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人12例,术前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CT表现平扫上为等、低密度混合的软组织肿块影,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n=9)或模糊(n=3);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坏死区不强化。MRI表现边界模糊,信号混杂。T1WI序列上多与肌肉等信号(n=11),内示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抑脂序列上以略高信号为主,边界清楚(n=2)或模糊(n=10),内示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浸润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MPNS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并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PNST患者的CT、MRI表现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位于下肢或臀部7例,上肢或肩部4例,腹膜后4例,头颈部3例,胸部3例,左心房、升结肠及睾丸各1例; 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1型。14例呈囊实性,9例呈实性,1例呈囊性。18例行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实性区域平均CT值为(38.3±4.9) HU,3例伴骨质破坏。7例行CT增强:实性区域呈中度或明显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区域未见明显强化,5例延迟期呈网格状、岛屿状强化。17例行MRI平扫:T1WI图像15例呈等、稍低信号,2例呈混杂高信号; T2WI图像10例呈较均匀等高信号,7例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4例见“束征”,2例见“神经出入征”。11例行MRI增强:增强早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并呈持续高信号,7例呈网格状、岛屿状改变。结论 MPNST密度及信号多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坐骨直肠窝MPNST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为囊实性袋状肿物,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MRI平扫时T1WI呈等信号、T2WI呈靶状高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局部点片状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颗粒状、片絮状,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为平台型。结论 MPNST是坐骨直肠窝的罕见肿瘤,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特殊征象(不典型“靶征”、“神经出入征”)及动态强化方式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 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CT和MRI表现,提高术前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MPNST的CT(n=10)和/或MRI(n=11)表现。结果 MPNST表现为类圆形(n=2)或不规则分叶状(n=10)肿块。3例未见明显骨质破坏,9例有邻近椎骨侵犯,主要侵犯神经孔相邻的椎弓根、椎板及相邻局部椎体,骨质破坏以溶骨性骨质破坏(n=8)为主,少数(n=1)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与不规则瘤骨同时存在。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n=4),等、低混杂密度(n=4)或等、高混杂密度(n=2)。MR T2WI和T1WI上均呈以长T2、长T1为主的混杂信号,内部可见片状T2WI高信号(n=8)或点、条状低信号(n=2)或簇状血管影(n=1)。增强扫描肿块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不强化坏死区。10例可见神经孔增宽;9例可见肿块与脊神经相连。结论 CT或MRI像上出现神经孔扩大、周围明显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部有无强化坏死区的脊柱占位性病变,特别是肿块与脊神经相连时应考虑脊柱MPNST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管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MPNST的CT和MRI征象.8例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病变发生于颈椎层面1例,腰椎层面5例,腰-骶椎层面2例.CT表现:8例均表现为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含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肿瘤跨2个以上椎体层面且与脊髓分界不清;8例椎管周围骨质皆有不同程度浸润性破坏,其中6例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骨质破坏较为明显,局部亦可见骨质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缘呈浅分叶状,骨质破坏以压迫吸收为主,但可见局部浸润,破坏区边缘较规整;8例均合并椎间孔扩大.MRI表现:6例平扫均表现为椎管内T1WI等、低信号和T2WI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内部见不均匀分布的斑片样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变破坏椎管向周围肌肉、脂肪间隙浸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不规则或浅分叶状肿块跨越两个椎体以上、包绕脊神经并椎间孔扩大、浸润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肌肉脂肪浸润、CT密度及MRI信号不均匀,以及明显不均匀强化是椎管内MPNST较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肝脏2例,胰腺2例,胃12例和十二指肠2例)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大小以及在CT和MRI上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肿瘤中,类圆形16例,分叶状2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在T1WI上为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早期,所有肿瘤均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增强晚期,肿瘤呈渐进性强化,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11例肿瘤内部可见到小结节状异常强化灶。14例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均未出现明显囊变,仅1例出现点状钙化。4例非胃肠道神经鞘瘤中,3例发生囊变;3例发生钙化。18例肿瘤均未见明显出血。结论:消化系统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特征,胃肠道型和非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掌握其影像学征象可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患者男,67岁,以头昏、头痛、呕吐10余天入院。CT检查示鞍区肿块影,边缘光滑,呈均匀等密度,明显均匀强化。鞍区MRI示病灶呈倒置“雪人征”,T 1WI呈等信号,T 2WI呈稍高信号,T 2WI信号不均,增强呈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骨盆软组织来源10例,骨性骨盆来源7例。骨盆软组织来源者多位于臀部肌肉或肌间隙(7/10),骨性骨盆来源者多位于双侧髂骨或累及髂骨(5/7)。5例显示钙化,其中软骨肉瘤2例,表现为多发环状及条状钙化,另外3例为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及血管肉瘤,为散在少量点状钙化;11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囊实性,12例为实性。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27例中,16例T,WI和T2WI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1、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0.001)。结论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砌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疾病的影像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1例仅接受CT检查,6例仅接受MRI检查,2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 本组9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大多数类圆形、椭圆形.胰头颈部2例,胰体尾部7例.直...  相似文献   

