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常规监测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于早产儿出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1~2ml,测定患儿皮质醇水平。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窒息、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等因素对早产儿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于同期出生的154例足月产新生儿皮质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4h内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4d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外周血血清皮质醇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早产儿外周血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后皮质醇峰值延后,但是对消化道出血、机械通气具有应激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7月某院发生BPD的早产儿74例作为BPD组,并选取同期未发生BPD的早产儿74例作为非BPD组。采用某院自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有无宫内感染、母体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宫内感染、有无机械通气、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和胎龄、出生体重、5min新生儿评分、母体25-OHD水平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宫内感染、机械通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妊娠期糖尿病、5min新生儿评分低、母体25-OHD水平低是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和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宫内感染、机械通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妊娠期糖尿病、5min新生儿评分低、母体25-OHD水平低有关,临床应据此进行补充维生素D等针对性干预,以降低BPD发生风险,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患儿出生72 h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负荷剂量均为20 mg/kg,维持剂量分别为10 mg/kg和5 mg/kg,至纠正胎龄34周时停用。治疗28 d后,比较3组辅助通气时间、BPD发生情况,纠正胎龄40周时,比较3组肺功能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辅助通气时间为(127.03±69.99)h,低剂量组为(183.86±78.35)h,对照组为(183.53±108.59)h,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2,P=0.018),组间两两比较,高剂量组辅助通气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t=2.963、2.395,P=0.004、0.020),低剂量组与对照组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P=0.989)。3组BPD总发生率及中重度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胎龄≤34周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出生后立即给予氨茶碱3 mg/kg加入10%GS 15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组32例出生后即在给予氨茶碱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1 mg/(kg·次)静脉推注,3次/d,72 h或120 h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次数(2.8±0.9)较对照组(3.8±1.2)减少(t=3.38,P<0.01),持续时间(28.7±4.17)s较对照组(34.7±5.2)s缩短(t=3.4,P<0.01).结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建议对≤34周早产儿出生后常规应用纳络酮,可降低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近几年湛江市中心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及防治现状,为本地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37周,进行了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判定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防治情况,并观察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早产儿502例中,发生ROP病变32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为6.37%;发病率在出生胎龄≤28周组、29 ~ 32周组、33 ~ 34周组、>3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P<0.005);发病率在出生体重≤1000 g组、1000 ~ 1500 g组、1501 ~ 2000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P<0.05);氧疗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4.32,P<0.05),机械通气组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20.18,P<0.005).结论 ROP发病的重要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低出生胎龄、氧疗、机械通气;可通过规范早产儿ROP筛查及诊治能够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早产儿生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ROP发生分组,有ROP的30例设为ROP组,无ROP的选30例设为早产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分别在生后1周及纠正胎龄32周、34周、36周、40周时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GF-1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足月对照组.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前血清IGF-1水平均随周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ROP组在生后1周及纠正胎龄32、34、36周时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早产对照组(P<0.05).ROP组及早产对照组在生后第1周时IGF-1浓度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在纠正胎龄40周时三组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低IGF-1水平可能导致早产儿ROP的发生,于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中IGF-1浓度或许能有效防治RO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不同相对体质量早产儿早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探讨早产儿早期蛋白生化指标对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宫内营养状况以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同期住院的新生儿189例,分为≤28周组16例、28~32周组53例、32~37周组72例、足月儿组48例。于出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2mL,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结果四个胎龄组间,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2周、32~37周及足月儿组三组中相对体质量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组中不同相对体质量间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内不同相对体质量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前白蛋白是目前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监测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妈咪爱早期干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中件  奚旭阳 《海峡药学》2012,24(1):181-182
目的 探讨妈咪爱早期干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出生后24h内入院的早产儿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纠酸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口服,连用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黄疸持续时间及排胎粪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儿均于生后24h内开始排胎粪,观察组72h内第一次排黄色粪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4,P<0.05).结论 妈咪爱可减少早产儿胆红素异常升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早期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朱克然  王琍琍  王杨  周登余  罗智花  张敏 《安徽医药》2018,22(12):2444-2446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预防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6例,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均为需要机械通气及PS替代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分别为对照组:机械通气+PS治疗;观察组:机械通气+PS+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观察用药前后撤机拔管时间、高流量氧气吸入时间、停氧时间、在院时间。并观察各组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脑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在纠正胎龄为6个月,进行远期随访: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呼吸道感染、生长落后。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撤机拔管时间、高流量氧气使用持续时间、总吸氧时间值明显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BPD的发生率观察组为0,低于对照组的5/28(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从而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VA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发生VAP的早产儿(61例)归为VAP组,未发生VAP的早产儿(28例)归为对照组。