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淋利湿益气中药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湿热瘀滞证疗效及对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肾结石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淋利湿益气中药治疗,观察2组腰痛减轻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G、β_2-MG及CysC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腰痛减轻时间和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腰腹部疼痛、小便涩痛、排尿中断、血尿或尿色黄赤及苔黄腻质暗红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OD和MDA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AG,β_2-MG及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淋利湿益气中药辅助治疗肾结石湿热瘀滞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有助于下调NAG,β_2-MG及CysC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石2号方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患者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NAG、胱抑素C(Cys C)水平和结石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均行ESWL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联合尿石2号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NAG、γ-GT及血清β2-MG、NAG、Cys C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结石排出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尿NAG、γ-GT水平及血清β2-MG、NAG、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 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排石率和排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肾结石患者ESWL清除结石的过程中存在肾损伤现象,术后应用尿石2号方可预防与治疗肾损伤,且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尿通淋排石汤对肾结石患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肾功能、残留结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ESW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利尿通淋排石汤进行干预,治疗至术后14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肾绞痛发生次数、术后哌替啶使用次数、结石排净率、平均排净时间。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4 d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eGFR、β2-MG、Cys-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观察组术后肾绞痛发生次数与术后哌替啶使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与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术后14 d的血肌酐、β2-MG、Cys-C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eGFR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肾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尿通淋排石汤可显著保护肾结石患者经ESWL后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并促进术后残留结石的排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研究补肾导浊汤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患者的影响及胱抑素C(Cys C),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患者130例,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加用热淋清颗粒、观察组加用补肾导浊汤,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ys C、β_2-MG、NAG水平及术后排石率、留置内支架管不适感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10±0.57)d,对照组(5.44±1.02)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4,P=0.0450.05);观察组结石完全排出率60.00%(39/65)、排出有效率92.31%(60/6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2例(18.46%)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较本组用药前下降,但仅有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用药后,观察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Cys C、β_2-MG和尿NAG水平均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且用药后,观察组血清Cys C、β_2-MG和尿N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导浊汤能促进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留置内支架管患者结石排出、保护肾功能,对降低碎石与内支架管留置风险意义巨大;值得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纳入更多指标加以观察和比较,为补肾导浊汤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中的使用价值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肾排石中药对肾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60例经X线或CT检查结合腹部B超确诊为肾结石而无明显症状患者,随机分两组,中药组于碎石前至碎石后3天口服益肾排石中药,对照组给予日常饮食,观察两组患者ESWL后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γ-GT)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的变化。结果 ESWL后对照组血NO、MDA、TNF-α值和ET-1水平显著升高,均高于中药组(P<0.05)。ESWL后对照组血SOD值逐渐下降,ESWL后72 h达低谷值(P<0.05),中药组ESWL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后对照组尿NAG、γ-GT及尿β2-MG值显著升高,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SWL可引起肾结石患者肾损伤,益肾排石中药可通过抗氧化、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及炎性介质释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通淋汤肾结石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术后患者促排石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照组碎石治疗后不加任何药物。治疗组碎石后当天给予益肾通淋汤口服。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7.5%、56.3%,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3d后、治疗7d后尿常规红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1d后、治疗3d后NAG酶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1d后β2-MG、Alb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肾通淋汤能增强肾结石ESWL术后的排石效果,促进肾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严格控制饮食,控制血糖、血压于正常水平,依那普利,5 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3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AER,β2-MG,ACR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OD,T-AOC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MDA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84%优于对照组的63.64% (P <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β2-MG及ACR,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八正散加味结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术后肾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均行ESWL术。对照组ESWL术后嘱患者多饮水,适当运动以促进排石,在此基础上连续服用3 d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3 d后不再服任何药物。八正散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八正散加味。均治疗15 d,比较2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与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术后不同时点的变化,判定肾组织损伤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八正散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60.0%(3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2,P<0.01)。