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正孕育是人类社会繁衍的基础,也是中医妇产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对于孕育也是如此。如《灵枢.邪客》[1]记载":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此外,内在环境的改变也  相似文献   

2.
仝光照  高旸 《光明中医》2009,24(7):1239-1240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中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与人是辨证统一的、密不可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这就是相应,有天之变,就有人之应,即是生理的适应性;故日:"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中医理论中,人体与天地相应,最有意义的就是与年周期、日周期相应.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正>1开展藏象研究时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四时法则作为中国古人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医药》2015,(4):1-8
<正>人之本土性,指人之生命整体的本质属性在五行中属土,或曰人体生命的气化活动整体的本质属性与天地五行中的土行属性相一致。五行者,天地间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运行属性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五运即五行也。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即是说,生命整体本质属土的人体与天地万物一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通报》2010,(2):42-42
<正>沿着历史的长河,追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体会中医药的灿烂文化,一部浩繁的医药史,使人诸多感叹。《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日月者,大自然也。大自然乃神奇的造物主,赋予人类优厚的物质资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通报》2012,(3):43-43
<正>沿着历史的长河,追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体会中医药的灿烂文化,一部浩繁的医药史,使人诸多感叹。《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日月者,大自然也。大自然乃神奇的造物主,赋予人类优厚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指出,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故人之生老病死,莫不与天地之气有关,《中藏经·人法于天地论第一》云:"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在疾病的发病病机中,十分重视环境和遗传的因素,重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个尚"和"的民族。儒家思想无疑是"和"这一民族气质在文化方面诠释的经典。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谓"和",就是协调、和谐、平衡、融洽之意。"和"在天地万物运化之中,人体也需在诸多方面以"和"而延年益寿。首先是人与自然之和。古人早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之气生",其中所讲的就是人类应积极适应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适者生存"的说法,则是对  相似文献   

9.
针灸学出现临床衰退的现象,为此需要重新研究和确立针灸学"人与天地相参"核心理论的定位,以提高针灸学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水平.进一步研究"人与天地相参"的针灸学核心理论,既是全面继承传统针灸学的需要,也是提高现有临床疗效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 “脾旺于四时”是整体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不仅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古代医家视人体为一小天地,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灵枢·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应”,《灵枢·岁露》亦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种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经>"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方法 查阅、复习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结果 <内经>从五方面论述了"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①人是应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而产生;②天地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与天地自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存;③人体的生理结构、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与天地自然相适应:④人体的病理变化与天地自然有直接关系;⑤"天人相应"是"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重要学术思想.结论 <内经>把"天人相应"思想运用于医学,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方面,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且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天地自然按照春夏秋冬节律变动,人作为"天地人"整体系统中的人,亦受此节律影响。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即人的生命节律应遵循着与天地自然的节律变动,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那么,2015年夏季的天地自然情况——即中医所说运气情况如何呢?我们应该怎样来顺应这个节律来养生呢?首先分析2015年夏季的运气特点:2015年是乙未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  相似文献   

13.
<正>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中医学认为,天体运行、四时节气、昼夜晨昏以及地理环境等各种自然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1],这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点。古今先贤根据这种天文、地理、人事统一的"人天观",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来阐释人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养生摄道和用药法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辨证施治"为主要特点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中医在养生方面讲究"三分调,七分养",也是顺应中医理论中的自然规律,认  相似文献   

15.
二、人身合气于天《内经》十分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概念。“相参”即“相合”。《素问·咳论》、《灵枢·经水》、《灵枢·岁露》等篇都提到这一概念,而这一思想是贯穿《内经》全书的。通观《内经》的论述,人与天的统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有共同的规律;人体生理与生态环境及自然界的变化过程有相应关系。杨上善在《太素》中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但他对“人与天地相参”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内经》原意有不同。他说:“人之身也,与天地形象相参;身盛衰也,与日月相应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自然阴阳二气的五行变化孕育了世间万物,丛生了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黄帝内经》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参同直指》写狲“人秉天地阴阳五行而生身”。因此,人和世间万物的生命节律变化都受天地阴阳五行之气的影响和制约,人和万物必须保持和天地自然变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以五气,地食以五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番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医从来都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产物.内径云: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一贯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来看待人的.人,就是天地气化的一个缩影,一个动态的全息元,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剪影;查天地可以验证于人,查人可以观天地,天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动的观点贯穿于中医的全过程,中医的思维是自然社会心理生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与传统医学——易经与临床模式浅说人体科学与八卦(之一) 人们认为,易经是关于天地人的探索。太极八卦则是天地人的模式。所谓“画八卦,效天图”(《周易参同契》),古往今来的大家特别是医家正是依此去探索天地人,特别是探索人。例如,《黄帝内经》便认为人为天地之子,人与天地相统一——人天合一。人在天地中,又自为天地。《易·说卦传》说:“乾为首,地为腹”,也是这含义。人体寓乾坤,自为小天地。石寿棠说的“一为清阳,一为浊阴,人身所以为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