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用药情况,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用药结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院门诊2013年2015年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处方,对处方中口服代表药物和药物种类的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该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性居多,男女比例9:1。使用频度排前的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抗疟药、免疫抑制剂。DDDc最高的是免疫抑制剂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结论该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以激素为主,常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用药情况符合指南推荐,并应加强注重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肾小球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西医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这种治疗对许多患者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这些药物降低人体免疫力,常常会导致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感染者可危及生命,而且对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疗效,另一部分患者有禁忌证。对这些患者如何进行比较安全、合理的治疗呢?我们应用中药西洋参、丹参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肾小球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西医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这种治疗对许多患者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这些药物降低人体免疫力,常常会导致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感染者可危及生命,而且对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疗效,另一部分患者有禁忌证.对这些患者如何进行比较安全、合理的治疗呢?我们应用中药西洋参、丹参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往往不良反应较多。免疫吸附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净化新技术,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对重症狼疮及狼疮肾炎的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但免疫吸附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的多系统受累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多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抗疟药治疗,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欠佳,同时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继发感染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锦雄  赖永榕 《华夏医学》2007,20(2):401-403
强免疫抑制剂治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新方法,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适应证的选择、预处理方案、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韬  胡斌 《安徽医学》2009,30(5):573-574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均处于狼疮活动期,其中2例出现假性肠梗阻,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病情缓解;另1例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回肠末端肠管呈节段性缺血改变,术后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表现为急腹症,狼疮活动是急腹症的重要原因,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疗效,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谢君  林有坤 《医学综述》2008,14(6):925-927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和性激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新的免疫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均给予免疫吸附治疗,每次间隔3~5天,连续3次.同时患者既往应用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免疫吸附治疗1次后视病情逐渐减量.结果 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4.4%.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陈浩涛  梁东  许勇芝  安宁 《海南医学》2022,(22):2973-2977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脏器损害表现。目前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主流方案仍为激素+免疫抑制剂,存在易复发及治疗过程中易引起感染等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毒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更出色的新型药物仍为当今狼疮性肾炎药物研究的主流。本文就狼疮性肾炎的新型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介导器官组织损伤。常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大。研究表明, JAK/STAT通路与SLE的发生息息相关,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的JAK抑制剂治疗SLE目前虽仍处于临床试验中,但其靶向性及安全性高,是治疗SLE具有吸引力的选择。本文将就JAK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中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应用常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的比较表明黄芪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临床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检查方法、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仔细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给予全部患儿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我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后,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病情均得到了缓解,而其中13例重症患儿在甲泼尼龙冲击之后,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预后效果较好。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病情较为繁复,而且临床特点较为多变,加大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困难,我院实施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够较好的缓解病情,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崔莉  郭红琴 《当代医学》2011,17(12):125-126
目的 探讨激素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方法 选择3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在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2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等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的护...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在众多研究中,不难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抗凝药物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中药作为辅助手段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也多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2例中,完全缓解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甚为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仅止于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如果是早期发现的轻型患者可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于皮肤型红斑狼疮要采用局部外用药和内服药配合治疗,常用内服药如氯喹,但该药的缺点是长期服用可引起积蓄中毒,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激素适用于急性暴发型狼疮,这类药疗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身体抵抗力减弱、感染机会增多.由于激素疗效不好或因副作用不能继续使用时,使用免疫制剂,常用的药有环磷酸胺等.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性腺萎缩、出血性膀胱炎感染、致畸致癌等.也有少部分患者使用免疫增强剂,用来纠正低下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于35岁者占90%。以皮肤、关节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58%,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17%。入院后都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细胞毒药物)。显效21%,有效75%,总有效率约9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高峰在15—35岁,首发表现以肾外损害多见。规范化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总结住院的20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阳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同期住院的152例中青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的临床表现少,初诊误诊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100%,但滴度偏低,激素免疫抑制剂仍有较好的疗效。结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有两个系统或部位以上受累者要警惕本病,进行自身抗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旬  侯丽君  梁柳琴  杨岫岩 《广东医学》2004,25(11):1309-13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中 ,对卵巢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4 6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出现卵巢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 ;92例病情缓解停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而未出现卵巢功能损害者为对照组。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开始使用环磷酰胺的年龄 (OR =1 2 4 ,95 %CI=1 14~ 1 35 )、环磷酰胺的累积剂量 (OR =1 13,95 %CI =1 0 5~ 1 2 3)和雷公藤制剂的疗程 (OR =1 36 ,95 %CI=1 0 9~ 1 6 9)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开始使用环磷酰胺年龄、环磷酰胺累积剂量、雷公藤制剂使用时间 ,三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出现卵巢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