖腹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04,P=0.031).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EEN支持,有利于营养状况恢复,是安全、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在EEN治疗下腹腔镜组在营养状况和肠功能恢复上较剖腹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后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TPN)组5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病人的体重、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EEN组病人的体重下降明显少于TPN组(P0.05),血清PA水平高于TPN组(P0.05),TBIL、GGT指标低于T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PN组(P0.05),术后营养相关费用和术后非营养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TPN组(P0.05)。结论: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和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ICU危重症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5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所升高,且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升高更明显[血红蛋白:(120.47±22.46) g/L比(114.83±23.86) g/L,总蛋白:(78.21±8.42) g/L比(70.48±8.21) g/L,白蛋白:(38.21±5.03) g/L比(33.87±5.62) g/L,前清蛋白:(245.57±44.61) mg/L比(182.24±42.7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恶心、感染、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14.04%(8/57)比26.32% (15/57),12.28%(7/57)比17.54%(10/57),3.51%(2/57)比8.77%(5/57),1.75%(1/57)比5.26% (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都有提升作用,且肠内营养效果更加明显,可更好地提高预后,可能成为危重症患者更佳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三种营养途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1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外营养组(30例)及肠内外营养组(24例),根据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禁食时间[分别为(7.2±9.8)、(7.1±9.3)、(7.4±9.6)d]外,热量摄入、体重变化、体重、不耐受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肠内外营养组除了C反应蛋白[分别为(7.0±2.4)、(6.4±1.8)、(6.2±1.3) mg/L]外,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其他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劣为肠内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肠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病理证实为胃肠肿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PN支持,能量力105KJ·kg-1·d-1,氮入量0.2g·kg-1·d-1。EN组术后第一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量由500ml/d递增至1500ml/d,速度由20ml/h递增至60ml/h。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抽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2浓度。结果术后经一段时期的EN和PN支持后T细胞亚群恢复到术前水平,NK细胞明显增高(P<0.05)。EN组IL-2明显增高(P<0.05),与PN组术后IL-2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胃肠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30例手术治疗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PN)组,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显著.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