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硬化组与165例住院健康体检对照组的B超及肝功能资料.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者达80.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74,P〈0.05)。与肝硬化胆囊壁正常组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组门静脉宽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后、腹水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9.18、4.43,x^2=-18.32,P均〈0.05)。与肝功能Child—pugh A组比较,Child—pugh B、Child—pugh 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19.49,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胆囊壁增厚对判断肝实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壁增厚时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6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门静脉高压和胆囊壁增厚分成三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胆囊壁增厚(A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伴胆囊壁增厚(B组)、有肝炎病史但无门静脉高压及胆囊壁增厚(C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肝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A组中肝动脉内径、PSV、EDV较B、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参与胆囊壁增厚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患者胆囊壁增厚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超声显像仪观察胆囊壁厚度。结果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脂肪肝一般不增厚,慢性肝炎及肝癌患者部分增厚。结论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声像图改变是继发的,与病情呈正比,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为可逆性病变,肝癌患者为不可逆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炎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以及对胆囊全貌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及胆囊切除术后对胆囊的病理检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胆结石并胆囊炎58例,病理检查诊断38例合并胆囊炎,20例不合并胆囊炎,超声诊断符合率65.5%,病理检查诊断合并急性胆囊炎11例,胆囊壁增厚的6例,壁不明显增厚的5例,病理检查诊断合并慢性胆囊炎27例,胆囊壁增厚的15例,壁不明显增厚的12例,由此可见,胆囊壁的增厚与否与胆囊的急慢性炎症无明显的关系,应同时结合临床等综合考虑。结论胆囊壁增厚是诊断胆囊炎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其他的声像图特征,观察胆囊全貌的改变及毗邻关系、临床症状,同时还需排除胆囊以外的病变,以便做出更加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各型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B超检测分析 2 40例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并按照不同程度表现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种类型。结果  12 0例胆囊疾病引起胆囊壁增厚轻度 2 3例( 19.2 % ) ,中度 3 3例 ( 2 7.5 0 % ) ,重度 64例 ( 5 3 .3 1% )。 12 0例非胆囊疾病引起胆囊壁增厚 ,轻度 62例 ( 5 1.7% ) ,中度 41例 ( 3 4.12 % ) ,重度 17例 ( 14 .1% )。胆囊疾病组与非胆囊疾病组的胆囊壁增厚按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纯的胆囊壁增厚伴有弱回声带 ,并非是胆囊本身病变的特异性指征 ;胆囊壁内多发的弱回声带即“条纹征”是急性胆囊炎的最有力指征。胆囊壁内缘强回声带的模糊或者呈弱回声带以及整个胆囊壁回声均匀减低是诊断胆囊炎有价值的特征。胆源性疾病、慢性心衰以及慢性肾炎等引起的胆囊壁增厚 ,因有低蛋白血症 ,胆囊声像图改变是继发性的 ,且随着病变的好转或进展 ,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红霞 《临床医学》2001,21(1):38-39
本文统计总结了100例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结果表明: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多由胆囊自身病变引起,而胆囊壁普遍性增厚既可能是胆囊自身的病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9.
超声对胆囊壁增厚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型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测分析276例胆囊壁增厚声像图,分胆囊疾病性和非胆囊疾病性,按其胆囊壁增厚的不同程度分轻、中、重度。结果胆囊疾病引起的胆囊壁增厚155例(56%),主要疾病有: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胆囊癌,其中轻度增厚72例(46.4%),中度57例(36.6%),重度26例(17%);非胆囊疾病引起的胆囊壁增厚121例(44%),主要疾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炎,其中轻度增厚23例(19%),中度45例(37.2%),重度53例(43.8%)。胆囊疾病组与非胆囊疾病组的胆囊壁增厚轻度、重度二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变化异同。方法 按发病原因的不同将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4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15例,酒精性肝硬化组1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2例,药物性肝硬化组3例。采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超对78例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分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进行检测。结果 各组间在以上各检测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比肝功能减退与胆囊壁变化的关系密切;肝功能减退时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的增高可能与胆囊壁变化呈并行关系;雌激素可能参与胆囊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机制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硬化病人和12例正常肝脏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ADC值,DWI序列所选用b值分别为0、50、1000s/mm2。在b=50s/mm2及b=1000s/mm2计算得到ADC1及ADC2;测量结果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肝硬化平均ADC1、ADC2均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病理表现为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小叶结构紊乱和假小叶形成。结论肝硬化组织ADC值降低原因可能为:①肝内纤维组织限制了水分子的活动,②肝实质内血流灌注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增强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时肝内外血管直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HB、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动态增强MRI显示的肝内外血管的直径,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右静脉(rs=-0.492)、肝中静脉(rs=-0.545)和肝左静脉(rs=-0.423)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门脉右支(rs=0.573)、门脉主干(rs=0.598)、脾静脉(rs=0.478)和肠系膜上静脉(rs=0.510)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脉左支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P均>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静脉逐渐变窄,门脉系统逐渐增宽,肝周动脉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55例慢乙肝患者根据肝穿病理分为无和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和重度肝纤维化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磁共振IVIM-DWI等检查。分析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之间以及肝纤维化各组之间的sADC、D、D*及f值的差异。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组织的D、D*及f值均逐渐减低,D值在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D*及f值在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之间以及肝纤维化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的D、D*及f值分别是(0.540±0.031)×10~(-3) mm~2/s和(0.427±0.061)×10~(-3) mm~2/s、(0.380±0.027)×10~(-1) mm~2/s和(0.320±0.052)×10~(-1) mm~2/s、(0.232±0.014)和(0.217±0.011),无和轻度肝纤维化组的D、D*及f值分别是(0.489±0.027)×10~(-3) mm~2/s、(0.349±0.041)×10~(-1) mm~2/s、(0.226±0.010),中度组的分别是(0.398±0.035)×10~(-3) mm~2/s、(0.317±0.040)×10~(-1) mm~2/s、(0.214±0.008),重度组的分别是(0.370±0.048)×10~(-3) mm~2/s、(0.269±0.055)×10~(-1) mm~2/s、(0.206±0.006)。