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及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转为复杂热性惊厥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小儿热性惊厥发热时间和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可以减少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美罗培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醒脑静注射液0.3~0.5 mL/(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100 mg/(kg·d),每隔12 h一次。治疗组患儿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120 mg/(kg·d),每隔8 h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消失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相应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TNF-α、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醒脑静治疗3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止惊和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解除抽搐症状总有效率、退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止惊退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儿均给予辨证针刺穴位联合醒脑液静脉滴注、大承气汤免煎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儿均给予苯巴比妥注射液肌内注射以及乙酰氨基酚酸纳肛、补液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4.4%,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惊厥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治疗热性惊厥患儿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儿快速恢复正常并降低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脑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将8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SOD升高,MDA、NSE、MBP、β-EP水平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抑制病毒性脑炎患儿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行辅助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总时长、住院天数、入院后再次抽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小儿高热惊厥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分为2组(n=5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并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7天粪便中轮状病毒的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K、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中辅助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症状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40例和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静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7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体温(T)、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BA)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实验组血清CRP、IL-6、TNF-α以及IL-18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_(CRF)=6.78,t_(IL-6)=4.92,t_(TNF-α)=3.05,t_(IL-18)=6.62,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和呼吸得到良好控制,体温、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缩短,总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治疗小儿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炎症、缩短患儿体质恢复时间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桑杏汤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且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燥犯肺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桑杏汤辅助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周。统计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观察2组患儿血清细胞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肺啰音及退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桑杏汤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改善患儿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万瑞  卢俊永 《新中医》2022,54(7):155-158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甲型流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洗联合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 (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疗效较好,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成醒脑静组65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足量应用,并予常规对症等支持治疗,醒脑静组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住院时间、热退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总有效率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入选的135例患儿中,治疗显效、有效病例123例,12例遗留癫痫及精神智能障碍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时间-效应分析显示两组分别在住院时间、热退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例(8.9%)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ADR,醒脑静组5例(7.7%),对照组7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减少患儿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患儿发热及惊厥持续时间,是一种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安全、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12.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0.5~5岁为好发年龄,3岁以下最为常见,发病率约2%~5%,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反复发作转为癫痫、智力低下。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控制体温、防止惊厥发生、减轻颅脑损伤是本病的治疗关键,笔者通过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牛黄清心散对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及脑电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7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小儿牛黄清心散,对照组口服复方大青叶合剂,于入院第1天、第3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K-BB水平,第1天、第7天行脑电图检查,两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组第3天血清CK-B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脑电图第7天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可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K-BB和脑电图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张之弘  杨静  刘世福 《新中医》2020,52(2):61-63
目的:观察复方小叶枇杷片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伴热性惊厥的患儿38例,观察组给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制剂复方小叶枇杷片配合炎琥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蓝芩口服液、奥司他韦颗粒,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有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显效率,咳嗽减轻、喉间痰鸣音消失、舌质正常、指纹三关恢复和大小便正常等临床体征指标的缓解时间,治疗7天后体温下降程度,治疗期间肺部听诊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生化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降低时间等方面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叶枇杷片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有热性惊厥的急性期配合炎琥宁注射液,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更好地避免患儿过度用药带来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旭琴  王华萍  赵青青 《新中医》2020,52(17):263-265
目的:观察小儿化毒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医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小儿化毒散辅助治疗,2组予相同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象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相关部位皮疹完全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7.9%,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血象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关部位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为97.9%,对照组为85.4%,2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化毒散辅助治疗手足口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自拟三黄汤口服加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1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三黄汤口服加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明显减轻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汤口服加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儿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成人颅内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成人患者80例按单双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降低颅内压、激素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3d后加用心脑静静滴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天数、外周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1周后复查血液、脑脊液白细胞值恢复正常数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减少约2.7 d,外周血象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减短约2.9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星期治疗后再复查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正常例数,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颅内化脓性脑膜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治疗5~7 d后,对比两组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 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疼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