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检测肝细胞中固有表达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IRF7固有表达对肝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以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HuS-E/2以及肝肿瘤细胞株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台病毒(SV)感染原代肝细胞和HuH-7细胞,以RT-PCR法检测IFNα1、 IFNβ、 IFNλ3及 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RIG-I) 的诱导表达,以IRF7显性负性突变体表达载体pcDNA3-7DN转染HuS-E/2细胞,RT-PCR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诱导变化。IRF7表达载体pcDNA3-IRF7转染HuH-7细胞后,进行2a型HCV病毒株JFH1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CV感染情况。结果: SV感染12 h内,HuH-7细胞中未检测到明显的IFNα1、 IFNβ、 IFNλ3和 RIG-I 的诱导表达;而在SV感染早期(3 h),原代肝细胞中即可检测到上述基因的mRNA条带。IRF7功能受到抑制后,RT-PCR结果显示SV感染的肝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感染早期的mRNA条带灰度降低;实时定量PCR可见SV感染3 h内,上述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异位表达IRF7的HuH-7细胞中JFH1感染后未检测到明显的HCV信号。结论:肝细胞中固有IRF7的表达与细胞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对于防御病毒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yntenin-1蛋白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组装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人原代肝细胞中syntenin-1的含量。用慢病毒转染质粒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5.1构建syntenin-1过表达细胞系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过表达细胞系。采用电转法将HCV RNA转入细胞后,通过荧光素酶分析、免疫印迹分析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分别从RNA复制、病毒蛋白表达和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分泌方面检测syntenin-1过表达对HCV的影响。用密度梯度分析法检测HCV RNA和感染滴度在不同密度组份的分布情况。 结果 人原代肝细胞中syntenin-1含量与实验室常用的肝癌细胞系Huh7.5.1相比较高。Syntenin-1过表达不影响HCV R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syntenin-1过表达细胞来源的HCV 病毒的感染性与Huh7.5.1细胞或GFP过表达细胞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在syntenin-1过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感染性颗粒从主要集中在1.08~1.16 g/mL区域变为有部分转移到密度为1.01~1.02 g/mL的低密度区域。 结论 Syntenin-1过表达改变了HCV感染性颗粒的密度组份分布,从主要集中在1.08~1.16 g/mL区域变为有部分转移到密度为1.01~1.02 g/mL的低密度区域,在低密度区域出现了具有更高单位RNA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二甲基亚砜(DMSO)、地塞米松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HBV感染前将HepCHLine 4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A组)、地塞米松处理组(B组)、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含胎牛血清100mL/L 的细胞培养基中,A组添加20mL/L DMSO,B组添加5×10-5 mol/L 地塞米松,C组添加20mL/L DMSO及5×10-5 mol/L地塞米松,D组不添加上述两种试剂。用相应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4d以备病毒感染。将HBV病毒颗粒加入各组细胞中于37℃中孵育24h。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结果 DMSO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相对较高;地塞米松处理组HBV DNA值相对较高;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高,其最高值分别是125.790 IU/mL, 4.784 S/Co, 5.930×105 copies/ mL;对照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低,其最高值分别是85.490 IU/mL,1.896 S/Co,3.729×104 copies/mL。 结论 DMSO、地塞米松有提高HepCHLine 4细胞被HBV自然感染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 HCV- NS5 和 HCV RNA在体外感染细胞培养系统中的表达和复制情况 ,选用 HCV RNA水平为2× 10 4拷贝 / m l的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 (Hep G2细胞株 )。应用胶体金标免疫电镜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 HCV在被感染细胞中 NS5 蛋白表达和 RNA复制的情况。结果在细胞浆内有电子密度大的金标颗粒的吸附 ,在感染后的第 1至第 9代细胞中均有发现。感染后的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未发现 HCV颗粒。在感染后的第 1至第 7代细胞内出现特异性杂交信号 ,HCV RNA阳性物呈蓝紫色细小颗粒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因此 ,HCV能够在 Hep G2细胞中表达 NS5抗原和复制 RNA,而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与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患者间病毒载量水平和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变化。方法:依据患者感染程度分为HIV/AIDS单纯感染组(68例)与HIV/HCV合并感染组(80例),分别对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HIV RNA、HCV RNA进行检测,分析2组患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IV/AIDS单纯感染组CD4+与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352.691±216.324)个/?