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患流感常有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发热38℃以下不宜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使患儿大量出汗,体液丢失.体温过高,大于39℃,最好用物理降温法.如39~42℃的温水擦浴或睡冰枕.冬天擦浴时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加重病情,有高热烦躁者予解热镇静药.  相似文献   

2.
1病例患儿男,5岁。因“发热1周余伴斜颈4天”于2004年7月24日入院。1周余前患儿无明显诱因而发热,体温持续在37~38℃之间,在市五院诊断为上感,给“阿奇霉素、小儿清热宁”口服1天,疗效欠佳,体温升至39℃以上,无呕吐、抽搐、咳嗽、流涕,遂到市儿童医院就诊,给“舒巴酮针、炎琥宁针”静点2天,仍发热,体温38.5℃以上。4天前发现斜颈,颈部CT显示“环枢关节脱位”,遂入住市骨科医院治疗4天,给“头孢哌酮/舒巴坦针等”静点,颈部牵引治疗,体温仍未得以控制,遂转入我院儿科病房诊治。入院当日(7月24日),精神反应欠佳,纳差,T:38.9℃,P:102次/分,R:…  相似文献   

3.
患男 ,2 2 /1 2岁。以发热 50 d,头痛 40 d,大小便失禁 2 d入院。 50 d前 ,患儿发热 ,体温波动于38.5~ 40℃之间 ,伴寒战 ,无咳嗽、流涕及抽搐。私人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1 0 d(用药不详 ) ,疗效不佳 ,体温仍持续 39~ 40℃ ,诉头痛 ,烦躁不安 ,常以手击前额。县医院查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按“化脓性脑膜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 2 0余天 ,仍发热、头痛及呕吐。改用苯唑青霉素、罗氏芬治疗 2 0 d,复查脑脊液 :外观淡黄 ,混浊。 2 d前出现大小便失禁 ,右下肢活动障碍 ,来我院就诊。查体 :神志清楚 ,精神萎靡 ,皮肤无感染灶 ,…  相似文献   

4.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偶有结膜充血、头痛、腹痛等表现[1],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月门诊应用艾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观察其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到2007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例,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吴瑞萍等制定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男60例,女58例,年龄1-3岁,病程2~3 d,体温38~3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未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继发感染。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艾畅组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  相似文献   

5.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43岁.间断发热2年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2年6月元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伴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发热时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抗生素、抗痨、地塞米松或环磷酰胺治疗无明显效果,体温高峰下降至37.0~38.0℃,每2~3 d发热一次,热型无明显规律,服用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食欲可,无明显盗汗,体重下降约8 kg,2003年6月开始伴有双侧大腿、右上肢结节,结节病理回报为"Weber-Christian病".  相似文献   

6.
小儿流感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儿患流感常有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患儿发热38℃以下不宜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使患儿大量出汗,体液丢失。体温过高,最好用物理降温法,如达39~42℃时可行温水擦浴(颈部、四肢、腋下、腹股沟、背部等血管丰富的地方)或睡冰枕。冬天擦浴时应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加重病情。 鼓励患儿进半流质饮食,有发热,鼻塞,呼吸增快,食欲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但效果不佳,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菌素”及“地塞米松”静脉输液(具体剂量不详) 6 d,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40℃,未再诊治。1个月余前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予莫西沙星口服2 d(具体剂量不详),患者体温波动于38.5~40℃。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2岁6个月,"发热3d,跌落后坐、立、走不稳2h"入院.患儿3d前发热,体温39℃,无流涕及咳嗽,在家口服蒲地蓝及退热药,热渐退.2h前从凳子上跌落,爬起后站立、走路不稳,醉酒样,自己坐位吃饭时向后倾倒,急到外科就诊,检查无外伤,头CT无异常,收入儿科.病后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头痛及呕吐.查体:T 36.4℃、P 120次/分、R 22次/分、BP 100/70mmHg(1mmHg=0.133kPa).烦躁哭闹剧烈,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咽充血,颈软,心肺腹部无异常,四肢活动良好,关节无红肿,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克氏症、布氏征阴性,双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我院自制小儿中药散剂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发热,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其典型病例介绍于下,以供参考。一、外感风热王×,男,1岁,1987年9月30日上午初诊。其母代诉:发热三天。患儿于三天前突然发热,体温达39℃,伴咳嗽、流涕,在家服小儿退热片、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药体温有所下降,但停药后仍继续发烧,现证见:发热、流涕、咳嗽、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指纹紫。查体:T:39℃,P:120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患儿 ,女 ,2岁。因发热伴流涕 5d就诊 ,以肝、脾肿大、发热待查入院。 5d前受凉后出现流清涕 ,伴发热 ,为持续性高热 ,体温 39~ 4 0℃ ,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 37~ 38℃。查体发现肝、脾肿大收入院。患儿近期无明显消瘦 ,无畏寒、盗汗 ,无咳嗽、吐泻 ,无皮疹、心悸及烦躁不安 ,胃纳差 ,二便正常。患儿平素体弱 ,查体 :T 38.7℃ ,P 118/min ,R 2 8/min ,BP 82 /6 0mmHg ,神志清 ,反应好 ,营养中等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颌下及颈侧可触及数个约 0 .5cm× 1cm~ 1cm× 2cm淋巴结 ,质中可活动。咽充血明显 …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性,2岁.因面黄3个月,发热2周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苍黄,口唇颜色变淡,渐加重,家长未予重视及治疗.2周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热前伴寒战,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感染治疗,无效.退热药应用有效,但不久体温又升至39℃以上,无咳嗽及吐泻,精神及食欲可.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患儿,男,8岁,间断发热7d,加重1d入院。患儿于7d前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40.5℃,伴寒战、咽痛及轻咳。精神稍萎靡,饮食可,大小便正常。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神志清醒,语言流利,咽部充血,  相似文献   

