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并选用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实验。体外实验:千里光水浸液亚抑菌浓度分别作用大肠埃希菌24,48,72 h后,影印培养,计数消除子数;体内实验:建立肠道去污染小鼠动物模型后,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同时给千里光水浸液,灌胃给药,每只2 mg/d,分别于给药后24,48,72 h后处死小鼠,分离培养细菌,计数消除子数。消除子经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体外药物作用24,48,72 h后,R质较消除率分别为:0.2%,2.2%,3.8%;SDS对照组分别为12.1%,14.9%,23.7%,体内药物作用24,48,72 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3.1%,14.4%,对照组分别为0%,0.1%,0.1%。结论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于体内、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相似文献   

2.
黄芩等8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酶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以临床收集的ESBL(+)大肠埃希菌为实验组,同时以ESBL(-)大肠埃希菌为对照组进行体外敏感性研究,观察各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结果:黄芩对产酶大肠的抗菌作用最好,黄连、大青叶次之。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药可以成为治疗的较好选择,并且无需实验室对其确认是否产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消除作用及对β-内酰胺酶(ESBL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临床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采取对比试验方法,对照组应用中肉汤菌,试验组应用应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并应用试剂盒提取质粒后,并采用成像仪进行检查,分析观察采用中药双黄连及清开灵前后质粒的消除情况,并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应用中药双黄连、清开灵后,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图谱中丢失一条质粒带;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发生改变,与常规药物应用组对比产生一定差异,双黄连、清开灵可以降低酶活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中药双黄连与清开灵可以消除耐药大肠埃希菌质粒,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实际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各类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肠埃希菌作为临床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也是中段尿培养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不可避免地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也不断增多.笔者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1月在我院门诊和病区内中段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标本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以利于认识现阶段我院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体内抗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观测给药小鼠在染菌后7天内的死亡率;体外抗菌用琼脂扩散实验和菌落计数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大小。结果: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小鼠灌胃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后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正品金银花为40%;两者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的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菌实验测得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和正品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 L和12.5 mg/m L。结论:甘肃金银花(盘叶忍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2007年~2009年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92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4%),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分类。结果: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33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7%。结论:为了有效防控感染发生,应根据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分布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取340例恶性血液病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晨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纸片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46株,其中G+菌268株(77.5%),G-菌75株(21.6%),真菌3株(0.9%)。排名前5位的菌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6%)、奇异变形杆菌(4.1%)、铜绿假单胞菌(4.6%)、阴沟肠杆菌(3.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0%,对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2%和9.2%,耐5种以上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7.6%。3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恶性血液病伴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所检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常用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306例婴儿肺炎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儿肺炎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收治的肺炎患儿306例,采取负压吸引器收集患儿痰液进行培养分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做常规药敏测试。结果共分离出菌株14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分别为27.27%,21.68%,14.69%,8.39%。所有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于可产生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分别为96.77%和95.24%。所有病原菌对头孢塞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77.67%和76.70%。结论婴儿肺炎病原菌已发生变迁,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主要病原菌,且大部分对三代头孢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5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05株大肠埃希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尿液43例,其次是痰及咽拭子35例,创口分泌物22例,其他2例。吸有泰能、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较低,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都在50%以上。结论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细菌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地选用抗生素,防止该类细菌的耐药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列泌尿栓对急性前列腺炎的抗菌和抗炎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野菊花栓组,前列泌尿栓高、中、低剂量组,前列泌尿栓组按照0.25,0.19,0.13 g·kg-1剂量直肠给药,3 d后ip临床分离变形杆菌菌液或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菌液造成体内细菌感染模型,感染24 h后,再连续给药5 d,观察2周,观察前列泌尿栓对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取前列泌尿栓溶液与血清肉汤培养基混合,制成不同药物质量浓度(250.8,188.1,125.4,62.7,31.4g·L-1)的平皿,每个浓度做4个平皿,加入稀释好的菌液,37℃培养48 h,观察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前列泌尿栓对急性前列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大鼠感染大肠埃希菌或变形杆菌造成急性前列腺炎模型的作用,观察前列泌尿栓的消炎作用。结果:感染变形杆菌或大肠埃希菌的小鼠在给予前列泌尿栓后3个剂量组的死亡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的MBC分别为62.7,125.4,250.8,188.1,250.8,188.1 g·L-1,MIC分别为31.4,62.7,188.1,125.4,188.1,125.4 g·L-1;对变形杆菌或大肠埃希菌造成的急性前列腺炎模型在给予前列泌尿栓后前列腺脏器系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3个剂量组组织恢复均好于模型组,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P<0.05)。结论:前列泌尿栓对急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相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10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104株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来源于尿液36株(34.6%)、创面分泌物12株(11.5%)、咽拭标本10株(9.6%)、痰液22株(21.2%)、脑脊液2株(1.9%)、血液17株(16.3%)、其他5株(4.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其次为磷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尿标本中,其对美罗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敏感,临床医师应该针对以上特点为患者选择适合且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分离自尿标本的749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环丙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4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环丙沙星耐药菌474株,检出率为63.3%,所有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组除对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对其他检测药物耐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环丙沙星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环丙沙星耐药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的使用分类。结果: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33例,占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31.7%。结论:为了有效防控感染发生,应根据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与市售清开灵注射液作比较,建立小鼠细菌感染模型,测定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浓缩液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的ED50,观察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的ED50以生药剂量计分别为7.40g/kg、7.54g/kg,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菌活性。结论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近年来新生儿脐炎病原茵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以利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将78例新生儿脐炎患儿作脐分泌物病原茵分离以及药敏试验,对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茵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茵为本地区新生儿脐炎的主要致病茵。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在70-100%。大肠埃希氏茵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在85-100%。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对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和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仍然敏感。78例患儿中合并相同病原茵败血症者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定期统计和分析新生儿脐炎的细菌谱及耐药率及耐药水平,及时掌握变异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本院儿科病房住院患儿痰标本,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2种细菌采用双纸片及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稀释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测743株菌株,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01株,其中产酶株218株(54.4%);肺炎克雷伯菌342株,其中产酶株108株(31.6%)。无论产酶与否,2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高。结论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用药指征,重视长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为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6株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采用PCR扩增ESBLs基因。结果 56株大肠埃希菌共分为21个基因型,其中ST405基因型最多占30.4%(17株),其次为ST301基因型。56株大肠埃希菌除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ST405型菌株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型菌株(P0.05)。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51.8%。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和OXA的阳性率分别为48.2%和19.6%,未扩增出其他耐药基因。结论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ST405是最多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8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方法取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86株细菌,均为单一生长。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变化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方法取外周血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86株细菌,均为单一生长。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