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前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56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超分割放射治疗 ,放疗开始前给予 PF方案 1周期 ( 5d)化疗 ,用配对法与同期手术(术前 PF方案 1周期 )治疗 56例食管癌进行对比分析 ,放疗剂量 3 6~ 40 Gy。结果 :手术组1、3、5生存率为 75.0 %、41 .1 %、2 3 .2 %。术前放疗组 1、3、5年生存率为 78.6%、60 .7%、3 7.5%。两组 3、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性 ( P<0 .0 5) ,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前放疗组 3、5年生存率较手术组明显提高 ,有显著差异 ( P<0 .0 1 ) ,有淋巴结转移者 1、3、5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为 1 0 .7% ,手术组局部复发率为 3 5.7% ,有显著意义 ( P<0 .0 1 )。结论 :术前放疗后复发率低 ,术前放疗组 3、5年生存率高于手术组  相似文献   

2.
左侧梗阻性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锦  刘宝善  左明  刘超  徐林 《四川医学》2004,25(4):383-384
目的 探讨左侧梗阻性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技术 ,适应征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左侧梗阻性大肠癌 ,实施Ⅰ期切除吻合术 75例 ;实施Ⅱ期或Ⅲ期手术治疗 79例作对照。结果 Ⅰ期切除吻合组切口感染 8例 ( 10 8% ) ,切口裂开 5例 ( 6 8% ) ,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 2例 ( 2 7% ) ,吻合口瘘 3例 ( 4 % ) ,并发症为 2 1 6% ;Ⅱ或Ⅲ期手术组切口感染2 3例 ( 2 9 1% ) ,切口裂开 16例 ( 2 0 3 % ) ,并发症为 49 4(P <0 0 5 )。 3、5年生存率 ,Ⅰ期切除吻合组为 84%和 40 1% ;Ⅱ或Ⅲ期手术组为 3 0 2 %和 9 2 % (P <0 0 5 )。结论 左侧梗阻性大肠癌 ,Ⅱ、Ⅲ期手术不但使病人受多次手术之苦 ,延长了治疗时间 ,还会增加并发症和降低生存率 ,应争取Ⅰ期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验证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中国人群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间收治的 92例行择期手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腔内修复术治疗患者 (腔内组 ,n =31)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 (手术组 ,n =6 1)的术前状况、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死亡率 ,并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腔内组的年龄为 4 2~ 89岁 ,平均为 (70 .8± 10 .2 )岁 ;手术组的年龄为 30~ 82岁 ,平均为 (6 4 .5± 12 .9)岁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4 )。腔内组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分别为 4 1.9%和 2 9.0 % ,手术组分别为 2 1.3%和 6 .6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8、0 .0 0 8)。两组腹主动脉瘤累及髂动脉、吸烟史等基线状况 ,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恶性肿瘤、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腔内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 30 0ml和 0ml,手术组分别为 10 0 0ml和 10 0 0ml,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腔内组术后ICU观察时间和禁食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 0h和 2 4h ,手术组分别为 6 7h和 96h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0 .0 0 1)。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  相似文献   

4.
王仁云  杨俊涛  顾红光 《重庆医学》2003,32(8):1051-105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 1 985年 1月~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1 4 8例SA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 .4 %、36 .4 %和 31 .9% ,病死率分别为 30 .9%、1 2 .1 %和 1 2 .8%。早期手术组与后两组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 ,病死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再手术率分别为 5 1 .5 %和 1 5 .2 %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 1 )。结论 SAP的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应避免在急性反应期手术 ,而尽量采用非手术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 (SAP)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将SAP 2 5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A组 (手术组 )和B组 (非手术组 )。结果 A组 8例 ,死亡 4例 ,占 5 0 % (4 /8) ;B组 17例 ,死亡 1例 ,占 5 .9% (1/17)。结论 以综合疗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 4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随机均分为两组。手术组采用延长的外侧途径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 ,非手术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结果 手术组Bohler’s角与Gissane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 ,而非手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手术组功能优良率 (87.5 0 % )明显高于非手术组 (4 5 .83 % ) ,χ2 =9.3 8,P <0 .0 1,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 <0 .0 1)。结论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6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40例。手术组采用常规剖腹探查,解除肠梗阻,清洗腹腔及术后引流。非手术组加强营养支持,给予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抗感染治疗。结果非手术组治愈率100.0%高于手术组的70.0%(P〈0.01)。非手术组住院时间(24.6±5.4)d短于手术组(43.5±7.2)d(P〈0.01)。