14.
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淋巴管瘤,其中行CT检查22例,MRI检查8例,3例经CT增强扫描,2例行MRI增强。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淋巴管瘤19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薄壁肿块,密度均匀;海绵状淋巴管瘤5例,表现为蜂窝状结构,边缘不规则;血管淋巴管瘤3例.可有不均匀强化及“液-液”平面表现。单纯淋巴管瘤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过去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静脉尿路造影、US、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与MRI准确地检出了所有12例肿瘤,对其向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和腹腔淋巴结肿大也作了正确的判断。静脉尿路造影仅显示3例输尿管狭窄或梗阻,6例患侧尿路未见显影或显影不佳。尽管US检出了所有12例肿瘤所致的尿路积水,但仅2例诊断为输尿管肿瘤,4例提示输尿管狭窄。结论: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恶性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尿路造影和US对肿瘤所致的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通常不能直接显示肿瘤及其向周围组织的浸润。  相似文献   

16.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实质表浅部位,单发,多位于颞叶;15例病变以囊性为主,其中10例为大囊小结节,5例大囊大结节;6例病变以实性为主.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瘤细胞间见大量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出血、钙化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所有病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有癫痫发作. 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表浅且单发,多呈囊性改变并伴有壁结节,结合应用影像诊断新技术(DWI、MRS及PET/CT)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四肢淋巴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囊性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分叶状囊性肿物;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网格样改变,可见多发扩张淋巴管;血管淋巴管瘤4例,表现为多房囊腔,周围可见增粗迂曲血管,淋巴管囊内出血可见液-液平面。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MRI较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东华  孙明   《放射学实践》2011,26(5):530-533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局限型9例,弥漫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9例行MR平扫,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X线片仅显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和骨质侵蚀、破坏。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片清晰,还有1例显示软组织钙化和液化,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轻到中度强化。MRI T1WI上7例呈较均匀等信号,2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3例呈不均匀等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大多数腱鞘巨细胞瘤可明确诊断;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 are soft tissue sarcomas that typically arise from a neurofibroma.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represent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opulation diagnosed with these tumors. This autosomal-dominant genetic disorder is distinguished by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neurofibromin 1 gene, which ultimately promotes atypical cellular proliferation. These biologically aggressive tumors are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as they are resistant to available therapies and have high rates of recurrence, progression, and mort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45-year-old male with a history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who was diagnosed with a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We focus on optimiz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logical imaging modalities, including cinematic rendering.  相似文献   

20.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学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长骨病灶分布主要在骨性关节面下方,以偏向性膨胀性骨破坏为主,周围硬化不明显,中央无钙化;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效应;其中2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者见液-液平面。7例脊柱和不典型部位病灶以膨胀性骨破坏为特点,周围硬化不明显,脊柱病灶同时见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中心无钙化;其中1例脊柱病灶同时累及相邻三个椎体。骶椎病灶分布位置偏高,在骶椎1~2水平。结论: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有典型的X线表现,不难作出正确的诊断;CT和MILI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