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23-124
目的测定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脱敏治疗,观察脱敏治疗后患儿腹痛缓解情况。方法采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法检测3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15例再发性腹痛患儿经脱敏治疗后腹痛消失,明显好转7例,好转6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为再发性腹痛原因,反复功能性腹痛患儿有必要进行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测定并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10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sG抗体阳性率(48.0%)最高,其次为虾(41.2%)、蛋清/蛋黄(36.3%)和牛奶(23.5%),再次为鳕鱼(19.6%)和小麦(16.7%);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8.2%(90/10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4%(31/102),2种以上者为57.8%(59/10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本地区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s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75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类型皮肤病患者IgG抗体阳性率,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83.06%,过敏性IgG抗体升高主要发生于虾和鸡蛋中;6个月的饮食疗法后随访结果表明共675例自诉得到明显改善,50例部分改善,25例未见明显改善。结论过敏性皮肤疾病与食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过敏性的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方法 儿童组47例,成人组3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患者血清中14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鸡蛋、牛奶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食物;儿童组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检验显示,食物不耐受现象集中出现于儿童群体,致敏源主要为牛奶和鸡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常见的三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愈后疾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2例慢性荨麻疹、364例湿疹、4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720例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检出率为80.4%。三组皮肤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出率有一定的差异,但三组均为蛋黄/蛋白最高。结论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能够产生特异性IgG抗体,提示变应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治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儿童异位性皮炎与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及针对性对不耐受食物进行禁食后的疗效。方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并将阳性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未禁食组与禁食干预组第2、4周、3、6个月的疗效积分比较。结果43例中40例为阳性,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为93%,两种以上不耐受率为70%。其中前4位分别是蛋清/蛋黄(72.09%)、牛奶((58.14%)、鳕鱼(16.23%)、大豆(11.63%)。禁食组在第4周、3、6个月疗效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未禁食组。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异位性皮炎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测定结果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诊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食物不耐受儿童的临床表现,并对各种临床表现之间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为儿童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寻找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出172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即食物不耐受),结合其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2例患儿食物不耐受临床表现由高到低为慢性咳嗽28例(16.28%)、慢性腹泻25例(14.53%)、厌食22例(12.79%)、过敏性紫癜17例(9.88%)、身高体质量增长缓慢14例(8.14%)、荨麻疹13例(7.56%)、反复腹痛12例(6.98%)、便秘8例(4.65%)、偏头痛8例(4.65%)、恶心呕吐7例(4.07%)、关节痛7例(4.07%)、注意力不集中5例(2.91%)、睡眠障碍4例(2.33%)、磨牙2例(1.16%)。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居前3位的为鸡蛋、牛奶、鳕鱼。5个月~3岁患儿对鸡蛋、牛奶不耐受率高于4~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对儿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判定人体是否对食物产生了不耐受,从而找出疾病或症状的真正病因,为临床上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检测不同分组的IgG抗体阳性率。结果 320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72.8%高于对照组。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20%以上)的主要致敏食物有2种,分别为蛋黄/蛋清和牛奶。过敏性紫癜组患者敏感食物蛋黄/蛋清类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荨麻疹及湿疹组。儿童组食物不耐受明显高于其他组。过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多见于儿童组。不同性别间食物不耐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明显相关性,儿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谢莉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3):210-210
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81例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181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者55.2%表现为皮肤症状(丘疹、红斑、皮肤瘙痒等),16.6%为消化道症状(口腔溃疡、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肾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肾炎或哮喘等)各为12.7%,其他症状(关节痛等)为2.8%.皮肤病症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症(P<0.05).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肾脏病4组患者对鸡蛋的不耐受阳性率分别为82.0% (82/100)、63.3% (19/30)、73.9%( 17/23)和65.2%( 15/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筛查有助于对某些病因不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发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荨麻疹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79例(阳性率为71.17%),与对照组阳性率(4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71,P〈0.01)。且慢性荨麻疹组以鸡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51.35%),其次是虾(43.24%)、牛奶(38.74%)、螃蟹(34.23%)、大豆(27.93%),慢性荨麻疹组鸡蛋、虾、螃蟹、鳕鱼、大豆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具有相关性,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昌强  李竹  张璐  杨碧坤  李俏丽  余媛 《北方药学》2014,(5):82+61-82,61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3个月后观察疗法疗效及不良反应,6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痊愈率53.33%,高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复发率实验组16.67%,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在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禁食轮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加不同佐剂以及纳米化佐剂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差异,同时观察免疫对异亚型病毒攻击后的保护情况.   