分析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感染情况等因素对发生VAP的影响。结果 2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细菌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多次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细菌感染等是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血清肌钙蛋白(cTn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肌损伤程度。方法对58例窒息早产儿及30例无合并症早产儿脐血、生后24h、48h、72h及7d的血清cTnI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随5个时间点逐渐增高,48h、72h和脐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7d和脐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窒息组血清cTnⅠ生后24h最高,与其他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cTnⅠ水平在脐血、生后24h、48h及72h几个时间点上,轻度组和对照组、重度组和对照组、重度组和轻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③7d cTnⅠ水平,轻度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P<0.01)。结论无合并症早产儿cTnI水平随日龄增加而增高;窒息早产儿cTnⅠ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心肌恢复与窒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NEC的325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与早产儿,分别从发病日龄、临床表现、主要合并症等方面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多表现为便血、呕吐(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适于胎龄儿低钠血症的早期预防。方法:对151例早产适于胎龄儿(PAGA)血清Na+进行动态检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51例,B组54例,C组46例。A、B组分别于生后24、48h开始静脉泵注Na+2~3mmol/kg,C组生后72h内不补Na+。生后即时及生后满72h,查血清Na+。结果:生后即时血清Na+均在130~150mmol/L。72h后,血清Na+〈130mmol/L者,A组4例,B组19例,C组27例,低钠血症发生率,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一例血清Na+〉150mmol/L。结论:早期预防,可降低早产适于胎龄儿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且无导致高钠血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15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出生后72 h为界将败血症患儿分为EOS组和LOS组,统计分析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EOS组与LOS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568例早产儿中有241例(15.37%)发生败血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宫内感染、侵入性操作等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LOS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EOS组(P<0.05);EOS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阳性率均高于LOS组患儿(P<0.05);2组病原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EOS组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LOS组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EOS组死亡率为8.60%,高于LOS组3.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4,P=0.081)。结论早产儿败血症需注意对胎膜早破、侵入性操作等高危因素的观察,在血培养同时根据EOS与LOS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差异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2008年1月-2011年8月诊治的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患儿,随机分为珂立苏治疗组和固尔苏治疗组各60例,气管插管分别给予珂立苏和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珂立苏和固尔苏均对早产儿RDS有肯定的治疗效果,表现在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和胸部X线片RDS分级(P<0.05);固尔苏的治疗效果优于珂立苏,特别是机械通气和用氧时间较少(P<0.05);两组间早产儿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珂立苏和固尔苏对早产儿RDS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固尔苏有疗效优势但珂立苏相对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入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另对照组35例采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探讨实施不同预防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学氧分压(PaO2)上比显著对照组高(t=5.234,P<0.05),在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相比对照组显著低(t=5.246,P<0.05),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2.86%)比对照组(17.14%)低(χ^2=3.968,P<0.05)。结论:将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时,能显著提升肺功能,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危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采用早期微量喂养(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的方法,观察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完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34例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患者体重变化、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NEC,试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危重早产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5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80例,胎龄28~36(32.11±0.85)周。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3 d内开展颅脑超声检查。依据早产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颅内出血组及非颅内出血组,收集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窒息、母体胎膜早破、母体妊高症、母体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电解质紊乱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后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获取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158例早产儿经颅脑超声检查出15例颅内出血患儿,发生率为9.49%(15/158);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窒息、母体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宫内窒息、母体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 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宫内窒息、母体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颅内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期间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 在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HHFNC组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nCPAP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有效率、尿量、血压的改变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氧合均明显改善;HHFNC组在治疗6 h、12 h、24 h、48 h 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Ffactor=14.253,P<0.01),且鼻黏膜的损伤、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nCPAP组低(P<0.05);HHFNC组治疗后尿量增加(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气漏、低血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及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脂肪乳剂对危重早产儿脂质过氧化及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除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外,出生48 h后分别给予含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E组,添加α-维生素E的20%Lipofundin)和长链脂肪乳剂(LCT组,20%Intralipid),连续7 d。另选出生时无窒息、无感染及不需氧疗的早产儿15例作对照组。在试验前和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浆中MDA、α-tocopherol、维生素C及无机硒浓度。结果:MCT/LCT-E组、LCT组患儿治疗前血浆中α-tocopherol、维生素C及无机硒浓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中MDA浓度高于对照组。应用脂肪乳剂治疗1周后,LCT组患儿的血浆MDA浓度明显高于MCT/LCT-E组,而LCT组患儿的血浆α-tocopherol及无机硒浓度明显低于MCT/LCT-E组。结论:添加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可降低脂肪乳剂输注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有效地维持或改善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患儿的抗氧化状态。对于患有围生期窒息等疾病的危重早产儿,应用添加α-维生素E的中/长链脂肪乳剂显著优于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