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新生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缺氧条件下培养,常规培养作为空白对照,每组各取8例,吸取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TPA活性。结果:原代培养内皮细胞空白对照组、缺氧组分泌TPA活性分别为(19.4±1.7)×10-2 IU/ml,(22.5±1.5)×10-2 IU/m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分泌TPA;缺氧状态下原代培养内皮细胞产生的TPA活性增高。内皮细胞分泌的TPA可能是脑缺氧缺血致不可逆神经元损伤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对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取即刻解离的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细胞,分缺氧缺血组(HI组)和对照组短时培养.以氧糖缺失法(OGD)制备缺氧缺血损伤细胞模型.培养前以细胞成活率评价损伤程度,培养后以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MAP2、GFAP、PDGFRa及RCA120的抗体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分别鉴定神经干细胞(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比较其百分含量.结果 HI组的细胞成活率(63.41%±0.06%),明显低于正常组(98.9%±0.01%)(P<0.001),短时培养后HI组中细胞亚群中含量最高的是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56.48%±0.03%,其次为神经干细胞NSCs 22.47%±0.03%而PDGFRa(+)的少突胶质祖细胞含量最低;在对照组中最高则为MAP2(+)的神经元48.81%±0.03%,其次为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32.31%±0.03%.含量最少的为小胶质细胞1.15%±0.01%.结论 妊娠中期人类胚胎脑SVZ含有NSCs、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缺氧缺血对SVZ神经细胞损伤明显,不同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不同:NSCs、星形胶质细胞对缺氧缺血损伤的耐受性相对强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祖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 (IN)和亚低温干预组 (IH) ,同时设常温对照组 (NC)和亚低温对照组 (HC)。各组动物在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0 ,2 ,6 ,2 4 ,4 8,72h)断头取脑 ,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含量、ATP含量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结果:脑糖在缺氧缺血0h明显低于对照组 ,缺氧缺血 2h后即恢复正常。IN组脑ATP含量及SDH活性先行下降 ,以后逐渐恢复 ,72h达高峰 ;IH组从缺氧缺血 6h后或 2h起ATP及S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IN组。ATP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15 ,P <0 .0 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活性下降 ,改善能量代谢 ,增加脑ATP合成 ,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内源性一氧化碳 (CO)、环磷鸟苷 (cGMP)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锌原卟啉 (Znpp)对其的治疗前景。 方法 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 (HI)后脑组织HO 1活性和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 ,放免法检测脑cGMP水平 ,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HI组在 1、4、12h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1) ;Znpp组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明显低于HI组 (P <0 .0 1)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重度HI改变 ,Znpp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HI后HO 1、CO和cGMP明显增高 ;而Znpp可抑制HO活性 ,使CO和cGMP水平下降 ,减轻脑损伤 ,表明HO CO cGMP系统在缺氧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54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5 min制作HIBD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褪黑素治疗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既不结扎亦不缺氧,褪黑素治疗组在缺氧缺血前30 min予褪黑素15 mg·kg-1 腹腔注射.在缺氧缺血24 h,取每组6只脑组织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测定,其余每组6只在缺氧缺血72 h取其脑进行石蜡包埋,并进行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述指标用于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的丢失,HE染色用于计算脑损伤积分.结果 缺氧缺血24 h,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给予褪黑素治疗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下降(Pa<0.05);72 h时褪黑素治疗组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a<0.05);褪黑素治疗组脑损伤积分、脑梗死体积、CA1神经元丢失均显著下降(Pa<0.05).结论 褪黑素对HIBD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发生过程有炎症反应参与 ,而这种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细胞粘附分子有关 ,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可上游调节并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致肾损伤。该文旨在探讨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ICAM 1在胎鼠肾脏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钳夹孕 2 1日龄大鼠供应子宫的血管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模型和再灌注不同时间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ICAM 1的变化 ,同时应用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ICAM 1在假手术组胎鼠肾组织即有少量表达 ,表达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比较肾皮质近曲小管ICAM 1的表达情况显示 :宫内缺血缺氧后 ,在 35min和 4 5min表达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宫内缺血缺氧 15min后再灌注 2h ,ICAM 1表达即明显增强 (P <0 .0 1) ,15h达高峰 ,再灌注 30h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 (P <0 .0 5 )。病理学改变 :缺血 15min再灌注 15h病理改变最明显 ,肾组织普遍充血和渗出 ,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肾小管普遍空泡变性 ,伴细胞核模糊 ,细胞崩解 ,基底膜阶段性断裂 ,尤以近曲小管明显。结论 宫内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后胎肾存在炎症反应 ;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可以导致ICAM 1表达增强 ,其表达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一致 ,提示ICAM 1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问脑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HI组在HI后1h、4h、12h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至明显的缺血块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可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NF κB活性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 2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即正常对照组 (n =8) ,假手术组 (n =8) ,缺氧缺血组 (HIBD ,n =8) ,地塞米松治疗组 (DEX ,n =9)及地塞米松预处理组 (P DEX ,n =9)。于缺氧缺血 (HI)后 72h取脑 ,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NF 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 κB亚基p6 5核移位情况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P6 5核移位与细胞凋亡共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 ,HIBD组及DEX组 p6 5阳性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 (P <0 .0 1) ,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P DEX组也可见p6 5阳性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表达 ,但较HIBD组及DEX组明显减少 (P <0 .0 1) ,而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多 (P<0 .0 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 ,在HIBD组中NF κB的活化与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r =0 .775 ,P <0 .0 1)。结论:NF κB的活化与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DEX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 κB的活化 ,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HI组在HI后1h、4 h、12 h 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明显的缺血缺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可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良好的模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体外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掺入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DNA合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OGD),10 mL·L-1氧气、无糖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0h、3h、6h、9h)的增殖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OGD培养时间延长,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逐渐增强,6h达高峰,与相应时间点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减弱,9h已接近正常培养组水平.OGD培养后,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EdU和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6h达最高水平,与相应时间点的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下降,至9h与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GD培养6h可成功模拟体内缺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改变,为进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体外实验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