术后15 d,八正散组血清Cys C[(0.97±0.10)mg/L比(1.13±0.25)mg/L,t=4.202]和尿NGAL[(4.04±1.32)mg/L比(6.91±2.96)mg/L,t=6.262]水平;对照组血清Cys C[(0.95±0.12)mg/L比(1.09±0.20)mg/L,t=4.244]和尿NGAL[(4.66±1.57)mg/L比(7.19±1.81)mg/L,t=7.762]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后24 h(P<0.01),且八正散组术后尿NGA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137,P=0.035)。结论八正散辅助 ESWL 可加速肾结石排出及 ESWL 术后肾损伤的修复,同时推测2次碎石术间最好间隔2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金解毒通淋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给予抗感染、解痉等基础治疗后行ESWL术,观察组83例在ESWL术后给予三金解毒通淋汤口服,7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尿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7 d、14 d后尿常规中WBC、R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金解毒通淋汤联合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结石的清除率,加快尿常规中WBC、RBC下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淋排石汤联合抗生素防治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无发热结石性脓肾行PCNL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术前3 d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应用至术后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给予通淋排石汤治疗,疗程为7 d。记录2组术后1 d、3 d、7 d SIRS发生率和总发生率,观察2组术后1 d、3 d、7 d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3 d SIRS发生率和术后SIRS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SIRS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 d、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于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3 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eGFR于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eG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趋势则与eGFR相反,观察组术后1 d、3 d、7 d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菌尿、发热、肾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淋排石汤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或延缓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患者行PCNL后SIRS的发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具有肾保护效应,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不少学者在CKD基础上AKI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对防止AKI的发生、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A on C的定义、生物标记物、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肾血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肾脏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6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和苯那普利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和肾血流情况。结果: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组和苯那普利组的收缩压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降血压作用强于温补肾阳的二仙汤;二仙汤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对肾血流的改善作用强于杞菊地黄丸。结论:益肾中药可以降低SHR的收缩压,以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益肾中药可以改善SHR的肾血流量,以温补肾阳的二仙汤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合方小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情况和肾血流情况。结果:苯那普利组、杞菊地黄丸组、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组和合方小剂量组的收缩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前3组的收缩压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各治疗组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降低SHR血压。杞菊地黄丸、二仙汤和杞菊地黄丸与二仙汤合方均可以提高SHR的肾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肾与妊娠的关系说明补肾安胎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并从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3个方面体现补肾安胎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且举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冠心病的患者常常伴有慢性肾脏病,而肾脏病患者亦往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与肾脏病的密切关系与中医的"心肾相关"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以中医视角,运用"心肾相关"理论,阐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生理机制、病理联系,并确立中医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与微观证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球 《河南中医》2007,27(1):13-15
慢性肾脏病不仅包涵IgA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还包括紫癜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肾损害,以及伴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疾患。本病属中医肾热病、肾风、肾水、肾劳等范畴。临证当首分虚实,虚证用补肾、滋肝、健脾、益气等法以理虚,实证用熄风、利水、祛痰、化瘀等法以治实。见微知著,细心辨证,据证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益肾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肾立论探索益肾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临床疗效。方法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执行中国代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和症状分级标准采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采用两相关样本六组的研究方法,42例符合纳入标准自愿口服中药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6.4岁。均匀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糖尿病组。纳入病例无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疾病。观察指标:证候积分、症状积分、血糖、血脂、血尿酸。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2型糖尿病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2组症状改善以头晕目眩和肢体沉重改善最为显著,观察指标改变率多元方差检验Hotelling's Trace,F=16.51,P=0.00。指标改善依次递减顺序为高密度脂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表现出相似的水平。结论从肾立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可以获得较好的症状、证候和指标疗效。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痴呆从肾虚论治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发病与衰老有关。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以肾精亏虚、髓海失养为本。现代研究表明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功能失常有关。中药在治疗老年期痴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补肾法不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而且可调节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功能,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轴的功能,对老年痴呆症有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之衰老肾为其本——试论肾虚衰老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肾中精气的盛衰与衰老发生的早迟息息相关,且贯穿于整个衰老的过程,肾虚与衰老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所论述。不仅从古代文献中进行引证,也从肾虚致衰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加以证明,认为人体衰老的根本是肾中精气发生了变化,只有补肾固精,扶其根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以至渐臻天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