滋L vs. (164.488±101.447)个/?滋L,t=6.585,P=0.000;(1 102.088±578.909)个/?滋L vs.(760.65±491.962)个/?滋L,t=3.879,P=0.000];2组间HIV RNA载量无统计学差异(9.871±3.487 vs. 10.737±3.095,t=-1.600,P=0.112)。单纯HIV/AIDS组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9.871±3.487)log10 copies/mL]呈负相关(r=-0.433,P=0.000),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696);HIV/HCV合并组中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IV RNA载量[(10.737±3.095)log10 copies/mL]均无相关性(P=0.148,P=0.114)。HIV/ HCV合并感染组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15.046±2.654)log10 copies/mL]呈正相关(r=0.242,P=0.031),CD8+ T淋巴细胞数量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P=0.154),HIV RNA载量与HCV RNA载量水平呈负相关(r=-0.533,P=0.000)。结论:当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HCV后,患者CD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但HIV RNA与HCV 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为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Th1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了解HCV感染慢性化和肝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72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RNA含量,RT-PCR检测HCVRNA亚型.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FN-γ在HCV RNA阴性患者中明显增高,而在RNA阳性患者中无明显升高.TNF-α则不论RNA滴度的高低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RNA阳性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患者IFN-γ,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外培养原代人胎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系7721中复制和表达的异同,探讨HCV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原代人胎肝细胞系7721分别与HCV感染血清共孵育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的HCV RNA和抗原表达。结果 从孵育的2~3天,即可在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间断地检出HCV RNA(其中HCV在7721细胞株中的复制至少可达66d,HCV在 人胎肝细胞中的复制持续25d);HCV抗原可在感染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感染细胞内存在HCV负链RNA杂交信号,且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两种肝细胞对HCV易感,尤其是7721细胞可以稳定地支持HCV体外复制,可用于HCV体外长期培养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了解HCV感染慢性化和肝损伤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 72 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RT-PCR检测HCV RNA亚型.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FN-γ在HCV RNA阴性患者中明显增高,而在RNA阳性患者中无明显升高. TNF-α则不论RNA滴度的高低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RNA阳性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患者IFN-γ,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 结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寻找有效的抗黄病毒类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病毒吸附培养细胞HepG2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苏拉明,48h后采取培养上清液及感染细胞,运用病毒滴度测算(plaque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苏拉明50μg/ml处理后产生的病毒量是对照组的51.8%,同时显示病毒NS3蛋白质合成量减少,而对病毒RNA无任何影响。提示苏拉明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主要是阻碍了病毒NS3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HCV感染患者HCV RNA水平,ALT、AS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s72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结果:RNA阳性患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但阳性患者之间,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论RNA滴度高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r=-0.8178,P=0.02;r=0.7517.P=0.04)。结论:血清HCV RNA水平与肝损伤有关,INF-γ在抗HCV免疫应答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也造成了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全基因组丙型肝炎病毒JFH-1(hepatitis C virus,HCV JFH-1)在肝细胞中复制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转录的HCV JFH-1 RNA转染Huh7细胞,制备含HCV病毒颗粒的感染上清,建立全基因组HCV JFH-1感染Huh7细胞模型,分为...  相似文献   

12.
