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是由于幽门的环形肌肥厚 ,使幽门管腔狭窄 ,发生上消化道不全梗阻 ,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第 3位。本文总结了 1998~ 2 0 0 0年外科住院 6 2例CHPS的超声表现 ,均经手术证实 ,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病例为 1998~ 2 0 0 0年本院外科住院患儿 ,共 6 2例 ,男 5 7例 ,女 5例。年龄 10天~ 3月 ,平均 2 4天 ;其中足月儿 6 1例 ,早产儿 1例。呕吐时间 <10天 6例 ,10~30天 4 9例 ,>30天 7例 ,均有渐进性溢奶。 5 0例患儿呈喷射性呕吐 ,为胃内容物及奶块 ,有 1例呕吐物为胆汁 ;… 相似文献
2.
3.
4.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13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25-25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方法:对13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以呕吐和腹胀为重要体征,消化道钡剂X线有助于诊断。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误诊率高,了解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尽早作出正确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延误诊断有时会造成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致命后果。我院1980~2004年手术证实本病16例。下面就其临床表现、X线所见、胚胎学作一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且多发的消化道畸形,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三大症状。若不早期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最后患儿常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如能早期临床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以往诊断以X线钡餐为主,近年来应用超声诊断逐渐增多,笔者2006年曾诊断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 ,其临床表现因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给诊断造成困难。本文总结我院 1990~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 6 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分析其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全组 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 ;新生儿组(≤ 2 8天 ) 4 0例 ;婴儿及儿童组 (>2 8天 ) 2 2例。伴发畸形 :十二指肠隔膜 8例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2例 ,美克尔憩室 3例 ,肠系膜囊肿 1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 1例 ,环状胰腺 1例 ,空肠隔膜 1例 ,内脏转位 1例 ,先天愚型 1例 ,乳糜腹 2例。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分类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2000~2008年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道先天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道先天畸形以小肠闭锁或狭窄最多见(27.3%),其次是十二指肠狭窄、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临床表现以呕吐最多(86%),其次为腹胀(82.5%)、胎便排出异常(57.3%)。143例手术治疗75例,治愈69例,占92%。结论:掌握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产后追踪随访,总结其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病检、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17例,病灶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5例,右侧2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病灶直径大小1.6~4.7 cm,平均2.9 cm.2例伴有同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伴有胎儿水肿;1例伴有先天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206例,同时选取在本院做儿童保健的正常婴幼儿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超声测量值的差异;比较超声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的差异;以及超声评分诊断CHPS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CHPS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幽门管明显增厚且呈梭形低回声,浆膜层为高回声,黏膜为强回声,幽门管腔为无回声,幽门管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宫颈征"。CHPS患者的超声评分、幽门管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高、幽门管直径高于正常对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99.77、45.34、29.24、38.42,均P<0.05);两组的胃体部肌层厚度的差异无显著差异(t=0.99,P>0.05)。CHPS患者幽门管长度、幽门厚度、幽门管直径、幽门管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62、0.57、1.82、1.78,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评分诊断CHPS的阈值为4.49、灵敏度85.92%、特异度77.00%、约登指数0.629、ROC曲线下面积为88.82%。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可根据超声动图,超声测量值和超声评分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超声在胎儿先天畸形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相互的补充作用。方法:对行超声检查中怀疑畸形的24例孕妇进一步行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将两者检查结果加以比较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4侧孕妇共栓出9例先天性畸形,磁共振证实诊断的9侧,完善诊断的3侧,排除超声疑似畸形的1例。结论:磁共振对胎儿神经系统解剖的诊断明显优于超声;而超声,尤其是三维超声对于胎儿表面成像优于磁共振。所以在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上.磁共振和超声的相互结合有利于相互弥补各自的局限性,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儿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7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中肛门直肠畸形最多见,24例,占34.3%,其中肛门闭锁7例(占29.1%),肛门闭锁伴瘘口11例(占45.9%),肛门狭窄6例(占25%),其次为先天性巨结肠、小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膈疝.男婴占68.6%.临床表现以粪便排出异常最多,占47.1%,其次为腹胀,占45.7%,呕吐,占35.7%.结论此类疾病在儿科较常见,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掌握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幼保健》2017,(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MI)患儿手术后胃肠道恢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Ladd手术治疗的116例CMI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用药方案将患儿分为A组(常规治疗+小剂量红霉素)60例和B组(常规治疗)5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全肠内营养达标及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治疗后肛门开始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全肠内营养达标及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术后CMI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但可以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安全性较高、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发育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更为少见,现将所见病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普勒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确诊的9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均予以超声和术前消化道造影检查,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为A组(年龄﹤3个月,65例)和B组(年龄﹥3个月,34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先天性肠旋转的诊断效果。结果新生儿组与非新生儿组除了腹痛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在呕吐、腹胀、便秘以及血便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对肠扭转不良诊断率为,其中对非新生儿诊断率为,对新生儿诊断率为,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对肠扭转不良诊断率为,其中对非新生儿诊断率为,对新生儿诊断率为,消化道造影对儿童先天性肠扭转的诊断率要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论术前消化道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年龄的先天性肠旋转患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其中术前消化道造影诊断效果更高,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