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8例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94例,房间隔缺损(ASD)123例,室间隔缺损(VSD)14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PDA ASD)3例。均在X线指引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按Amplatzer方法经导管置入封堵器。结果全组成功率95.4%,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达到完全封堵治疗目的;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及安全性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ASD、VSD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经股动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肌酐水平。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为96.7%(29/30),B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A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为(50.45±10.46)min,短于A组的(68.79±12.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6±3.46)d,短于A组的(8.78±5.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肌酐水平为(32.15±13.56)μmol/L,B组肌酐水平为(32.65±13.59)μ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VSD、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保留了传统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且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每年有15~20万的新生儿患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藏地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方法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临床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并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完全封堵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西藏地区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9个月,体重10kg。发现心脏杂音1年。患儿平素易患呼吸道感染,反复肺炎,心衰,多次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呼吸25次/分,心率110次/分,律整,左侧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P_2亢进,震颤(±),腹软,肝脾不大,四肢活动自如。胸片示:肺血增多,全心大,心胸比为0.64,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右室肥大。心脏超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高压(PH)重,VSD双向分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入院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VSD+ASD+PDA+PH(重)。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在体外循环下行VSD、ASD修补术,前平行循环时心包内PDA结扎术。术中见PA∶AO≈1∶2,全心扩大呈球形,修补VSD,VS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共6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伴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伴PDA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为:先行PDA封堵,再行ASD或VSD封堵。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电图检查,以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6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均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较单纯型复杂,但如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卓丰  张政  张盛 《江西医药》2021,56(3):281-283,30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采用经胸封堵术后,患儿的QTd、HRV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CHD经胸封堵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房间隔缺损(ASD),观察所有患儿治疗前后QTd、HRV情况,并分析VSD、ASD患儿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是近年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的新方法。由于介入治疗具有不开胸、风险小、住院时间短、不留疤痕、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筛选52例先心病患者,在心脏彩超配合X线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结果 51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6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ASD因术前评估测量有误,封堵失败。1例VSD术后出现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监测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策略。方法27例多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期按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的顺序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或无明显残余分流;24例完成1~12个月随访,有1例死于其他病因,其余无并发症。结论对多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采取合理的策略会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7月-2009年5月共有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VSD)(膜部)8例,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结果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缺损小于3mm,终止介入治疗;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两个小缺损,面积共4mm,后转心胸外科行室缺修补术;余18例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成功率为90%。有一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第五天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地塞米松10mgIV3天后CAVB恢复正常,其他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4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华  陈小华 《中国医药》2014,(5):725-727
目的 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1 823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以上新生儿均在孕期22~ 24周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结果 在1 823例新生儿中,产前超声检出的复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4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肺动脉狭窄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及单心室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室间隔缺损14例(50.0%),其中膜部缺损10例(35.7%),肌部缺损4例(14.2%);房间隔缺损10例(35.7%);不完全心内膜垫缺损1例(3.6%);法洛四联症1例(3.6%);动脉导管未闭2例(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对胎儿及母体均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及新生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现尤其是严重畸形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循环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变化,了解不同类型先心病患儿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进行小儿先心病手术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先心病类型分为5个亚组[房间隔缺损组(n=14)、空间隔缺损组(n=63)、法络四联征组(n=10)、动脉导管未闭组(n=9)和肺动脉狭窄组(n=4)],术前1d,术后1、2、7d应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BNP。结果先心病组术前BN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患儿5组BNP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先心病患儿术前BNP与术后4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先心病类型的患儿之间心功能指标-血循环BNP没有差别,但比健康儿童升高。不同病理类型先心病,术后心功能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准确性。方法对象为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均对左心功能、大动脉及合并畸形进行评估,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5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2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3例,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8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16例(单纯伴室间隔缺损5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5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1例)。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转位准确率为97.8%;合并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1.1%。45例中冠状动脉发育正常41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其中2支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2例,1例因声窗差未能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走形于主动脉后壁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的诊断大动脉转位及心内合并畸形,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了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有其他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处理合并畸形时注意先后顺序。术后重视肺高压的处理。结果:343例手术中有3例死亡,均为肺高压。结论:肺高压和手术时机是与手术死亡率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技术和方法。方法CHD98例。年龄4~36个月,平均(20.2±4.2)个月。体重5.2~19 kg,平均(12.2±2.1)kg。室间隔缺损58例,房间隔缺损9例,法洛四联症12例,法洛三联症4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4例,部分型房室通道5例,右室双出口2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肺动脉窗1例,完全型房室通道1例。手术在CPB下进行,使用鼓泡式氧合器68例,膜式氧合器30例(其中28例加改良超滤)。所有病例均一期行相应各病种矫治术。CPB时间25~156 min,平均(56.4±1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8 min,平均(35.4±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 h~7 d,平均(7.8±2.6)h。住院时间3~29 d,平均(12.8±3.6)d。结果术后30 d内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为7.1%。死亡病例均为体重10 kg以下患儿。7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2~72个月,无远期死亡。结论婴幼儿CHD的手术疗效提高有赖于整体诊疗水平的进步。只要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围术期处理,改进CPB技术,就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其中使用膜式氧合器加超滤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不同条件下的辐射剂量水平,为受检者健康及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标准体模检测脉冲透视频率分别为4fps/s、8fps/s、12fps/s和透视管电压分别为80kV、90kV、100kV,而其他条件相同时测量透视及摄影时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入射皮肤剂量(ESD)的辐射剂量值。结果当脉冲透视频率分别为4fps/s、8fps/s、12fps/s,DAP透视时的均值依次为(5.86±0.01)μGym2/s、(11.66±O.17)μGym2/s、(13.97±0.05)μGym。/s,ESD透视时的均值依次为(8500.27±23.86)μGy/s、(16849.30±71.44)μGy/s、(24630.75±135.20)μGy/s;DAP摄影时的均值依次为(19.63±0.02)μGym2(10帧)、(38.98±0.06)μGym2(10帧)、(44.81±0.06)μGym2(10帧),ESD摄影时的均值依次为(28753.70±605.13)μGy(10帧)、(57451.23±637.47)μGy(10帧)、(81950.62±523.37)μGy(10帧)。当透视管电压分别为80kV、90kV、100kV,DAP透视时的均值依次为(13.97±0.05)wGym2/s、(18.83±0.10)μGym2/s、(24.49±0.06)μGym2/s,ESD透视时的均值依次为(24630.75±135.24)μGy/s、(38847.94±27.63)μGy/s、(51132.80±158.76)μGy/s;DAP摄影时的均值分别为(44.81±0.06)μGym2(10帧)、(57.09±0.14)μGym2(10帧)、(76.480.21)μGym2(10帧),ESD摄影时的均值依次为(81950.62±523.37)μGy(10帧)、(117842.01±636.46)μGy(10帧)、(160025.91±852.31)μGy(10帧)。各组之间DAP和ESD透视和摄影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冲透视频率和管电压越大,辐射剂量越大。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脉冲透视频率和管电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介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钮扣装置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导管钮扣装置治疗左向右分注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Siders钮扣装置,对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共10例施行了关闭术。结果9例成功,无任何操作合并症。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7例分流完全阻断,2例仅见小量残余分流。随访4 ̄9个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仅1例见微量残余分流。结论 钮扣装置关闭术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对适应症病例可避免开胸手术而获根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方法 6215例足月新生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测心脏四腔观、心脏各腔血流,将产后B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与其产前B型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31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房缺)236例、室间隔缺损(室缺)57例、房缺并发室缺1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房缺6例、法乐四联征合并主动脉瓣少量返流3例。漏诊290例,漏诊率91.19%。无误诊。结论彩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