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7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测定急、慢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心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好转后ET水平降低,心功能Ⅲ、Ⅳ级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提示ET水平可反映心功能损害程度,并可作为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1)变化的意义。方法左向右分流CHD并CHF患儿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CHD患儿心力衰竭期和症状、心衰体征消失的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ADM和ET-1。结果CHF急性期ADM、ET-1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恢复期ADM或ET-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2)。结论ADM和ET-1均参与了左向右分流CHD并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观察其血浆水平变化,可能对判断心衰患者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并与患儿病情分型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情愈重,这种升高愈明显,各型过敏性紫癜血浆内皮素与对照组相比,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过敏性紫癜各型患儿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变化,对各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儿血液》2004,9(1):20-22
  相似文献   

5.
心衰患儿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及米力农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及米力农对其影响。方法:测定21例CHF患儿静脉滴注米力农前后血浆ET和ANP的浓度,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作分析比较。结果:CHF患儿血浆ET和ANP的浓度显著增高,静滴米力农后,血浆ET和ANP的浓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HF患儿血浆ET和ANP的浓度增高,应用米力农可降低ET和A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31例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31例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其中轻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13例,并在10例正常生儿对照。结果表明:(1)重度窒息儿血浆内皮素显著高于轻度窒息儿及对照组(P<0.01);(2)轻度窒息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同一组内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内皮素参与围产期室息的匠病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8例哮喘儿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浆内素(ET)水平,结果发作期哮喘儿血浆ET明高于稳定期患儿,稳定期血浆ET仍高于正常儿,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内源型与外源型哮喘儿间血浆ET水平无显著差异。认为哮喘儿血浆ET水平增高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与肾病综合征之间的关系,采用比色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了活动期肾病综合征患儿59例、治疗后48例的血浆NO及ET水平,并设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发现肾病综合征活动期血浆NO与ET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浆NO与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NO水平与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5),显示NO与ET和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HF)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等变化及其联系,探讨该阶段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及肺炎并HF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ET、D-dimer、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各组ET、D-dimer、Fbg、APTT有差异。心衰程度越重,ET、D-dimer、Fbg越高,APTT越低。其中以肺炎并重度心衰组明显,ET与D-dimer呈正相关(r=0.42P<0.01);D-dimer与Fbg亦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肺炎并HF婴幼儿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激活;ET、D-dimer、Fbg增高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胰高血糖素(Glu)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CHF患儿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0.5~7.8岁。其中心功能Ⅰ级15例,心功能Ⅱ~Ⅳ级25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浆VIP和Glu水平,以年龄性别相匹配且无CHF健康体检者23例为正常对照。结果 CHF患儿血浆VIP明显高于正常组[(43.22±5.48)ng/L vs(32.24±4.46)ng/L P<0.05];CHF患儿血浆Glu亦明显高于正常组[(298.23±123.43)ng/L vs(224.67±89.44)ng/L P<0.05]。应用洋地黄治疗,心功能控制后血浆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4.78±5.43)ng/L vs(43.22±5.48)ng/L P<0.05],Glu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36.22±98.57)ng/L vs(298.23±123.43)ng/L P<0.05]。结论 CHF患儿血浆VIP、Glu水平明显升高,VIP、Glu参与CH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并观察苯那普利对心衰患儿的疗效。方法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其中5例未完成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AngⅡ,比色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常规组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和利尿剂等),苯那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治疗4~8周,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常对照组(20人)和40例CHF患儿血浆E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80.4±19.2ng/L对134.3±47.6ng/L(P<0.001),96.0±35.5ng/L对223.9±95.5ng/L(P<0.001),326.8±37.8IU对408.6±67.5IU(P<0.001)。血浆ET和AngⅡ呈正相关(r=0.324,P<0.05)。苯那普利组治疗后ET、AngⅡ和ACE水平均明显下降,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HF患儿血浆ET、AngⅡ和AC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常规治疗加苯那普利治疗CHF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被发现迄今不足10年,但已证明它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发现,ET对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凝血系统都有一定影响。