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肺癌病人化疗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和观察组(PN组),通过检测两组病人化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前(T0)和第1疗程化疗后(T1)与对照组比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第2疗程(T2)至第4疗程化疗后(T4)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有效地改善肺癌病人化疗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后期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EN)在伴呼吸功能衰竭的重症胸外伤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伴呼吸功能衰竭的重症胸外伤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经鼻空肠管行EEN;对照组病人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炎症、免疫和临床观察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开始时营养、炎症、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营养支持后,试验组病人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病死率、肺部感染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伴呼吸功能衰竭的重症胸外伤老年病人经鼻空肠管EEN安全可行,可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帕金森病(PD)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PD所致的吞咽障碍病人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病人均给予PD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所有病人于入院24 h内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营养状况及吞咽障碍评定,比较两组方法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不仅可有效地改善PD导致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于术后24 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5),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与PN组相比,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结论: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理想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EN)制剂对术后肝功能不全病人肝功能及营养代谢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术后肝功不全伴低蛋白血症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病人用高支链氨基酸EN制剂治疗,对照组22例病人用整蛋白全营养型EN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和第14天,观察肝功能、营养状况的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EN支持治疗前(P<0.01).观察组病人营养支持第14天前清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高支链氨基酸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肝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脑血管病病人中的合理应用,以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将171例重症脑血管病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n=88)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83).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和2周的营养指标(TP、ALB、PA、TF)和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TLC)的变化,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康复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均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改善重症脑血管病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手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gA、Ig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优越性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18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 )、胃肠外营养组(PN组 )。术后第 1天开始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 10天。术前及术后 1、3、5、10天分别测量每例病人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 ,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与全胃肠外营养一样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而且更加符合人体生理 ,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能够尽早纠正负氮平衡。在恢复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全胃肠外营养 ,能够改善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癌新辅助化疗病人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P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可经口进食。对照组病人经口进食;PN组经口进食+术前化疗期间行P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前后、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化疗2周期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呈下降趋势,与化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PN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人化疗2周期后IgA、IgG、IgM、CD4+、CD4+/CD8+呈下降趋势,与化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PN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3)PN组病人化疗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4)术后第7天,PN组病人ALB、TF、PA和IgA、IgG、IgM、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给予PN支持有助于提高其化疗期间和术后的营养状态,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和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免疫营养(IEN)对胃肠癌根治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肠癌病人随机分为IEN组、标准肠内营养(S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另设空白对照组.IEN组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IEN液(瑞能),SEN组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SEN液(能全力),PN组病人于术...  相似文献   

13.
曹英  马许辉 《中国校医》2020,34(6):419-421
目的 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炎性因子与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7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44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前1 d与术后7 d时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IgM、IgA、IgG)与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前白蛋白(282.2±18.9)mg/L与转铁蛋白(1.7±0.2)g/L,高于对照组(197.5±20.6)mg/L、(1.1±0.2)g/L(t=5.856,5.086,P=0.018,0.020)。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IgM(1.9±0.5)g/L、IgA(2.6±0.4)g/L、IgG(14.4±3.0)g/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5±0.4)g/L、(2.1±0.5)g/L、(12.5±5.6)g/L(t=4.866,4.540,5.856,P<0.05)。术后研究组胃癌患者TNF-α(36.5±10.0)ng/L、CRP(108.6±15.5)mg/L 指标低于对照组(50.6±8.9)ng/L、(135.6±10.5)(t=4.856,6.056,P<0.05),IL-2指标(65.4±7.0)ng/L高于对照组(57.6±5.9)ng/L(t=5.356,P<0.05)。结论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能够有效调节胃癌手术患者的炎症因子与免疫因子,强化术后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贵长 《现代保健》2014,(36):57-5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进食不当等不同对胃癌术后胃瘫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 A、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应用的可行性和获益性. 方法:通过对288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EN(EN组)和288例行PN(对照组)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 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ALB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 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可行、安全、有效,对病人术后体力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 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 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他们在获得能量与氮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熏P<0.01),而两组在CD8及CD4/CD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IgM明显高于TPN组(P<0.05),而两组在IgA、Ig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 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 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