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68例复杂性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Ⅰ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Ⅱ组),每组各34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明显高于Ⅱ组(76.4%)。术后心低排发生率,Ⅰ组(8.8%)明显低于Ⅱ组(17.6%)。结论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右心系统的先心病人,分两组各19例给予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与停跳组相比较。不停跳组病人手术完毕后即可停机,手术时间短,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心肌酶改变等明显优于停跳组。结论 体外循环下,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一系列对心肌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心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是对右心系统不太复杂的先天性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发展迅速,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各级医院逐渐开展,且病种由简单趋向复杂、危重,术中心肌保护对手术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未成熟心肌特点、停搏液、预处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运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术后、解除呼吸机后的呼吸系统罹患情况。方法分析55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19.7±8.6)月,平均体重(10.8±2.3)kg。年龄分布是:<1岁18例,<2岁21例,<3岁16例。结果55例婴幼儿术中术后呼吸系统罹患共17例(占30.9%),其中呼吸衰竭6例,肺不张6例,严重肺部感染3例,液气胸2例,死亡4例。<1岁婴儿呼吸系统罹患率、死亡率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呼吸系统罹患率正在逐步低龄化(<1岁),并且术中、术后注意在保护心肌的同时还要注意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是呼吸衰竭和肺不张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发展,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各级医院逐渐开展,且病种由简单趋向复杂、危重.术中心肌保护对手术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本研究就未成熟心肌的基础及临床保护的研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空气栓塞并发症,也无明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结论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改进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置管顺序并加强心肌保护应用于重危病人的经验。方法在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对36侈寸心功能较差的重症患者采用主动脉、上腔插管后快速并行循环并多数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进行心肌保护。结果除1例患者因鱼精蛋白过敏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改进置管顺序和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可节约手术时间,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元月至1998年3月,我们共施心内直视手术82例,其中应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法,共施心内直视手术12例,获得满意的心肌保护及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50岁,平均17岁。病种分类:先心病9例(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选择分为实验组(室颤组,n=31)和对照组(停跳组,n=26)。术中分别测定室颤前及复跳后冠状静脉窦处血液的心肌磷酸肌酶同工酶(CP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术后观察心功能及神志、血红蛋白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跳后2组CPK-MB、LDH、CTnI较室颤前均增高(P<0.05),但对照组比室颤组升高更明显(P<0.01)。且术后对照组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比实验组高出近1倍。实验组有3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比传统心脏停跳下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佳。可应用于大部分无主动脉瓣病变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311例6个月~3岁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微创切口不停跳外科治疗婴幼儿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311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1组190例,采用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2组121例,取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天数。结果:微创、心脏不停跳组病人术后低心排发生率较停跳组低、胸液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停跳组少(P<0.05),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停跳组短(P<0.05)。结论:微创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方法不但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心功能等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切口隐蔽,创伤小,是1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0.35~0.40。结果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停跳房缺体外循环手术的特点。方法362例单纯房缺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以及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7,(5):752-75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人。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中30 min(t_1)和术毕(t_2)测定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中30 min和术毕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的解剖、生理功能与成人差别甚大.特别是体重在10k异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特殊性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要求更细致而严谨。建立更实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过程,是提高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我院自1999—03—2003—04共施行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7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  相似文献   

17.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桂林541002)杜正隆我院从1993年7月至1998年2月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中行各种心脏直视手术84例,获得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4例中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 30例体重 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方法:根据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按照 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要求,从呼吸机选择、插管的固定、气道的温湿化、拔管时,拔管后气道管理等方面探讨呼吸 道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无气压伤,无气管插管脱出,无肺高压危象发生, 17例出现拔管后喉头水肿.结论: 全面细致的气道管理有利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心肌保护对婴儿法鲁四联症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进行法鲁四联症一期根治手术56例婴儿,分成改良心肌保护组和传统心肌保护组。对两组的年龄、体重、室间隔缺损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手术病死率等15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改良心肌保护手术病死率、术后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呼吸机辅助时间等均明显低于传统心肌保护组(P均〈0.05)。手术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改良心肌保护的疗效为传统心肌保护的9.35倍。结论 婴儿法鲁四联症一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改良心肌保护可提高婴儿法鲁四联症的手术疗效,较传统心肌保护为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和经验。方法:1998.7~2002.10中共159例病人用该灌注方法,即在常温或浅低温下、上下腔静脉阻断、心脏在有持续血供、主动脉阻断或不阻断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一例因术后出血、一例因低心排而死亡,死亡率1.26%,余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气栓并发症。鼻温≤30℃与鼻温>30℃两组病人室颤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转机时间≤60分钟与转机时间>60分钟患者血尿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有持续的氧合血供应,不存在心肌缺氧过程及再灌注损伤,且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各器官的保护。但浅低温、主动脉不阻断、视野回血较多吸引破坏增加,又使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范围,特别在术中回心血多的病人要注意,且应用范围与手术医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