13.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伴随在其他疾病之中.笔者在1997-1999年用醒脑静针治疗小儿高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儿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1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致发热10例,肺炎所致发热15例,其他疾病引起2例;发热伴神昏谵语者12例,有高热惊风者15例,伴昏迷者2例.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8岁,不规则发热1月余。伴腹痛、腹泻,B超检查发现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于1988年9月9日以肝脓肿收入院,住院3.5月,周期性发热持续2.5月。发热每次持续5~10d,平均1周。体温最高达41.3℃,平均39~40℃。持续发热1周后体温突然下降35℃以下,大汗淋漓,维持1~2d后体温恢复38.5℃左右,约10d后又重复第2周期,这样周而复始5次,同时伴有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5.
发热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当体温大于或等于 39℃ ,称之为高热。在高热情况下 ,临床上大多数患儿经药物治疗 ,短期内退热。但西药退热有一定的副作用 ,且部分患儿常常退而复升 ,延长病程。我院开展穴位放血治疗小儿高热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6个月~1 4岁 ,平均 5岁。病程半天~ 7天 ,平均 4天。体温 39℃~ 40 .2℃ ,平均 39.2℃。其中急性支气管炎 6例 ,急性扁桃体炎 1 3例 ,肺炎 2例 ,急性肠炎 5例 ,细菌性痢疾 5例 ,伤暑 1 0例 ,不明原因 2例。2 治疗方法2 .1 治 则 疏风驱邪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急诊科(ED)就诊的发热患儿近期使用退热药的频率并证明其在ED测定的体温较低,有关这一假设是否成立。方法:选择就诊于儿科.ED年龄<1 岁的婴儿。入选对象均有到达ED之前的发热史或ED 实测体温≥38℃。研究人员收集近期使用退热药的详细资料。按就诊前6 h是否服用退热药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计算就诊前最高体温(Tmax)、ED测定的体温、上述两项之间的温差和诊断性检查率。结果:474例婴儿进入研究。退热药治疗的婴儿(n:187)Tmax和ED实测体温均显著高于未治疗婴儿(287)(P<0.001)。两组婴儿的温差无差异(P=41),除非受试者在就诊前1-5 h服用过治疗剂量的退热药(P=0.02)。结论:尽管在ED就诊的发热婴儿大多都近期使用了退热药,但仅有一小部分在就诊前1-5 h内服用了治疗剂量的退热药。研究ED就诊的发热婴儿发现,近期服用退热药与Tmax和急诊室实测体温较高有关。而就诊前1-5 h服用治疗剂量退热药儿童比未服药儿童的降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之一。小儿肺炎恢复期正气虚弱,有些患儿虽然临床症状如发热、咯痰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但咳嗽及肺部痰鸣音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患儿恢复。导师魏小维教授对小儿肺炎恢复期用经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兹举例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例1.吴某,女,7岁。2011年11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2周余。现病史:2周前患儿发热,体温38.5℃左右,咳嗽,喉中痰鸣,家长自行与患儿口服退热药止咳糖浆症状未有好转,就诊于外院诊为"肺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 d后患儿热退,咳嗽较前减轻,继续静脉输液治疗7 d后患儿仍咳嗽,遂就诊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2岁,因发热2周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史。2周前受凉后始有下午及夜间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发热前有畏寒,自服退热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热退后全身大汗。外院拟诊“上呼吸道感染”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0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0/8.0千帕。  相似文献   

19.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3岁。间断发热2年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0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伴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发热时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抗生素、抗痨、地塞米松或环磷酰胺治疗无明显效果,体温高峰下降至37.0~38.0℃,每2~3 d发热一次,热型无明显规律,服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6岁,因发热5 d,咳嗽、腹痛、呕吐半天于2009年1月4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予病毒唑及环丙沙星治疗,仍发热,并出现咳嗽和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尿频、尿痛.1月5日入院.患者于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最高体温为40.1℃,退热药可短暂热退,但很快复升,一直波动于3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