结论磁共振IVIM-DWI参数D、D*及f值可大致反映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可用于早期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38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常规和D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b取333、666和1000s/mm2时,比较各组DWI图像的信号强度(SI)和ADC值的变化。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 Ⅲ、C-Ⅳ和LN变化,与肝纤维化分期和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分级:S0(n=3)、S1(n=5)、S2(n=9)、S3(n=13)、S4(n=8)。b取333、666和1000s/mm2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I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以b=1000s/mm2时相关关系最密切。b=333和666s/mm2时,根据SI值和ADC值可以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S0期与S3、S4期进行区分。b=1000s/mm2时,可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血清HA、PC Ⅲ、C-Ⅳ和LN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依次升高,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结论:DWI可检测S3、S4期肝纤维化,但对判定S0~S2期轻度纤维化有局限性。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液生化学各指标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共同反映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生和沉积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MRI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肝患者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7例及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对照组)18例行MR轴位T1W、T2W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边缘变钝、胆囊窝扩大、肝脏右后切迹征及再生结节能提示肝硬化(P<0.05),以其中任一种阳性诊断肝硬化,敏感度为99.85%,以其中任两种同时阳性诊断肝硬化,特异度为98.80%~99.96%;上述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肝脏边缘变钝提示早期肝硬化(P<0.05),其余各指标在对照组和慢性乙肝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显示的肝脏形态变化能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的MR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评价P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皮下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P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门静脉和肝实质灌注曲线的峰值时间、信号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变化,分析各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38只和对照组10只共48只大鼠完成MR检查。病理分期S0(n=13)、S1(n=5)、S2(n=9)、S3(n=13)、S4(n=8)。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峰值时间[(15.03±1.05)s和(25.93±1.70)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峰值时间逐渐递增[均值(26.29±3.52)s和(41.92±5.76)s],S0期与S2~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0.001)。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最大上升斜率、最大下降斜率[门静脉(420.46±27.26)1/s和(193.50±16.76)1/s,肝实质(140.10±16.73)1/s和(121.00±15.16)1/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最大上升、下降斜率逐渐递减[门静脉均值(292.61±40.02)1/s和(139.73±13.22)1/s,肝实质均值(76.70±9.55)1/s和(97.56±15.73)1/s],S0~S2期与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时间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大上升斜率、门静脉的最大下降斜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R-PWI可以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改变,可对中重度(S2~S4期)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诊断兔肝纤维化中的价值及相互关系. 方法对以CCl_4 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和层黏连蛋白(LN),MR-DWI参数选择b=600 s/mm~2时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标准,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MR-DWI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纤维化分期进展,血清HA值依次升高,MR-DWI中SI、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P<0.05).血清HA值及MR-DWI中SI、ADC、EADC值可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与肝脏功能分级及肝脏血清学指标的对照研究,探讨EOB-MRI对于肝脏功能的预测及评估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Philips 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共98例,测量、计算得到相对增强率(relative enhancement ratio,rER),并在EOB检查前后1周内行各项血清学检查,计算Child-Pugh分数得到相关分级。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正常组与不同Child-Pugh分级病例组之间rER值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进行rER值与各种血清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病例组之间rER值具有差异性,P0.05,正常组与不同Child-Pugh分级病例组的rER值的均数分别为2.281±0.275、2.092±0.474、1.824±0.246、1.711±0.433。不同组之间的两两分析,正常组与Child-Pugh B级、正常组与Child-Pugh C级、Child-Pugh A级与Child-Pugh B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rER值与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各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OB-MRI增强扫描所得的rER值可用于区别不同肝功能程度,且对于轻度及中度肝损害具有鉴别意义;在血清学检查中,与凝血酶原活度和血清前白蛋白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201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Gd-EOB-DTPA增强MR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准确性文章,采用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进行分级,检索时间均由2004年1月—2012年12月。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并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ic accuracy studies)评价条目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软件和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及SROC曲线。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4篇,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56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示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Gd-EOB-DTPA增强MR对轻度肝纤维化(≥F1)组、明显肝纤维化(≥F2)组、严重肝纤维化(≥F3)组、早期肝硬化(F4)组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和0.81、0.76和0.86、0.85和0.95、0.87和0.9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 8、0.932 2、0.983 7、0.932 6。结论:Gd-EOB-DTPA增强MR对肝纤维化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尤其是对于明显肝纤维化(≥F2)组、严重肝纤维化(≥F3)组及早期肝硬化(F4)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