方法 用H5N1灭活疫苗分别联合佐剂氢氧化铝、纳米化氢氧化铝、MF59和纳米化MF59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同时分别以H5N1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以及PBS腹腔注射处理小鼠作对照.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各组小鼠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水平进行检测,以PR8病毒鼻腔攻击后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和生存率.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    结果 与PBS处理组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免疫H5N1疫苗,免疫后特异性IgG及其亚类水平均明显升高(t=7.4004,P<0.01),以联合MF59后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最高.其中疫苗单独免疫组和联合M59免疫组IgG2a水平升高明显,联合纳米化MF59免疫小鼠后IgG2a水平有所下降,IgG1水平有所升高;联合铝佐剂组以IgG1升高为主.攻毒后各组小鼠体重均出现下降,但疫苗单独免疫小鼠以及疫苗与佐剂联合免疫小鼠于攻毒后期体重恢复接近正常或者正常.PBS处理组小鼠攻毒后全部死亡,佐剂联合免疫组小鼠存活率100%,而疫苗单独免疫小鼠存活率为70%.   结论 H5N1疫苗无论是单独免疫或是联合不同佐剂免疫均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产生,有非常好的免疫原性.H5N1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MF59以及纳米化MF59也以诱导IgG2a亚类为主,但纳米化MF59可诱导更均衡的免疫应答.联合铝佐剂或纳米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以IgG1亚类为主的抗体应答.联合两种佐剂均可对小鼠产生很好的异亚型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的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便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乳糖不耐受63例(68.48%),霉菌3例(3.26%),轮状病毒阳性4例(4.35%),大便细菌培养阳性0例,大便菌群失调24例(26.09%);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综合血清学试验结果,探讨以大环内酯序贯疗法为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70例慢性咳嗽儿童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进行比较,将130例MP—IgM阳性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大环内酯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P—IgM总转阴率分别为95.5%、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主的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1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包括食物过敏26例(25.5%),感染28例(27.5%)[其中细菌感染21例(20.6%),病毒感染7例(6.9%)],肠道菌群失调24例(23.5%),乳糖不耐受22例(21.6%),食物不耐受6例(5.9%),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1.0%),炎症性肠病1例(1.0%),另有5例病因不明。主要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9%)、营养不良(4.9%)、贫血(3.9%)、佝偻病激期(1.0%)、严重低蛋白血症(1.0%)。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补液及支持、饮食及对症治疗;1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16.7%。全部患儿均治愈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多样化,其中食物过敏因占较大比例,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饮食及支持治疗等多途径联合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9例新确诊SLE患者,治疗前及经以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后1个月留取血标本,ELISA法检测血IgG、Blys、抗ds-DNA抗体滴度;治疗前后评估疾病活动指数(SLEADI)。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SLEADI、血IgG、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正相关。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血清Blys明显下降,Blys下降程度与患者SLEADI缓解程度显著相关;活动组患者血清Blys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结论 免疫抑制后SLE患者血清Blys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SLEADI缓解呈正相关。提示血清Blys水平有望成为判断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敏感以及评估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关系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根宝  胡兰萍  鲁刚  施毅 《江苏医药》2000,26(10):784-786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与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相关的血清学证据。方法 采用Mi cro IF法测定肺炎衣原体 (CP)抗体。结果 发现约 37%CHD患者血清特异性CP IgA抗体水平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 (4 % )及献血员组 (3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特异性CP IgG、CP IgM抗体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及献血员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CHD患者血清特异性CP IgA抗体升高与慢性CP携带状态有关 ,特异性CP IgA抗体是慢性CP感染的标记物 ,可作为慢性CP携带相关的CHD和其它疾病的科研、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孢硫脒联合蒙脱石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的17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硫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NO、IgG、IgA、IgM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4.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98,P〈0.05);治疗组腹痛减轻有效率为86.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P〈0.05).治疗组止泻、退热以及体征好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9、2.436、11.14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4,P〈0.05);血清IgG、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795、12.355,P〈0.05).结论 头孢硫脒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能降低治疗时间,还能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An immunological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before therapy and every four month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reatment with auranofin in 6 children with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The immunological tests included: IgG, IgA, IgM, IgE and "natural" antibody serum levels, CH50 of the classical and 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s, PWM-induced IgM production in vitro, and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functions. A reduction of the in vitro IgM synthesis and in the CH50 of the classical pathway of complement, and a normalization of impaired chemotaxis, occurred in patients who presented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during auranofi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