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优于手术治疗,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我们共完成脑出血颅内血肿钻孔抽吸术 (包括脑室引流术 )共 12例 ,现将这 12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手术组 12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7岁 ,平均年龄 5 5 8岁。非手术组 :脑出血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4 0岁 ,平均年龄 5 4 7岁。1 2 出血部位 手术组 :壳核出血 8例 ,颞叶出血 2例 ,丘脑及尾核头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铸型 ) 2例 ,非手术组 :壳核出血 9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铸室 ) 3例。1 3 出血量 手术组 :最小 35ml,最大 84ml,平均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妇科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的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n=31)和腹腔镜手术组(n=6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β内啡肽、皮质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85±18) m L比(110±24) m L](P <0. 01),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开腹手术组缩短[(45±4) min比(69±7) min、(21. 5±2. 3) h比(30. 6±3. 5) h](P <0. 01)。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均明显降低,CD8+升高(P <0. 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ACTH、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 <0. 05);两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经腹腔镜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对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施行巨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巨型子宫肌瘤切除术 4 6例 (腹腔镜组 )和剖腹巨型子宫肌瘤切除术 35例 (剖腹组 )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 (118± 32 m in)较剖腹组 (10 2± 2 4 min)略长 (P<0 .0 5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 (90± 36 m l)与剖腹组 (85± 2 8m l)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0 .0 5 )。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1.38± 0 .80 d)明显短于剖腹组(2 .92± 1.2 3d,P<0 .0 1)。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2 7.34± 3.6 4 h)明显短于剖腹组 (38.4 0± 7.83h,P<0 .0 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日 (4 .32± 1.12 d)明显短于剖腹组 (7.34± 1.6 5 d,P<0 .0 1)。结论 腹腔镜巨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规则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近18年来 98例肝癌患者单纯肝切除 ( 5 8例 )与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 ( 4 0例 )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手术联合置泵栓塞化疗组 1、3、5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67 2 %对 3 7 5 %、84 4%对 5 5 0 %、94 8%对 72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病人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8 7%对 90 %、41 4%对 72 5 %、13 8%对 4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癌不规则肝切除联合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周连锁  唐强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976-978
为探讨术中联合化疗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对 1 2 6例大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组术中进行肠腔化疗 +门静脉化疗 +腹腔化疗 ,术后进行常规静脉化疗 ;对照组术中不进行化疗 ,仅于术后进行常规静脉化疗。结果表明实验组 1年肝转移率为3.1 % ( 2 /64) ,生存率为 98.4% ( 63/64) ,对照组肝转移率为 1 2 .5 % ( 8/64) ,生存率为 95 .2 % ( 5 9/62 )。实验组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实验组 3年肝转移率为 1 2 .5 %( 8/64) ,生存率为 90 .6% ( 5 8/64) ,对照组肝转移率为 2 7.4% ( 1 7/62 ) ,生存率为 77.4%( 4 8/62 )。在生存率和肝转移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5 )。表明术中联合化疗能明显降低大肠癌肝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陈大坤 《四川医学》2003,24(1):30-3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经几种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1987年 10月至 1996年 10月间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子宫内膜癌临床期别Ⅰ期 5 6例 ,Ⅱ期 16例 ,Ⅲ期 16例 ,Ⅳ期 4例。本组总 5年生存率为 6 5 .8%,其中放疗组 2 5 .0 %( 2 /8) ,手术组 71.2 %( 16 /2 2 ) ,手放组 81.3%( 33/40 ) ,手化组37.5 %( 3/8) ,手放化组 42 .3%( 6 /14 )。除了手术组外 ,手放组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癌应以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时辅助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85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 87例行简化根治术或根治性乳腺切除术配合放疗和化疗 ,98例仅行放疗和化疗 ,并将 2组的 5年生存率加以比较。结果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4 3.6 8%、15 .30 % ,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 .0 1)。