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MMP-9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7例宫颈浸润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CD44v6、MMP-9二者的相关性。结果:CD44v6与MMP-9的表达在ICC中最高,CIN中次之,NCE中最低;CD44v6、MMP-9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O5),间质浸润深组明显高于间质浸润浅组(P<0.O5);CD44v6与MMP-9两者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其共同高表达者发生间质浸润深层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高于仅其中之一阳性表达或皆为阴性表达者。结论:CD44v6、MMP-9阳性表达率随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转化而增加;CD44v6、MMP-9的过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且二者在宫颈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相互关联、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CD4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方法,检测骨桥蛋白和CD44v6蛋白在40例宫颈癌、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60%,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中骨桥蛋白和CD44v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和7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且二者有协同作用(rs=0.74),在高表达骨桥蛋白的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也较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7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TGF-β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及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TGF-β1和CD44v6的水平。结果:①TGF-β1和CD44v6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5%和22.5%,TGF-β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低于卵巢瘤及正常卵巢(P<0.05),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较高(P<0.05)。②卵巢癌晚期、有腹水或淋巴结转移组TGF-β1和CD44v6表达阳性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呈完全相反的趋势,CD44v6在黏液性癌中的表达高于浆液性癌(P<0.05)。③TGF-β1和CD44v6在卵巢癌中无复合阳性表达。结论:TGF-β1表达降低预示肿瘤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期别较晚预后较差,Cd44v6可能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例正常对照、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31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10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①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C水平高于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II/III组血清VEGF-C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深度≤1/2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表达较浸润深度>1/2的患者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升高可能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VEGF-C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预示宫颈癌不良预后,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变化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nm23(non-metastasis23)表达与CD105及宫颈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上皮及68例宫颈癌中VEGF-C、nm23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CD105阳性率。结果: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表达强度与CD105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nm23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nm23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m2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VEGF-C呈负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升高、nm23低表达是血管新生、肿瘤浸润转移过程的关键环节;CD105高表达与子宫颈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lasmivnogen activator,UPA)和细胞粘附因子标准型(Cell coheresive factor,CD44s)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癌标本86例、瘤样变36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和CD44s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44s在瘤样变中阳性率为19.44%(7/36),在宫颈癌阳性率为45.35%(39/86);UPA在宫颈癌和CIN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27.78%(10/36);CD44s和UPA在宫颈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瘤样变中的阳性率(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和CD44s高表达与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检测癌UPA和CD44s对提示患者预后和开展靶向化学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CSA法检测11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110例胃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2.7%(80/110)和47.3%(52/110)。CD44v6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胃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基因表达产物均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鳞癌中微血管密度与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CD44v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CD44v6和CD3 4 单克隆抗体 ,采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 5 0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取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组宫颈鳞癌MVD、CD44v6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 ;浸润癌中CD44v6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MVD和CD44v6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nail、E-cadherin mRNA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E-cadherin mRNA在70例宫颈鳞癌、3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宫颈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nail mRNA阳性率为80%(56/70),分别高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60%(21/35)和宫颈慢性炎症20%(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73,P<0.05和χ2=18.215,P<0.05);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阳性率为21.4%(15/70),分别低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48.6%(17/35)和宫颈慢性炎症93.3%(1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3,P<0.05和χ2=28.414,P<0.05)。②snail mRNA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χ2=4.386,P<0.05),而在不同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之间snail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E-cadherin mRNA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χ2=3.956,P<0.05),而在不同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之间E-cadherin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③宫颈组织中snail mRNA与E-cadherinmRNA的表达成负相关(P<0.05)。结论:snail mRNA高表达与E-cadherin mRNA低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0例浸润性宫颈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29例转移淋巴结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CD82在宫颈浸润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的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以及宫颈间质肌层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KAI1/CD82在高中分化组中的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其原发灶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对宫颈癌组织的恶性侵袭行为可能不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谷化平  周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68-3870
目的:探讨C-erbB-2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ICC、CIN和NCE中,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28/45)、32.00%(8/25)和0.0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25/45)、20.00%(5/25)和0.00%(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和P53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C-erbB-2和P53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SVV)和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D)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SVV和E-CD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ICC中,SVV和E-C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32/45)和42.2%(19/45)。ICC中SVV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NCE和CIN(P<0.05),而E-CD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CE和CIN(P<0.05)。SVV高表达和E-CD低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VV表达和E-C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VV和E-CD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CD44v6、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CD44v6及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75例乳腺癌组织、40例癌旁乳腺组织、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CD44v6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表达率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P<0.01)、癌肿>2 cm者<癌肿<2 cm者(P<0.01);Ⅲ期乳腺癌<Ⅱ期乳腺癌<Ⅰ期乳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表达率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P<0.01)、癌肿>3 cm者>癌肿<3 cm者(P<0.01);Ⅲ期乳腺癌>Ⅱ期乳腺癌>Ⅰ期乳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与E-Cadherin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CD44v6及E-Cadherin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selectin、CD44、α6β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α6β1的表达。结果:L-selectin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CD44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区别(P=1.230 5);α6β1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L-selectin与CD44、L-selectin与α6β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873 7,P<0.01和r=0.795 7,P<0.01),CD44、α6β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α6β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L-selectin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53 4,P<0.01),CD44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α6β1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L-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842 0,P<0.01和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r=0.678 2,P<0.01和r=0.863 4,P<0.01);α6β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654 8,P<0.01)。结论:L-selectin、CD44、α6β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L-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m23和CD44v6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20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40.0%和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64.0%,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67.7%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5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3年生存率情况无关。结论nm23蛋白高表达可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CD44v6蛋白高表达则可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检测恶性黑色素瘤nm23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