我们检测45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的血浆ET浓度,探讨其在AL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对象:1AL组:系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L患儿血浆E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 0例健康儿童和 41例急性白血病 (AL)患儿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发病组血浆ET平均值为 95 .15ng/L ,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对照组 3 9.95ng/L(P <0 .0 1)。经化疗缓解后血浆ET平均值降至正常水平 (3 8.3 0g/L) ,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血浆ET平均值 95 .15ng/L(P <0 .0 1)。AL患儿血浆ET值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93 89,P <0 .0 1) ,结论  动态观察患儿血浆ET水平对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病情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 1)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甲炎 )和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肿 )患儿中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30例甲亢、14例慢甲炎和 18例甲肿患儿血浆ET 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 ,并与 15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组和慢甲炎组ET 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甲肿组患儿ET 1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浆ET 1可能与甲状腺疾病发病有关 ,测定血浆ET 1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疾病类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ET)是近年来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迄今有关小儿感染性腹泻病血浆ET变化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我们对62例患儿进行了血浆ET-1的动态观察,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NP测定采用酶标法;选择住院CHF患儿48例,其中肺炎心衰36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12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CHF组不同时期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CHF患儿心功能参数变化并与BNP水平作相关分析。根据NYHA小儿CHF分级,进行不同心功能级别CHF患儿BNP比较。结果CHF患儿心衰期及恢复期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4.30,20.38 P均<0.01);CHF患儿心衰期CI、LVE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8.85,12.62 P均<0.01),恢复期CI及LEV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t=1.62,1.64 P均>0.05),提示心衰时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变。同时心衰患儿BNP与CI、LVEF数值均呈负相关(r=-0.61,-0.79 P均>0.05);心功能分级不同,BNP水平明显不同,心衰程度越重,BNP水平愈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心衰时BNP水平明显增高,确定BNP在CHF诊断中价值。并与动态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心衰程度越重,血BNP水平越高。BNP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尚云晓赵淑琴袁壮内皮素(ET)是近年发现对哮喘可能有重要影响的内源性多肽类物质。为系统观察体内ET含量变化与小儿哮喘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我们动态测定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期血浆ET水平变化,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肺炎并心衰患儿30例(肺炎并心衰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2岁.普通肺炎患儿30例(普通肺炎组).男女各15例;年龄2个月~3岁.同期随机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4岁.3组儿童均空腹抽静脉血3 mL,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浆UⅡ水平,ELISA法检测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免疫抑制法测定其CK-MB.肺炎并心衰组20例患儿治疗后复测UⅡ、cTnI及CK-MB,超声心动仪测定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并心衰组与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UⅡ、cTnI及CK-MB显著升高(F=64.42,178.55,99.67 Pa<0.05);EF、FS显著下降(F=24.83,54.42 Pa<0.05).肺炎并心衰组患儿治疗后血浆UⅡ、cTnI及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t=7.27,12.84,7.21 Pa<0.01),EF、FS显著升高(t=6.24,8.59 pa<0.01).肺炎并心衰组治疗前血浆UⅡ与EF、FS为呈显著负相关(r=-0.761,-0.732 Pa<0.01),与cTnI、CK-MB为呈显著正相关(r=0.861,0.862 Pa<0.01).结论 UⅡ参与肺炎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水平可反映心功能程度,肺炎并心衰时血浆UⅡ的升高与心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醛固酮(ALD)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02-06—2004-12收治的32例HF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HF患儿和20例无HF患儿的血清ALD质量浓度,进行对照统计分析。 结果HF组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8798,P<001);HF患儿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ALD质量浓度依次显著递增(F=2273,P<001)。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好转出院者(t=6552,P<001)。 结论HF患儿血清ALD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住院死亡病例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血浆内皮素(ET)是迄今所知在体内作用最强、最持久的血管收缩肽,而心纳素(ANF)则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和扩血管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ET和ANF在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调节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某些病理生理条件下相互作用。ET、ANF及其受体在心血管及肾脏中广泛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