结论 晚期乳腺癌行简化根治术或根治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门静脉置管 5 -氟脲嘧啶 (5 - FU)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0例 Dukes A、B、C期大肠癌患者进行 1∶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根治性切除加门静脉化疗 10例作为治疗组 ,单纯根治术 2 0例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于根治术当日即以 5 - FU1.0 g持续 2 4 h门静脉滴注化疗 7d,对照组住院期间不作辅助化疗。2组均术后定期外周静脉化疗 ,每年进行随访。 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分别为 3例 (30 % )、4例 (2 0 % )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治疗组、对照组术后 1、2、3、5年肝转移率分别为 2 0 %、30 %、30 %、30 %和 5 %、10 %、2 0 %、2 5 %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治疗组、对照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6 0 %、6 0 %和 95 %、6 5 %、4 0 % ,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大肠癌根治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并不能有效降低肝转移率和提高生存率 ,说明了该疗法的全身化疗作用而非局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手术,分为非手术组(10例)和手术组(35例),统计分析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胆囊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0%、23.30%和5.10%。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0%、30.40%和6.60%;非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00%和0.00%。结论手术有助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部分适于手术的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妇科开腹手术行腹壁纵切口 ,自 2 0 0 0年 2月以来 ,我院采用马彦彦介绍的新式剖宫产的开腹及关腹方法[1] ,经腹壁横直切口施行妇科手术 4 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 ,因各种妇科手术指征 ,需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 80例 ,其中不包括有下腹部手术史、术前可疑恶性病变、术前已估计粘连重至手术难度大、肿瘤体积大于孕 3个月大以及术前诊断不明确需剖腹探查的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 8例 ,对照组 32例 ,两组在年龄 (平均年龄均为 35岁 ) ,手术原因 (见表 1)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大肠癌手术患者腹腔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方法:将42例胃癌、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灌注化疗组(IPC组)与静脉化疗组(IVC组),采用MMC、5-FU的方案进行化疗,并比较:1两组术前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阴转率;2白细胞术前、术后化疗后的变化;3术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R)的浓度比较;4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等不良反应。结果:1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IPC组14例,IVC组8例,经术前化疗后手术,开腹时IPC组10例转为阴性,而IVC组8例仍为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腹腔灌注化疗组较静脉化疗组轻微,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 IPC组术后10d左右血清SIL-2R水平低于术前(P<0.01),IVC组血清vSIL-2R水平低于术前(P<0.05);4恶心等消化道反应IPC组3例,IVC组13例,乏力、脱发等反应严重的患者IPC组3例,IVC组7例。结论:腹腔灌注化疗能直接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并抑制腹腔内不能用肉眼发现的微小病灶,副作用少,可提高癌症手术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Liao ML  Zhou YZ  Ding JA  Ni GX  Zhao JM  Chen WH  Han BH  Shen J  Bai H  Chen ZW  Ji H  Wang HM  Zho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62-966
目的 探讨围术期化疗对NSCLC生存率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  1 995年 2月至 1 997年 7月Ⅰ Ⅲa期根治性手术的NSCLC ,随机分为术前先行化疗和先行手术二组 ,以Kaplan Meier曲线统计累积生存率及LogRank检验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生存率影响因素。 结果 全组 2 1 1例 ,术前先行化疗组 1 0 8例 ,先行手术组 1 0 3例。累积年生存率、Cox单多因素分析未见二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如 5年生存率为 31 98%∶36 68% ,MST绝对值虽以先化疗组低于先手术组 36个月∶48个月 ,但P >0 0 5。Ⅱ期术前先化疗组累积年生存率、MST和Cox单因素分析明显差于先手术组 ,如 5年生存率为 2 0 %∶65 2 % ,MST为 2 4个月∶48个月 ,P =0 0 4 2 ,Ⅰ、Ⅲ期中也未见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各参数中见期别及术后化疗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 ,P均为 0 0 0 0。此外 ,术前化疗有效者生存率优于无效者 ;化疗后临床和病理学相比“T”降期和“T”不变病员的年生存率、MST均明显高于“T”升期组 ,提示术前化疗有效可获较好结果。Ⅱ、Ⅲa期术后化疗≤ 2周期者年生存率明显低于 3 4周期和 >4周期 ,Cox单、多因素分析均见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化疗用于Ⅰ、Ⅱ期和可根治性切除的Ⅲa期NSCLC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Ⅱ期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CEA与大肠癌患者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3 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清 CEA的检测。结果 :进展期大肠癌患者血清 CEA术后减术前 CEA均值在淋巴结彻底清除 ( -6.10± 7.2 )与未彻底清除组 ( -1.60± 2 .5 0 )之间 ,浸润深度浆膜以内组 ( -6.0 1± 7.0 1)与浆膜以外组 ( -0 .86± 5 .2 0 )之间 ;随访 1年 ,复发组 ( 5 .3 4± 2 .2 4)与未复发组 ( -7.64±7.2 4)之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进展期大肠癌术前、术后血清 CEA水平有变化 ,与大肠癌的淋巴结浸润深度 ,清除程度有关 ,对 CEA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