ProgressonhepatitisCresearchhasadvancedquickly.However,theabsenceofcellculturesystemofHCVinfectionhashamperednotonlytheunder-standingofitslifecycle,butalsotheanalysisofthemoleculardeterminantsofitspersistence.Toidentifycriticalepitopesthatelicitaneutralizingantibodyre-sponseandtounderstandthepathogenesisofpersis-tentHCVinfection,efficientcellmodelsofHCVin-fectionisneeded[1].HumanT-lymphocytecelllines[2-5],humanfibroblastcells[6](VH3),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7](PBMCs)andhepatoc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分析性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研究HCV对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人工构建的HCV感染Huh-7肝癌细胞株,待其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培养细胞,以同步培养但不感染HCV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提取感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总RNA、总蛋白和细胞培养上清.总蛋白用于Western blotting鉴定HCV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细胞培养上清用于检测HCV在感染细胞内合成后的释放情况.总RNA 用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抽提情况,再纯化后进行逆转录cRNA合成、荧光标记和纯化后用于基因芯片分析,检测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CV,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HCV蛋白表达.基因芯片检测2倍差异表达转录调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11个.结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为研究HCV对感染细胞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提供了良好工具.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中差异表达的转录调节基因,为研究HCV感染对细胞基因转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加深了对HCV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7721中HCV复制和表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支持HCV体外长期复制的细胞培养体系,研究其体外复制和表达特性。方法:将HCV感染血清接种人肝癌细胞系7721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C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结果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在孵育后的3月余均可间断地检测出HCV正链和/或负链RNA,多种HCV抗原在细胞内能稳定有达;HCV RNA和抗原多位于胞浆中,结论HCV在7721细胞系中的复制和表达与体内感染状态接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自1989年由美国学者Choo等首次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清中分离得出,学者们对HCV体外培养体系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从HCV动物模型到细胞模型,从HCV细胞感染模型到转染模型,从HCV亚基因组复制子到全基因组细胞培养体系,期望找到一种能够支持HCV体外复制的稳定可行的培养体系,来研究HCV复制机制和致病机制,尽早开发出新的抗HCV药物和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6.
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高危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方法克隆了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5’端非编码区(5’-noncodingregion,5’-NCR)序列,并根据此序列合成引物检测我国HCV各高危感染人群的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HCV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中的阳性率为81.8%(9/11),在HCV抗体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标本中的阳性率为63.6%(7/11),在HCV抗体阳性的献血员血清标中的阳性率为20%(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 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 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α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ia YT  Wei L  Jiang D  Cong X  Fei 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65-2069
目的 利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子细胞模型,体外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HCV复制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IFN-α信号传导与激活转录分子(STAT)及介导IFN-α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HCV复制子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HCV复制子RNA,将此RNA转染Huh7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CV复制子细胞株;用不同剂量(0—5000 IU/m1)IFN-α处理HCV复制子细胞72h或用1000 IU/ml IFN-α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24、48、72、96h),通过半定量RT—PCR及实时定量PCR同时检测HCVRNA,Western印迹检测HCVNSSA蛋白表达水平,研究IFN-α对HCV复制子的抑制作用。结果 IFN-α能明显抑制HCVRNA的复制,10IU/ml及25 IU/mlIFN-α可使HCVRNA较无IFN-α处理的对照细胞分别降低约68%及75%;IFN-α 1000IU/ml作用24h或96h导致HCVRNA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5%及88%,同样,IFN-α对HCVNSSA蛋白的合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IFN-α的抗HCV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HCV复制子细胞中有抗病毒作用的ISG(PKR、2′5′OAS、G1P3、ISG20及ISGF3γ)呈明显的IFN诱导性表达。结论 IFN-α能明显抑制HCVRNA的复制,其抑制作用与IFN-α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PKR、2′5′OAS、G1P3、ISG20及ISGF3γ等ISG可能介导IFN-α的抗HCV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帆  王小红 《医学争鸣》2005,26(1):89-92
自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被分子克隆后,其流行病学、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细胞复制模型,HCV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阻碍. 1999年Lohmann等在Science上首先报道了选择性双顺反子亚基因组HCV RNA复制子系统,其被公认为是HCV RNA体外复制模型研究获得突破进展的里程碑. 复制子在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株中能高水平的自主复制. 研究发现复制子在细胞中复制对宿主细胞生长和代谢无明显影响,高水平复制与病毒基因组的适应性突变和宿主细胞的容受性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性HCV全序列基因组复制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复制子系统的建立对HCV致病机制、治疗药物筛选及疫苗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